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琳琳
摘 要:大多數班主任群體都有個共識:除了向學生傳播知識之外,更側重于德育的培養。幾乎每一位班主任都全身心地投入到班級管理工作中,然而實際是收獲與付出不一定成正比。努力打造班級文化建設無疑可以讓班主任的德育工作做得又輕松又到位。班級文化建設中,最關鍵也是最難的小組文化建設,究竟應該怎樣做才能不讓班級文化建設流于形式,停于表面呢?結合個人的班主任工作經驗談談小組文化建設方面的幾點實踐策略。
關鍵詞:班級文化建設;小組文化建設;小組整體性
要做一個為社會所用的人才,必然要先具備基本的道德、品行方面的素養,這些都是學生從小到大在各個學段里不可缺少的教育。反思我們現在大至學校小至班級的德育現狀:德育只抓個別不能抓整體,常使班主任的德育工作顧此失彼,不同層次的孩子不可兩頭兼顧;家庭背景復雜化,家庭與學校德育脫節,致使班級的德育工作成效甚微;班主任努力耕耘這方田地,卻久久不得果實,還把自己弄得焦頭爛額,身心疲憊。
毋庸置疑,班級文化建設不失為一種有效的德育方法。但大部分所謂的班級文化建設只停留于裝扮教室、喊喊目標和口號等表面的氛圍打造,這種虛有其表、流于形式的文化建設往往是不持久的。在我看來,學習小組的建設也是班級文化建設的關鍵,其核心是小組文化的構建。
小組文化建設好,各小組百花競放,班級的核心精神才能得以樹立。互助互競帶動小組學習積極性,學生就能在小組中得到綜合的鍛煉和展示。下面,我將結合個人的班主任工作經驗談談我的幾點小組文化建設的實踐策略:
一、打造環境文化,與小組文化建設同步
我發現不少班級的墻面、功能區的布置與班級文化是貌合神離的。教室布置做不到為班級文化服務,就無法為德育工作起到教化作用。學生要身處其境,有所感知,才能起到潛移默化的教化作用。班級布置要時刻把班級文化和小組文化緊密相連,合理使用好教室的每個功能區。那在環境布置上需要注意哪幾點呢?
1.要有小組風采的展示區
可以是成果展示區,如小組競賽獲獎的照片、榮譽成果展示,合作完成的班報展示;還可以是小組桌面文化展示,如組名牌上可展示組的名稱、口號、目標、分工等。小組成員在這種展示中也能充分享受到小組參與班級文化建設的滿足感,是形成班級凝聚力的關鍵所在。
2.小組命名要緊緊圍繞班級文化的核心
小組名稱可由組員共同協商命名,在命名時,班主任要有限度地干預。絲毫不干預就會出現不少雷同或高度相似的小組名稱,會讓孩子們感到失去獨特性;又或者出現小組名稱與班級精神風馬牛不相及的情況。班主任要引導學生制定出符合小組成員意向、又能體現班級文化的小組名。我班有八個學習小組,班名叫“常春藤之家”,常春藤寓意熱烈的青春,向上的生命力,我班班徽、班服、班級整體布置,都以常春藤為主要元素。在我的引導和不斷修正后,最后定出八個小組名稱:春藤葳蕤、春泥幽芳、沁潤物華、晨露剔透、微風徐來、暖陽和煦、靜待花開、朝花夕拾。八個組名圍繞自然生命的要素來命名,每一樣都是大自然中生生不息、欣欣向榮的生命要素。這種小組名稱,讓人過目難忘,又極好地與班級的常春藤文化相結合,所以一直很受學生喜歡。
3.設置小組冠軍榜單
在我班上有個區域,掛著各小組的組旗,每周量化得分前三的小組即可上榜,不少小組為了上榜,竭盡全力在學習、上課表現、課外活動上爭取得分,還有些小組為了守住榜單位置咬牙堅持越戰越勇。
合理設置教室環境的每個功能區,并做到與小組文化建設緊密相結合,就能使班級文化和小組文化建設相輔相成、相映成輝,兩者應該是統一的整體而不是各自分開的。
二、完善小組內部管理機制的建設
小組需要有效的、科學的管理機制,才能讓組內各項任務和工作正常、持久地運行下去,才能保持發展的活力。
1.對小組進行科學層次劃分
把學生按學習能力劃分,再結合學生各科學習特點、性格特點科學地劃分好小組,讓小組間能互競,小組內部可互助。科學劃分調動小組內互補的優勢,提升小組間的競爭力,是小組持續發展的必要條件。
2.明確小組成員的分工,充分發揮組長的主導作用,做到人人有事做
小組內部推選組長,自己制定小組的規則。組文化形成的過程中,組員的關系、小組事務執行情況、小組紀律等都是小組長在起著非常重要的樞紐作用,只有充分發揮好小組長的作用,調動好每個組員的積極性,組員們才能把小組的榮譽當做己任。
3.制定好小組的評價、獎勵機制
量化管理,能讓學生的行為、學習等方面的進退步有一個比較直觀的反饋。評價量化的執行應當由學生自己去監督、去量化,班主任把量化的條條框框設定好,把班級、小組的管理交給學生,不僅能減少班主任的工作負擔,還能培養學生自主管理和自主學習的能力。這才是我們班主任班級管理工作的一個重要目標。
三、通過課堂和課外的活動塑造小組內部精神文化
課堂是小組文化建設最核心的陣地,在課堂中時時注意培養組內外的學習競爭,能加速小組成長,實現高效課堂。
1.課堂上的活動要時刻保持小組的完整性
小組既已形成,就要強化學生意識:小組是不可拆分的整體。在任何學科的課堂上,每個學習環節的設置都應該以小組為單位進行,組內可以幫扶,每個同學都參與到課堂活動中來,同組互相監督上課睡覺、走神開小差的情況。
2.多樣的班級活動提升小組凝聚力
開展班會、心理拓展活動、班級運動會、班報評比等以小組為形式的課外活動競賽,每一次小組獲得殊榮,就是小組凝聚力得到進一步提升的機會。班主任應當關注小組活動的過程,關注每一個小組及組員,看到他們在活動中的收獲與變化,會比只看結果更有意義,所有的活動都是為小組和學生個體成長服務的。
總之,小組文化建設是基于班級文化建設而產生的,但小組文化建設的根本是學生內心成長的一種需要,通過小集體的成長實現自我價值,展示自我、超越自我。相信,用心推敲,著眼實處,多走進學生的內心需求,定能不斷完善小組文化建設的策略與
方法。
參考文獻:
[1]魏書生.班主任工作漫談[M].7版.漓江出版社,2014.
[2]余如進.班級管理經典案例評析[M].科學出版社龍門書局,2011.
編輯 謝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