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俊平
摘要:加強財政部門內部控制建設,是落實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精神建設法治政府的客觀要求,是深化財稅體制改革、優化財政治理、推進依法理財的重要內容和手段,也是從源頭上落實黨風廉政建設主體責任的重要抓手,對于建立健全權力運行的制約和監督機制、減少自由裁量權、限制公共權力濫用、有效避免財政政策制定和資金分配過程中的行政風險、法律風險與廉政風險等方面具有重要意義。
摘要:財務;內部控制;財政部門;財政風險
一、財政內控制度的基本概念
財政內部控制是指為實現控制目標,通過查找、梳理、評估財政業務及管理中的各類風險,制定、完善并有效實施一系列制度、流程、程序和方法,對財政局內部工作風險進行事前防范、事中控制、事后監督的動態過程和機制。
二、財政部門內控制度建設現狀與問題
2012年財政部印發《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規范(試行)的通知》,2015年財政部監督檢查局下發了《關于加強財政內部控制工作的若干意見》,文件要求各級財政部門建立健全內控制度及其工作機構。此后,各地財政部門先后成立了內部控制委員會,制定了內部控制基本制度和法律風險防控、政策制定風險防控、預算編制風險防控、預算執行風險防控、機關運轉風險防控、信息系統管理風險防控、崗位私益沖突風險防控、其他內部風險防控等專項風險管理辦法,以及內設機構內部控制操作規程。通過一年多的運行,內控制度的各環節在執行上仍然存在一些亟待引起重視和解決的問題。
(一)內部控制執行力有待加強
當前,各級財政部門相應成立了內部控制委員會,下設辦公室在監督檢查部門,牽頭負責內部控制基本制度的建立和審核工作,對各業務機構內部控制情況實施監督和對風險事件進行調查等工作,各級財政部門提升了在內部實施內部控制的重要性和必然性的認知,也建立了相應的內部控制體系,但在內部控制執行力上有待加強。首先,思想認識不到位,由于財政部門內部工作人員對內部控制的作用、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認識不足,缺乏相應的知識和技能培訓,使得內部控制這一舉措無法得到正常的實施和開展。一是機構建設不到位,近年來上級財政部門加強了監督檢查部門的建設和投入力度,對人員編制、機構設置都作了較大增強,工作職責不斷擴展,但縣級監督檢查機構基本上是監督檢查、法制和稅政3個科室合署辦公,配備1至2名工作人員,人少事多,工作上除了應付上級安排的各項檢查、調研等工作外,根本無法有效開展其他工作。二是沒有健全的機制確保內部控制工作人員依法履職,內部控制工作人員無法承擔切實履行監督職責而帶來的打擊報復、不配合履職等問題,致使財政監督無法有效落實。
(二)內部控制手段落后
近年來,財政部門加大了“金財工程”建設力度,財政信息化水平得到較大提高,但各內設部門自行開發的軟件人為的割裂了財政業務的統一性,各軟件和業務系統缺乏統一的接口和相應的規劃,也沒為監督檢查部門設置監督檢查模塊,監督檢查部門至今沒有一套專門化監督軟件,對財政資金的審批、撥付、使用管理和預算執行等過程實施事前、事中、事后全程監督只能是紙上談兵。由于缺少必要的內部控制的執行的機制和體制,致使內部控制的執行力沒能得到充分的發揮,內部控制制度失去存在的意義和作用。
(三)內部控制缺乏針對性
內控制度的建立,目的應該且必須是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益,確保資金、人員“雙安全”,復雜的內控制度設計必然帶來的是執行力低下,針對性弱化兩個問題,內部控制缺少應有的深度,且規范性、操作性不強、內容不全面,未能體現財政監督體系的作用和內涵。內控制度能否高效運行、規范有序要由財政監督檢查部門這個第三方機構來進行監督、評價和考核,而實際上財政監督檢查部門由于機構設置、人員配置等原因,導致了監督檢查部門游離于財政資金和權利運行的核心之外,致使內控制度監督執行人和監督內容均缺乏針對性。
三、完善財政內控制度,防范財政風險的措施與建議
(一)搭建好內控制度執行的平臺
要有效落實好內控制度各項規定,首先要解決的問題就是單設監督檢查機構和強化監督隊伍建設,監督檢查和法制機構屬于不相容崗位,法制機構要對監督檢查結果和結論進行合法性審核,目前縣級財政部門未設置專門法制機構或合署辦公,本身就不符合內控制度設計的初衷和不相容崗位分設要求,所以必須分設監督檢查與法制、稅政等機構;另外,隨著財政資金收支規模不斷加大,財政監督檢查工作量每年都在增加,僅憑當前的監督檢查隊伍根本無法有效完成上級布置任務,監督檢查隊伍建設要從機構分設、人員配置、工作待遇等方面得到落實。
(二)完善財政信息系統化建設
財政信息化系統要實現財政預算、部門預算、績效管理、資金劃撥、國庫集中支付、預算單位會計核算等幾個主要平臺的統一,財政信息系統要為為監督檢查部門預留適時監督平臺,確保內控制度的有效實施,能夠對重點內控制度、重點環節和風險點進行適時監控、適時提醒、限時整改、及時堵漏。
(三)強化內控制度體系建設。要認真落實內控制度基本建設各項規定和要求,明確內部控制目標、原則、各專項內部控制辦法主要節點、職責分工以及內部控制執行、檢查、考核等,進一步細化預算安排、資金分配、資金劃撥等各項制度,梳理和規范各項工作流程,形成操作簡單、程序規范、運轉高效的辦事機制,確保財政資金安全、人員安全,不斷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益。
參考文獻:
[1]溫東.基層財政投資評審存在問題及對策建議[J].西部財會,2017(02):23-25.
[2]董君飛.淺析內部審計質量管理存在問題與解決途徑[J].中國集體經濟,2016(06):44-45.
[3]耿宏玉.新時期財政部門財會內控制度審計研究[J].中國鄉鎮企業會計,2015(03):194-195.
(作者單位:云南省紅河州瀘西縣財政局)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