奚國華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新時代全黨的指導思想,新興際華集團要將它作為長期堅持的指導思想,內化于心、外化于行,轉化為企業哲學、經營理念,豐富發展集團全力落實“十三五規劃”、推進“第三次創業”的經營思路,指引集團不斷從勝利走向勝利。
舉世矚目的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勝利閉幕,大會選舉產生了新一屆領導集體,習近平總書記代表第十八屆中央委員會向大會作了報告。報告旗幟鮮明、高屋建瓴,深邃精辟、氣勢磅礴,極具震撼力、穿透力、感召力,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成果的最新之作、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開篇之作、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奠基之作。報告提出了一系列新判斷、新思想、新目標、新方略、新要求,闡明了事關黨和國家未來發展的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是我們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繼續前進的政治宣言,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的進軍號角,是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新征程、續寫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新篇章的行動指南,更是我們新興際華集團“做強做優做大”、推進新戰略實施、全面掀起第三次創業高潮的指南。
用“核心”凝聚“信心”
“核心”就是習近平總書記這個中央核心、全黨核心。我們新興際華集團全體干部職工始終堅定自覺地忠誠核心、擁戴核心、維護核心、捍衛核心,始終與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把總書記講話中對當下社會矛盾的表述、對中國經濟發展和國企央企的要求,轉化為提質增效的強大動力,轉化為轉型升級的使命擔當,引領帶動全體干部職工,搶抓機遇,借勢發力,奮力投身集團“第三次創業”的偉大征程。
我國經濟、科技近年來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就。高鐵、公路、橋梁、港口、機場等基礎設施建設快速推進,天宮、蛟龍、天眼、悟空、墨子、大飛機等重大科技成果相繼問世,其中,我們央企發揮了頂梁柱作用;我國經濟對世界經濟增長貢獻率超過30%,從入選世界500強的企業來看,目前國資系統有48家央企、財政系統有10家央企進入世界500強,其中就有我們新興際華集團。特別是中央企業全面深化改革取得了重大突破,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取得了突破性進展,改革力度前所未有。我們新興際華集團作為首批國企深化改革試點央企,作了積極有效的探索,多次在全國和央企系統交流經驗,受到中央和社會普遍關注。
用“思想”指引“思路”
“思想”就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這個新時代全黨的指導思想。我們要將它作為長期堅持的指導思想,內化于心、外化于行,轉化為企業哲學、經營理念,豐富發展我們落實“十三五規劃”、推進“第三次創業”的經營思路,指引我們不斷從勝利走向勝利。
具體而言:
一是要捕捉軍民融合發展戰略和創新驅動發展機遇,加快發展軍需應急產業。作為從軍隊走出來的央企,軍民融合是我們的立企之本、發展之基。我們要深刻領會總書記關于軍民融合的重要講話精神,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向制造服務型轉變。要深耕后勤傳統領域,依托和延伸百年軍需保障業務優勢和布局完善、通達全國的空間優勢,創新保障模式,升級保障手段,提升后勤保障質量和效率,在軍事后勤軍民融合體系中有更大作為。到2020年,集團軍品份額要超過5%,突破150億元。要積極拓展裝備發展領域,主動對接軍地兩用需求,從研發源頭介入,向服務環節延伸,堅定不移地推進軍民融合裝備發展技術創新、集成創新、開放創新,提升軍民融合技術水平、服務能力、競爭力和響應速度。要大力培育應急救援業務,充分利用和延伸后勤保障在倉儲物流、應急救援等方面的天然優勢,整合應急產業聯盟資源,集成“軍、政、產、學、研、外”資源,進一步培育發展“平時為民、戰時保軍、急時救難”的應急產業。到2020年,應急產業要真正成為集團產業增長極和利潤增長點。
二是要捕捉區域協調發展戰略機遇,加快發展冶金鑄造產業。要緊緊抓住國家以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為“牛鼻子”、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雄安新區的政策機遇,在雄安新區戰略規劃前期,超前對接、超前設計,依托技術、產品和裝備優勢,加快產業鏈的前延后伸,實施管網設計、施工、檢測、維護縱向一條龍,為用戶提供增值服務,打造城市管廊建設“制造+服務”示范工程,為同類業務發展探索模式,并依托“一帶一路倡議”,逐步走出去、走進去、走上去,提升國際化指數。
三是捕捉鄉村振興戰略和“美麗中國”建設機遇,加快發展新能源裝備業務。以天津、河北鄉村煤改氣項目為起點,以新能源裝備為依托,進一步延伸發展燃氣非管網集輸業務,搶占市場制高點和政策先發優勢。
四是捕捉健康中國戰略機遇,加快醫藥業務和健康地產服務業務布局。
類似機遇很多,我們要在學習中思考,以此指導調整優化我們的戰略。
用“方略”統領“方向”
