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桂華
【摘 要】本文論述高中地理課堂的有效性教學,提出通過創設情境、精設問題和運用多種教學手段等策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高效學習到有用的地理知識,達到地理教學的有效性。
【關鍵詞】高中 地理教學 有效性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7)09B-0123-02
什么樣的教學是有效的教學?什么樣的教師是有效教師?國外課堂教學研究很早就對這些問題進行探索,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我國在這方面的研究也在逐步加強。在高中地理教學中,要在課堂內以最少的時間使學生獲得最大的學習效果,使課堂教學效率最大化,必須對傳統教學方式進行改進,以實現有效教學。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常言道:“好的開始就是成功的一半。”課堂教學是基礎,一堂地理課如果想要獲得成功,就必須有個好的開始。這就要求在地理課堂教學導入中,一開始就要緊緊抓住學生的心,激發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促使其產生主動學習的欲望,讓學生從被動學習變為積極主動參與課堂活動。一些地理教師往往只注重知識的灌輸,害怕調動課堂后學生過度活躍,不好控制,使學習主線偏離,影響正課的教學效果。其實,設計好的情境導入更能激發學生自主探究的欲望,使學生融入課堂學習中。因此,創設情境很重要,必須注意緊扣教材,盡量用簡潔準確的語言引導,在導入情境時要注意啟發學生的思維,還要因地制宜,靈活多變,不能千篇一律。
一般導入時可以從學生所熟悉的地理事物和地理現象入手,必要時可以配以圖片和視頻影像,最好結合實際生活創設問題情境,提出一些趣味性較強的問題,以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學生帶著疑問就會積極主動去思考,學習的興趣自然提升。例如,學習氣候對農業的影響時,可以提問:“本地哈密瓜和新疆哈密瓜,你選擇吃哪個?”“為什么新疆哈密瓜更好吃?”學生急于知道問題的答案,教師就可以引入氣候對農業的影響的教學內容。再如一些導入可以聯系生活中常見的現象,有些學生的家長都在廣東務工,可以提出“為什么要到廣東務工?”“在廣東都從事什么類型的工作?”這樣的問題,引出人口遷移的問題。讓地理走進生活,從而激發學生對地理的興趣,形成主動學習的欲望。
二、精設問題,營造氛圍
有效的高中地理教學,應該是針對性的教學,教師要對學生的學習情況、學習能力、學習態度等基本情況有一定的了解,在教學過程中優化教學內容,選擇有效的教學策略和手段,制定切實可行的方法,提升教學的有效性。畢竟課堂教學是由教與學組成,如果教師教得很認真,但是學生不參與學習,那教師教得再好也無法實現教學的有效性。教學內容的選擇要抓住地理的主干知識,并且不僅僅局限于教材內容,還應適當延伸補充。
在高中地理的教學中,由于學生的自覺性、紀律性還比較差,因此教師在組織教學時要采取一定的方法營造積極參與學習而有序的氛圍。這就要求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時要緊扣教學目標,精心設計。地理學科有其特殊性,如初中與高中地理知識有很大差別,卻也存在共通點,像自然地理要素、人文地理要素、區域地理特征等是共有知識點,利用這些共通點就可以將初中和高中的地理聯系起來,以在勾起學生對舊知識回憶的同時啟發學生運用地理思維去解決問題,讓地理課堂充滿生機活力,激發學生持久的學習興趣。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給學生創造自主探索、合作學習的機會,讓學生在探索、合作學習的過程中掌握主動學習的基本技能,學會學習方法。因此,問題情境很重要,學生可以在解決問題過程中研究出解決問題的方法。例如“農業的區位選擇”教學中,本地就是荔枝生產地,盛產荔枝,即可引用“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的詩句引出歷史上楊貴妃喜愛吃荔枝的故事。荔枝的保質期很短,為了能讓楊貴妃吃到新鮮的荔枝,到荔枝成熟時節,唐玄宗就下令從南方快馬運來新鮮的荔枝。這里便可設計問題情境,唐玄宗為何如此大費周章運來荔枝?為什么不把荔枝移植到華清宮呢?可引導學生根據所學知識結合鄉土地理談談本地為何盛產荔枝?與本地的地形和氣候有什么關系?本地還有哪些條件適合荔枝的種植?本地還有哪些特色農業?受哪些因素影響?通過這些學生相對較熟悉的實際案例,學生才能有較強的參與感,投入較大的激情去積極地開動腦筋,加入討論,營造出很好的合作交流的氛圍,讓學生體驗學習任務可完成的感覺和成功的感覺,從中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
