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宏偉
摘 要:復習課主要是以鞏固知識、培養能力為任務的一種課型,其既是對學生所學內容的總結與歸納,也是幫助學生進行查漏補缺的主要方式。如何有效地開展高三生物的復習課教學是每一位生物教師都十分關注的問題。主要從鞏固基礎,靈活運用、指導學法,提高效率、講練結合,內化吸收、“質”“量”相當,學有所獲這四個方面進行了闡述,以期為高三生物復習課的教學提供一些參考。
關鍵詞:高三生物;復習課;課堂教學
新課程改革更加注重學生在課堂學習中的主體地位的體現,因此,在生物復習課的教學中,教師也要積極地引導并鼓勵學生參與課堂,使其體現出自身的學習主人翁地位。對于高三的學生來說,面對即將臨近的高考的壓力,他們在復習時難免會產生緊張、焦慮的情緒,導致復習課的教學質量難以得到保證。那么生物教師就要在充分地考慮到學生的這一心理特點的情況下制定復習計劃,為學生提供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使其在復習的過程中增強自信心,進而可以從容地面對高考。
一、鞏固基礎,靈活運用
萬丈高樓平地起,學生只有打好了基礎,才能在此基礎上進行靈活的應用,做到舉一反三。因此,在復習課的教學中,教師首先要保證學生掌握扎實的基礎知識,通過恰當的引導來幫助學生進行更高效的學習,繼而提高復習課的教學效率。
教師在組織學生進行復習時,首先要明確高考考什么?即考試大綱、考試說明規定的內容,教師應指導學生研讀考試大綱、考試說明,做到每一個學生都知道高考考什么,教師進一步將基礎的知識點進行串講,通過這樣的方式將知識網絡逐漸地呈現出來,也讓學生在頭腦中對生物課程知識有整體的理解與掌握。可以通過框架圖上的關鍵詞來引導學生延伸出與其相關的內容。例如,在復習“細胞的增殖”時,教師就可以讓學生先在腦海中回憶一下有絲分裂、減數分裂、無絲分裂的過程,并將這些分裂過程中的染色體的變化通過表格的形式呈現出來,從而理清學生的邏輯,使其更清楚地掌握這些基礎知識。
二、指導學法,提高效率
磨刀不誤砍柴工,恰當的學習方法可以讓學生的學習更加高效,因此,教師要加強對學生的學法指導,通過不同的復習方式來培養學生的能力,使其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從而提高生物復習課的效果。
生物知識是十分繁多復雜的,教師可以通過科學的指導來設計教學。在整個高中階段的生物課程學習中,有些知識點學生是很容易混淆的,那么教師就可以指導學生采用類比法的方式對這些內容進行分類對比學習,如ATP、DNA、RNA與核苷酸中A的含義等,以提高學生的復習效果。
三、講練結合,內化吸收
教師在引導學生進行復習時,要針對知識結構中的重點、難點以及學生容易出錯的點著重強調,以免出現有些學生為了追求高效率而導致知識斷層,在分析問題時產生思維誤區的現象。在講解了典型題目后,教師更要注重學生練習題的設計,以便讓學生通過有效的練習真正地將這些知識消化吸收。
四、“質”“量”相當,學有所獲
在當前的生物復習課的教學中,有一部分教師會采用“題海戰術”,認為學生只要多做題,并把這些題目弄懂就可以真正地掌握所學的內容了,這種方式在初期會有一定的成效,可以幫助學生進行鞏固提高,但是長此以往,學生會因為做題而占據大量的時間,他們就沒有足夠的時間去學習最本質的知識,導致復習的效果不盡如人意。當然,一味地注重學生對理論知識的理解與背誦也是不可行的。因此,教師在引導學生復習時要精心地選擇典型題,如2007-2016年新課標真題,讓學生練習,保證題目的質量,讓學生知道高考怎樣考,并通過一定數量的練習題來讓學生掌握知識的本質內涵,從而促使其真正做到學以致用,讓每一個學生心里都明確:我要如何做。另一個重中之重是教師和學生必須注重每年的考綱變化,如2017年全國統一考試大綱變化:①“細胞的生長和周期性”由“I”變為“II”:以細胞周期的測定、細胞周期同步化為背景的大題就出現在2017年新課標III卷29T;②選修3PCR正式出現在選修3的《考試說明》中,PCR的有關考題在2017年新課標III卷38T(2)中出現;③“動物體細胞培養”由“I”變為“II”在2017年新課標III卷38T(3)中出現。這樣使得復習課的教學達到預期的效果。
總之,每一節課教師和學生都要圍繞“高考考什么”“怎樣考”“我要如何做”這三點合理有效地開展高三生物的復習課,面對高考日益臨近的壓力,生物教師要充分地發揮引導者的角色,通過恰當的組織與設計來讓學生進行有條不紊的復習,從而提高復習課的教學效率,培養學生的能力,促使其真正地做到靈活應用,融會貫通。
參考文獻:
[1]邵士兵.運用問題導學,重建高三生物一輪復習課:“生長素的發現”一課教學設計[J].中學生物教學,2012(3).
[2]延曉華.由繁至簡,由簡入繁:高中生物復習課的有效教學方法初探[A].國家教師科研專項基金科研成果[C],2016.
編輯 高 瓊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