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賢超
摘要:隨著“營改增”在全國范圍內的落地生根,原來繳納營業稅的企業或單位現在都要繳納增值稅了,這樣一來對于增值稅專用發票的使用特別是對于初次使用增值稅專用發票的企業或單位來說,關于增值稅專用發票的認證可能會存在一些問題,其中從會計核算角度分析,對于增值稅專用發票未通過認證的相關會計處理問題就是顯得尤為重要。本文就是在營改增這一背景下研究增值稅專用發票未認證的相關會計處理,為企業會計實務處理提供理論上的參考。
關鍵詞:營改增;增值稅發票;認證;會計處理;研究
2011年財政部與國家稅務總局下發了(財稅[2011]110號)關于《營業稅改征增值稅試點方案》文件:于2012年1月1日起首先在上海市開展營業稅改征增值稅的試點工作,試點的行業主要是交通運輸業和部分現代服務業,拉開了“營改增”稅收制度改革的序幕。截止到2016年財政部與國家稅務總局下發的(財稅[2016]36號)《關于全面推開營業稅改征增值稅試點的通知》,至此“營改增”改革正式在全國范圍內落地生根。
由于“營改增”稅收制度改革是自1994年分稅制改革以來,財稅體制改革中又一次深刻的變革,在“營改增”過程中可能會遇到一些問題,其中對于“營改增”后增值稅專用發票認證問題的研究就顯得尤為重要。本文就是在這一背景下,研究增值稅專用發票的認證問題,特別是對增值稅專用發票未認證的相關會計處理研究,有利于為企業會計實務處理提供理論上的參考。因此,對于本課題進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論及現實意義。
一、增值稅專用發票認證的基本概述
(一)增值稅專用發票認證的含義
從國稅發[2005]61號文件中可知,所謂增值稅專用發票認證就是利用增值稅發票稅控系統對增值稅專用發票進行識別、確認的過程。
根據國家稅務總局2009年發布的(國稅函[2009]617號)《關于調整增值稅扣稅憑證抵扣期限有關問題的通知》文件的有關規定:從2010年1月1日起增值稅一般納稅人取得的增值稅專用發票,應當自開具之日起180日內到主管稅務機關去辦理認證手續,逾期未去辦理認證的增值稅專用發票一律不得抵扣進項稅額。
(二)增值稅專用發票認證的方式
目前,增值稅專用發票認證的主要有三種認證方式即:上門認證,遠程認證和勾選認證且三種認證方式各尤其特點。
1.上門認證,是最具傳統的一種認證方式即納稅人親自到所屬稅務機關的稅務大廳進行現場認證。這種認證方式最顯著的特點是可以實時知道認證結果,但該種認證方式存在認證成本較高、消耗時間多的缺點。
2.遠程認證,就是納稅人利用計算機進行網上認證同時稅務機關可以利用計算機等工具進行遠程反饋其最終的認證結果的一種認證方式。該種認證方式具有省時、省力、操作簡單的特點,但該認證方式也存在認證成本高的缺點。
3.勾選認證,是目前較為提倡的一種認證方式即納稅人上網勾選可以申報抵扣的增值稅專用進行認證的一種方式,這種認證方式最大的特點就是簡單便捷且認證成本低。
二、增值稅專用發票未認證的情況及會計處理研究
(一)增值稅專用發票未認證的情況分析
增值稅專用發票未認證可分為法定不予認證、未通過認證和逾期未辦理認證三種情況,下面就簡單的介紹一下這三種未認證的具體情況。
1.法定不予認證
根據國家稅務總局2006年發布的(國稅發[2006]156號)《關于修訂<增值稅專用發票使用規定>的通知》文件的有關規定可知,增值稅專用發票如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法定不予認證:①無法認證。是指稅務系統不能辨認增值稅專用發票上面所列的密文或明文圖像;②識別號錯誤。是指增值稅專用發票上所列的購買方納稅人的識別號出現錯誤;③代碼、號碼有誤。是指增值稅專用發票上所列代碼或號碼與認證碼不一致。
2.未通過認證
未通過認證可以有兩種解釋,第一種解釋是屬于法定不予認證,導致認證未通過;第二種解釋是屬于還未來得及去認證或認證結果還未知曉。為了和法定不予認證情況區分,在這里主要把未通過認證理解為第二種解釋。
3.逾期未辦理認證
逾期未辦理認證,主要指增值稅專用發票認證的期限超過了法定期限即超過了法定的180日才到主管的稅務機關去辦理認證手續。
(二)增值稅專用發票未認證的相關會計處理研究
對于增值稅專用發票未認證的會計處理,在企業會計實務中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視情況而定即要看增值稅專用發票未認證的具體情況即增值稅專用發票未認證屬于法定不予認證、未通過認證還是屬于逾期未辦理認證。
1.如果是第一種情況即屬于法定不予認證
根據(國稅發[2006]156號)《關于修訂<增值稅專用發票使用規定>的通知》文件中第二十六條有關規定可知,如果增值稅專用發票屬于法定不予認證的情況。此增值稅發票不得作為增值稅進項稅額的抵扣憑證,稅務機關退回原件。
此時的會計處理應在“預付賬款——待抵扣進項稅”賬戶或科目中過渡一下即借:原材料、庫存商品等科目,借記預付賬款——待抵扣進項稅科目;貸記銀行存款、應付賬款等科目。等發票重新開具或認證通過后再把“預付賬款——待抵扣進項稅”科目轉到“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進行稅額)”科目中去即借記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進行稅額);貸記預付賬款——待抵扣進項稅。具體會計處理如下所示。
采購時:
借:原材料/庫存商品
