王東梅
摘 要:在教育方法上,家長要摒棄落后的“冷、橫、硬”的教育方式,改“食指”教育為“拇指”教育。在孩子的成長歷程中,善于用放大鏡看待孩子的一點點進步,毫不吝惜地對孩子豎起拇指,幫助孩子建立自信心,樹立起奮斗的目標。
關鍵詞:家族教育;教育方法;成長歷程
“少不更事”常是一句指責青少年不懂事的俗語。按照盧勤的觀點,就是已經成為了父母的不少人,仍是“不更事”的,他們對于自己的孩子并不了解多少,甚至對于自己也都不了解多少,更談不上如何教育好自己的孩子了。我在閱讀了一些家教著作和自己的教育經驗的基礎上,說一說在家庭教育上的一點淺見。
在教育方法上,家長要摒棄落后的“冷、橫、硬”的教育方式,改“食指”教育為“拇指”教育。在孩子的成長歷程中,善于用放大鏡看待孩子的一點點進步,毫不吝惜地對孩子豎起拇指,幫助孩子建立自信心,樹立起奮斗的目標。“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對孩子來說更是如此,家長的每一次斥責都會成為孩子成長過程中的絆腳石,嚴重的會形成心理障礙而影響一生。
一、提高家長在教育孩子過程中的重要性
“沒有教育不好的孩子,只有不會教育的家長”,當務之急,我們做父母的應不斷學習,掌握家庭教育的原則和方法,提供一個良好的家庭軟環境(舒心、穩定、和睦的情感氛圍),徹底改掉過去那種不關心孩子情緒,把自己的意愿強加給孩子的簡單、粗糙、粗暴的做法,讓孩子在寬松、充滿關愛的環境中成長。
二、正確對待家長與孩子的關系
首先,家長是孩子最親近的朋友,家長應和孩子平等相處,把孩子看作是一個獨立、有尊嚴、有權利的個體。要設身處地地與孩子多溝通多交流,尊重孩子的思想和意念。其次,家長是孩子的長者和智者,要向好的方向引導孩子的學習,幫助孩子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
一個正值青春期的孩子,可以訴說心里秘密的人不多,他最親近的人除了老師、同學,就是父母,不要在他們信任、需要父母的時候,而忽視了他們,要及時對他們的心理問題進行疏導,防患于未然。因為愛是一捧甘泉,愛是一種力量,是打開孩子心扉的金鑰匙,用愛可以溫暖孩子的心靈。
三、要善于發現、發展利用孩子的長處,寬容孩子的錯誤,激勵孩子進步
多豎拇指贊賞,不伸食指指責。恰到好處的贊賞是父母與孩子溝通的興奮劑、潤滑劑,家長對孩子每時每刻的了解、欣賞、贊美、鼓勵,不僅會增強孩子的自尊、自強、自信,還會讓孩子發現自己的優點和長處,并加以強化,有利于良性循環。
四、傳授給孩子“點石成金”術
父母對孩子的愛是無私的,但很多家長對孩子的寵愛達到了溺愛的程度,讓孩子過上了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日子。殊不知,這會讓孩子失去自理能力,也會影響孩子將來在社會中的立身能力。專家的話驚醒夢中人,給孩子黃金,不如教給孩子“點石成金”術。“不經歷風雨,焉能見到彩虹”“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等,這些經過多少風風雨雨而來的名言警句,真的希望有更多的家長能夠真正去咀嚼領會而
實施。
在磨礪中成長,在成長中自強,在自強中獲得成功,在成功中培養責任感,在責任感的影響下回饋社會,這是所有人期望的,而家長則是這個輪回中不可或缺的角色。
五、要在適當的時機給孩子示愛的機會
父母往往只是一味地強調給孩子愛,而忽略了讓孩子向父母施愛、示愛,天長日久,就會讓孩子變成不再關心父母、不再關心別人,也不再愛別人的人。這是家長不愿意看到的,所以不要輕視孩子給你的愛,哪怕只是一個擁抱、一句問候、一個舉動、一個眼神,給孩子一個信息,你很在意他,你很享受他對你的愛,孩子的心理會變得更加快樂、陽光,同時增強孩子的責任感,他知道自己是很重要的,從而更加積極向上。
家庭教育是一門藝術,更是一種創造性的勞動。稱職的家長不是天生的,要在孩子慢慢成長的過程中不斷學習,不斷總結,不斷提高。有愛心、懂賞識應該是家長渴望成功的底線。
親愛的家長們,在孩子面前適時地豎起你們的拇指,讓你們的孩子充滿信心,迎難而上,越挫越勇,在你們的陪伴和鼓勵下,共同摘取成功的果實吧。
參考文獻:
[1]洪明.當前我國家庭教育的焦點難點問題透視:基于600份家庭教育咨詢案例分析[J].中國青年研究,2012(11):55-59,79.
[2]梁曉雪.略論中美家庭教育價值觀的差異:《虎媽戰歌》現象引發的價值觀思考[J].寧夏師范學院學報,2012(1):144-149.
[3]張洪華.和而不同 和合而生:家庭教育、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合作的生態分析[J].當代教育論壇(下半月刊),2009(10):8-10.
[4]容中逵.家庭教育:你在傳統文化傳承中都做了些什么?論當前我國家庭教育中的傳統文化傳承問題[J].教育理論與實踐,2008(16):54-57.
編輯 魯翠紅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