三、手段多樣,注重培養地理素養
在環境問題日益突出的今天,地理教學的重要任務之一就是培養學生的可持續發展觀念,引導學生用自己所學的地理知識來解決人地關系問題。課堂教學不僅是幫助學生學會知識,而且要指導學生會學知識。也就是說,“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教師不能單純地傳授知識,而應該教會學生學習知識的方法,掌握了正確的學習方法,才能使他們更透徹地理解知識,更快速地獲取新知識。地理素養既包括學生學習地理的各項能力,又包括學生通過地理學習而提高自身道德品質與情感素質的過程。因此,教師應著重關注學生是否獲得了知識與技能,是否經歷了過程,掌握了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發展如何,指導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掌握學習策略。 (下轉第131頁)
(上接第123頁)
在現代科學技術快速發展的今天,一些先進技術設備也都逐步進入課堂教學,為課堂教學帶來更多的便利,因此教師在課堂教學時可以使用現代技術,應用多媒體技術授課。多媒體技術手段可以生動直觀地、形象地把課堂知識呈現,如地理教學中一些動態現象的展示更為立體,更能激發學生的探究意識和學習興趣,能夠讓學生在輕松的環境下去學習,從而提高教學的質量和學習效果,優化課堂教學過程。
借助技術手段來輔助教學是需要的,但也不能是全部,不論多媒體技術如何完善,它都不可能完全替代傳統教學。課堂教學中學生是主體,如何突出學生這個主體地位,讓學生成為課堂教學的主人,這是教師必須不斷思考和實踐反思的一個課題。合作學習和合作探究是很多教師采用的手段之一,在合作探究地理知識時,學生不再是一個傾聽者,而是一個參與者,通過學生的合作、討論,帶動課堂氣氛。應在課堂教學中聯系實際地理問題來激發學生自主探究的欲望和熱情,擴大學生的知識的深度和廣度。如“傳統工業區與新工業區”的學習中,當地有幾個代表性的工業(玉柴和玉藥等),請學生運用所學的知識來分析討論,玉林的工業區布局是否合理?發展的優勢條件是什么?可能存在什么問題?如何采取整治措施?以熟知的實際案例來分析探究,使學生有更大的代入感和參與感,這樣能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激發學習興趣。教師要將課堂知識與實際生活有機聯系,從生活中挖掘更多的素材,也可以組織學生從生活中發現地理問題,這樣師生都能在豐富多彩的生活世界里盡情地吸納知識,獲益良多。例如,寒暑假時會出門旅游,如果在野外迷路,可以用北極星和樹木的年輪辨別方向;如果出國,還要考慮時差的問題;去外地要考慮當地的氣候狀況帶上適合的衣物,等等。再如,學習“城市化過程中的問題及其解決途徑”時,可以事先組織學生收集平時所見所知的城市環境污染的一些現象,然后分析污染來源于哪里,有什么危害,怎么辦。最后進行反思評價。
總之,教師應從生活中尋找學生感興趣的素材,引導學生用地理眼光去觀察,這樣才能幫助學生獲得具有生機活力的地理知識。提升高中地理教學課堂有效性的方法多種多樣,只有開展有針對性的教學,才能實現教學質量的提升,實現教學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1]秦海云.高中地理實現有效教學的方法[J].學周刊,2013(21)
[2]吳岱峰.新課改下地理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思考[J].中學地理教學參考,2008(9)
[3]陳道鵬.新課程背景下高中地理高效課堂教學之我見[J].學周刊,2016(15)
(責編 江月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