預付賬款——待抵扣進項稅
貸:銀行存款/應付賬款
發票通過認證后:
借: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進行稅額)
貸:預付賬款——待抵扣進項稅
2.如果屬于第二種情況即未通過認證(未來得及去認證或認證結果還未知曉)endprint
在企業實務中,增值稅專用發票的認證必須看認證通過的時間:①如果認證通過的時間不確定的話,在會計處理上一般情況下暫不考慮增值稅問題即按暫估計入賬,等發票認證通過后再按照正常采購業務處理即發票未認證時:借記原材料/庫存商品等科目,貸記應付賬款——應付暫估;發票認證通過后:借記應付賬款——應付暫估,借記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進行稅額);貸記銀行存款/應付賬款等科目。具體會計處理如下所示。
發票未認證時:
借:原材料/庫存商品
貸:應付賬款——應付暫估
發票通過認證后:
借:應付賬款——應付暫估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進行稅額)
貸:銀行存款/應付賬款
②如果確定次月可以通過認證的話,在會計處理上可以通過“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待抵扣進項稅)”科目進行過渡一下,等到認證通過后,再把待抵扣進項稅轉入到進行稅額中去即在采購時:借記原材料/庫存商品等科目,借記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待抵扣進項稅);貸記銀行存款/應付賬款等科目。發票通過認證后:借記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進行稅額);貸記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待抵扣進項稅)。具體會計處理如下所示。
采購時:
借:原材料/庫存商品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待抵扣進項稅)
貸:銀行存款/應付賬款
發票通過認證后:
借: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進行稅額)
貸: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待抵扣進項稅)
3.如果屬于第三種情況即逾期未辦理認證
從銷售方獲取的增值稅進項發票如果購買方在規定的時間內未辦理認證手續即發票逾期未認證時對其進行會計處理要視情況而定即主要看采購的資產如原材料或庫存商品有無入庫或被領用,分別進行不同的會計處理即:
① 如果采購的資產如原材料或庫存商品還沒入庫,這種情況下所涉及的增值稅進項稅額直接計入采購成本進行核算即借記原材料或庫存商品等科目;貸記銀行存款或應付賬款等科目。具體會計處理如下所示。
借:原材料/庫存商品(含稅價)
貸:銀行存款/應付賬款
② 如果采購的資產如原材料或庫存商品已經入庫但沒領用時,這時要把所涉及的增值稅進項稅額轉到采購成本中去即借記原材料或庫存商品等科目;貸記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轉出)。具體會計處理如下所示。
借:原材料/庫存商品
貸: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轉出)
③ 如果采購的資產如原材料或庫存商品已經入庫并被用于生產產品或銷售了,這時應把所涉及的增值稅進項稅額轉到銷售成本中去即借記主營業務成本;貸記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轉出)。具體會計處理如下所示。
借:主營業務成本
貸: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轉出)
三、結論
通過對上述“營改增”后增值稅專用發票認證問題的研究,特別是從會計核算角度出發對增值稅專用發票未通過認證的相關會計處理問題的研究,發現在企業會計實務中對于增值稅專用發票未認證的相關會計處理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即視情況而定,不能一概而論。同時,還要遵循會計法規及會計準側的要求,不能想當然更不能隨便進行處理。其目的就是要到達會計處理與稅務核算之間的平衡和統一即稅融于會計處理、會計處理離不開稅務核算,以此促進稅務改革與會計核算的同步發展。
參考文獻:
[1]姜華峰.增值稅改革對企業財務的影響[D].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碩士論文,2012.
[2]李紅艷.當期未認證的增值稅專用發票進項稅額處理分析[J].財會月刊,2010.
[3]何燕.探討增值稅專用發票開具的問題與對策[J].財經界(學術版),2013.
[4]夏元甲.“營改增”政策影響分析—企業購進環節增值稅專用發票管理中的關注點[J].會計師,2014.
[5]傅光明,馬桂榮.營業稅改征增值稅改革試點之我見[J].地方財政研究,2012.
[6]王淑英,李瑞恒.增值稅專用發票的使用和管理[J].河北水利,2012.
(作者單位:炎黃職業技術學院)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