“方略”就是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十四條”基本方略。要認真研究黨的十九大作出的9大工作部署,聚焦總書記提出的“培育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目標,結合集團“十三五”規劃滾動調整,抓重點、補短板、強弱項,實施內部整合重組、推進外部配套兼并,加快形成冶金、輕紡、裝備、醫藥、應急、服務六大業務發展格局和業務管理體系,加快建立“戰略統領、業務主導、創新驅動、區域聯動”的業務主導型運營模式,真正實現“專業化管理、協同化運作、全球化發展”;加快建立以矩陣式管控體系、高效化服務體系和經營型管理體系為內涵的價值創造型管控模式;加快建立業績導向、人本導向、去憂導向的人本激勵型組織模式,形成“黨組織推薦、董事會選擇,市場化選聘、契約化管理,人本化激勵、共性化監督”的治理聯動和管理閉環。大力踐行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提出的“增強學習本領,在全黨營造善于學習、勇于實踐的濃厚氛圍,建設馬克思主義學習型政黨,推動建設學習大國”的重要指示精神,加強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過程和成果的宣傳傳播,充分利用各種方式和手段,采取基層職工喜聞樂見的形式,推動黨的十九大精神進車間、進班組、進崗位、進項目、進現場,讓全體干部職工鼓足干勁,在集團內營造濃厚的學風,在社會上營造良好形象,引領全體干部職工更加緊密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不忘初心、牢記使命,進一步推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在新興際華落地生根、開花結果,形成生動實踐和鮮活案例,在“第三次創業”的新長征中奮力譜寫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新興際華篇章。endprint
用“特色”打造“本色”
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必須毫不動搖堅持和完善黨的領導,毫不動搖把黨建設得更加堅強有力,永葆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本色”,用“特色”理論,打造黨性“本色”。不忘初心,繼續前行。黨的十九大報告關于黨的建設的重要論述,是指導我們企業新時代黨建不斷加強的行動指南。我們要把學習黨的十九大精神與全國國企黨建會議精神結合起來,始終堅持黨的領導,加強黨的建設。
一要堅持黨對國有企業的領導不動搖,提升企業治理能力。要盡快落實黨委書記、董事長“一肩挑”體制,盡快規范各級黨組織研究討論前置程序,真正把加強黨的領導與完善公司治理結構有機統一起來,以健全的中國特色現代國有企業制度,引領企業持續健康發展。
二要堅持服務生產經營不偏離,增強企業競爭實力。堅持抓黨建從經營出發、抓經營從黨建切入,立足生產經營創新黨建工作模式,聚焦中心工作活化黨建傳統載體,探索富有新興際華特色的黨的活動平臺,充分發揮黨組織的政治核心作用、黨支部的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徹底根治黨建政工與生產經營“兩張皮”問題,通過抓政治、強黨建,推動補短板、強弱項,重實業、強主業,抓創新、強能力,提質量、增效益,結合新體制下“業務主導型運營模式”“價值牽引型管控模式”“人本激勵型組織模式”的推行,盡快調整6大業務管理體系,盡快完善9大職能管理體系,著手謀劃區域管理體系,著手謀劃業務結構調整,聚焦主業實業、狠抓市場現場,真正增強企業競爭實力。要特別強化執紀問責,對違規融資性貿易“零容忍”,牢牢守住不發生重大風險底線。
三要堅持黨組織對國有企業選人用人的領導和把關作用不能變,激發企業經營活力。堅持黨建引領、改革激活、人本激勵、共性監督,激發和保護各級經營人員的企業家精神,鼓勵各級經營層積極投身創新創業;弘揚勞模精神和工匠精神,營造勞動光榮的風尚和精益求精的風氣,逐步實施精益管理;發揚“由我來辦、馬上就辦、辦就辦好”的工作作風,帶動6大業務“扎根市場層層聯動經營”、9項職能“著眼全局環環協同服務”、3級總部(或本部)“直面一線人人創造價值”,全面提升總部價值創造能力和服務意識。
四要堅持建強國有企業基層黨組織不放松,深挖企業發展潛力。穩妥落實專職副書記“應配盡配”的要求,全面落實黨的工作力量配備和黨務人員“同職級同待遇”,結合加強現場管理和市場開發,全面落實基層黨組織和黨員班組“應建盡建”工作,實現法人建黨委(黨工委)、車間建支部、班組建黨小組、一線建黨員責任區的“四級聯建”,全面壓實黨建工作責任。立足“兩學一做”制度化常態化,超前做好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籌備工作,把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所激活的基層黨支部的戰斗堡壘作用、黨員先鋒模范作用和黨的思想政治工作優勢,真正聚焦到瘦身健體、提質增效、轉型升級攻堅戰中,推動集團各級企業做強做優做大。
五是要按照集團黨委部署的99項自查自糾整改項目,把責任扛在肩上、抓在手上,把深入自查自糾深化巡視整改與中心工作緊密結合,優化凈化政治生態,強化深化黨的建設,推動集團各級企業做強做優做大。要深刻領會總書記關于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的重要論述,順應職工期盼,關注群眾呼聲,努力讓每一名職工安心工作、體面生活,在實現經濟效益持續增長的同時,實現職工收入穩步提高,讓職工共創美好未來,共享企業改革發展成果,增強職工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加快推進集團公司“第三次創業的新征程”,努力實現“質量更高、效益更好、結構更優”的發展目標,把新興際華打造成為國際一流的跨國企業集團。
(責任編輯:李萬全)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