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卿
摘 要:中國古典詩歌是中國文學的代表性符號,在對外翻譯的文學作品中占據重要的位置。《春江花月夜》作為古典詩歌的代表作品,承載著優秀的中國文化,本文旨在通過分析《春江花月夜》英譯過程中發生的古典文化的對外傳遞,探究英譯《春江花月夜》的文化價值。
關鍵詞:《春江花月夜》 古典詩歌 文化價值
《春江花月夜》是唐代詩人張若虛的一首膾炙人口的名作,作者沿用樂府舊題,運用富有文采的清新之筆,以“月”為主題,描繪了一幅幽美靜謐的春江月夜圖,寄托了游子的思鄉之苦。本詩語言自然雋永,韻律婉轉悠揚,同時又飽含作者豐富的思想感情,具有極高的審美價值。明代學者李攀龍認為其“綺回曲折,轉入閨思,言愈委婉輕妙,極得趣者”(《唐詩選》)。著名學者聞一多也忍不住贊嘆道:“詩中的詩,頂峰上的頂峰。”(《宮體詩的自贖》)因此,翻譯這樣優秀的詩歌作品,是對外傳播優秀傳統文化過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國內外許多學者都對本詩進行了翻譯,如許淵沖、Charles Budd等。本文通過分析《春江花月夜》的古典詩歌形式與內容在譯文中的表現,探究英譯《春江花月夜》的文化價值傳遞。
一、“清麗婉轉”的詩歌形式的傳遞
《春江花月夜》作為中國古典詩歌的代表作品,其文字的符號化、語言的清麗優美、韻律的婉轉等特點繼承了優秀古典詩歌的傳統。
1.語言的傳遞。《春江花月夜》采用了大量優美的語言,例如“江流婉轉”“皎皎”“夢”“落花”“相思”等具有中國特色的語言,在英譯過程中,這些具有文化符號意義的詞語的翻譯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例如許淵沖在翻譯“誰家今夜扁舟子,何處相思明月樓”時譯道:
Where is the wanderer sailing his boat tonight?
Who pining away on the moonlit rails would learn?
“wanderer”在英文中是指漂泊者、流浪者,這一翻譯是本詩主人公“孤云一片,來去悠悠”的游子的真實寫照,譯者并沒有采取直譯的方式,而是根據自己的理解將隱含在語言后面的含義通過英文語詞表現出來。同時譯者采用兩個問句,又還原了原作詩歌的句式。在翻譯“昨夜閑潭夢落花”時,譯道:“That many flowers had fallen by this stream.”在古代漢語中,“閑譚”是指幽靜的水潭,在英譯過程中,譯者將這句詩意譯為“花瓣掉落在溪流中”,雖然不如原作意境優美,但這種詩意化翻譯仍可以看作是對原作的還原。
2.韻律的傳遞。與英語語言體系下的詩歌創作相比,中國古典詩歌的韻律規范則更加嚴格,譯者在將其英譯的過程中,不僅要注重對語言的還原,同時還要注重對古典詩歌韻律的還原。
許淵沖的譯文注重詩歌的韻律翻譯,節奏明快,具有旋律美。例如其在翻譯“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隨波千萬里,何處春江無月明”時譯道:
In the spring the river rises as high as the sea/And with the rivers tide uprises the moon bright/She follows the rolling waves for ten thousand li/Where the river flows,there overflows her light.
在第一句中,“river”和“rise”押頭韻“r”,“rise”和“high”壓“ai”音,譯文中的音韻婉轉悠長,讀來朗朗上口,讓讀者易于聯想到月光朗照下的大海潮起潮落的形象,節奏明快的韻律使讀者似乎可以聽到清脆的潮起潮落聲。
二、“幽深靜謐”的詩歌內容的傳遞
《春江花月夜》是一首游子思鄉的愁詩,如果僅僅做到了語言形式的傳遞,目標語讀者無法理解詩歌豐富的思想內涵,而僅僅將其視為一首華麗優美的中國詩歌,因此,優秀的譯者在翻譯的過程中,既要將優美的詩歌形式傳遞給目標語讀者,又要將詩歌豐富的情感內容傳遞給讀者。
1.特殊意象符號的傳遞。《春江花月夜》中出現了許多具有特定意義指向的意象,如“月”“鴻雁”等,這些意象都具有特定的意義,譯者如準確地將其包含的豐富意義傳遞給目標語讀者是其傳遞詩歌情感內容的關鍵。
例如在翻譯“可憐樓上月徘徊,應照離人妝鏡臺。玉戶簾中卷不去,搗衣砧上拂還來”時,許淵沖譯道:
Alas!The moon is lingering over the tower/It should have seen her dressing table of the fair/She may roll curtains up,but light is in her tower.
他用“lingering over”翻譯“月徘徊”,將“moon”擬人化,實則是把握了“月”這一意象背后深層的思鄉意蘊。“卷簾”,這一傳統意象多指處在離愁別緒中的思婦的形象,譯者用“roll curtains up”將這一意象動作翻譯出來。在翻譯“鴻雁長飛光不度,魚龍潛躍水成文”時,譯道:
But message—bearing swans cant fly out of moonlight,Nor letter-sending fish can leap out of their place.
“鴻雁”也是古典詩歌常用的意象,象征著遠方游子對家鄉的思念。譯者采用了“message—bearing”來翻譯“鴻雁”,將“鴻雁傳書”的隱含意義用英語描述出來。同時,又在各個意象之間建立了聯系,避免了簡單的意象羅列,將意象背后的深層含義完整地傳遞給目標語讀者。
2.情感內容的傳遞。古典詩歌的情感內容建立在意境的營造之上,即 “立象以盡意”中的“意”,《春江花月夜》的游子離愁通過譯者的翻譯,在目標語讀者中又具有了嶄新的文化意義。
例如在翻譯“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見長江送流水”時,張庭深譯道:
Human beings,generation after generation without end/See the seam river,the same moon/Does anyone know whom she awaits?We see only the long river moving on.
張若虛在這幾句詩中表達了他對人生的感慨,傳達出一種“物是人非事事休”的思想情感,譯者充分把握了作者的這一思想感情,因此在翻譯過程中用到了“see”,即主人公面對江流時看的動作,并用一個問句將原作者對人生的疑問傳遞給目標語讀者,做到了對原詩情感內容的傳遞。
三、優秀詩歌范式的文化價值傳遞
《春江花月夜》作為古典詩歌對外翻譯的代表,具有中國文化范式的意義,它在對外翻譯過程中所采取的方式也成為古典詩歌翻譯應該參照的標準。因此,筆者認為,古典詩歌的文化價值傳遞,既要將其特有的形式傳遞給目標語讀者,又要將其豐富的內容傳遞給讀者,從而達到詩歌完整的文化價值傳遞。
1.古典詩歌文化價值的“表”。如前文所述,《春江花月夜》的語言與形式繼承了中國古典詩歌的優秀傳統,是詩歌文化價值最表層的部分,因為它是文化價值的“表”,因此,詩歌語言、形式是否能夠引起目標語讀者的閱讀興趣,完全取決于譯者在翻譯過程中對詩歌語言形式的把握。
《春江花月夜》采用了大量的傳統文化的語言,遵守嚴格的韻律規范,在跨文化、語言的交流過程中,如何將特有的中國語言范式與目標語語言體系相融合是翻譯的關鍵所在。例如許淵沖在翻譯“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楓浦上不勝愁”時譯道:“Away,away is sailing a single cloud white/On farewell beach are pining away maples green.”“楓”和“浦”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意指離別,譯者在這里保留了這兩個意象,同時用“farewell beach”(意為離別傷感之地)指出這兩個意象背后的含義,用意譯的方式將中國特有的文化語言傳遞給目標語讀者。
2.古典詩歌文化價值的“里”。文化價值的“里”是文化價值的核心部分,《春江花月夜》的“里”,即其表達的作者的游子思鄉之情,如前文所述,幾個英譯本也很好地將這種思鄉之情傳遞給了目標語讀者。
《春江花月夜》所表達的游子思鄉愁緒是中國古典詩歌最常見的主題之一。古人安土重遷,正如孔子所說的“父母在,不遠游,游必有方”,常年漂泊在外的游子缺乏歸屬感,因此,濃厚的思鄉之情成為他們作品的最主要內容,這類主題的詩歌又代表了中國詩歌的最高成就,如李白《靜夜思》、王維《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等。因此,英譯《春江花月夜》傳遞給了目標語讀者中國文化價值的核心部分。
四、結語
英譯《春江花月夜》展現了中國傳統詩歌的形式美與內容美,傳遞了古典文化的核心價值,為以后的中國古典詩歌的翻譯提供了明確的范式,也一定程度上促進了中國對外文化交流與傳播活動的發展。
參考文獻:
[1] 呂叔湘.中詩英譯筆錄[M].北京:中華書局,2002.
[2] 許淵沖.一生必讀唐詩三百首鑒賞[M].北京: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2006.
[3] 劉宓慶.翻譯美學概述[J].外國語,198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