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吟秋
摘 要:誠信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對于商人們來說更是如此。只有講究誠信的商家,才會發展的持久欣榮。誠實信用原則是商法的基礎原則,也是市場經濟中的道德準則。本文將對商法中誠實信用原則的本質以及功能兩個方面進行探討,簡單明了地呈現誠實信用原則的重要性。
關鍵詞:商法;誠信;原則
一、誠實信用原則概述
1.誠實信用原則的本質
誠實信用原則的本質具有多面性,根據我國學者的研究,得出的結論主要有以下四種:第一,倫理道德說。此學說把誠實信用原則的本質歸結為法律倫理。不可否認,誠實信用確實是一種倫理道德,但作為誠實信用原則,它是一種法律原則。第二,利益平衡器說。此學說認為誠實信用原則的本質在于平衡利益。但我們應該認識到,平衡利益是誠實信用原則的一種功能,而非本質。第三,立法者意志說。此學說存在明顯不足,它將誠實信用原則看作是立法者的個人意志,然而立法者不過是遵從客觀的必然要求將其立法,兩者相去甚遠。第四,混合說。此學說認為誠實信用原則由道德心理層面、法律規范層面和客觀事實層面構成。不僅指出了誠實信用原則與其他道德的區別,還指出了誠實信用原則是具有法律強制力的法律規范。
對于誠實信用原則的研究仍在不斷進行著,想要簡單的用一種或多種學說來概括誠實信用原則的本質是十分困難的,因為這一原則是抽象的、廣泛的。
二、誠實信用是商法的基本原則
1.誠實信用原則的基礎
筆者認為作為道德層次的誠實信用,是自愿交易或是不具營利性質的交易的前提,是誠實信用原則產生的根源。作為法律層次的誠實信用原則,首先是作為法律原則存在,其次它是調整交易的法律。有一點明確的是,先有交易,后有誠實信用原則。而從這一點就可以看出,誠實信用原則的基礎就交易,具有營利性質的交易。比如,在交易前,雙方已就此次交易達成一致,但未簽署合同,有一方在交易過程中反悔或作出欺詐行為,另一方便可根據誠實信用原則告其欺詐。這就是誠實信用原則的體現。
2.誠實信用原則的歷史
誠實信用原則隨著市場交易的產生而產生,貫穿于整個市場交易中,調整著市場交易行為,并隨著商法的發展而發展。可以說,商法的歷史有多久,誠實信用原則的歷史就有多久。古代商法的體現為羅馬法、萬民法等,但隨著時代、經濟的快速發展,這些法律已經不足以應對市場的多變性,這就使得商人們根據實際產生的問題、當下的環境建立的商法。在前期的商法體系中,商人們創造了新的信用手段,比如票據、抵押、提單等,通過一系列書面憑證來加強交易雙方的信任度。在近代,商法中誠實信用原則運用更為廣泛。隨著中國經濟的騰飛,作為一個出口大國,在外貿交易的過程中,大多會采取信用證交易的方式,由第三方(如銀行、保險公司等)充當中介,保證交易雙方的財物安全,受到法律的保護。由此可見,誠實信用原則是隨著商法不斷發展、完善的。
三、誠實信用原則的功能
對于誠實信用原則的研究在我國學者已經取得了不小的成績,比如徐國棟教授認為,誠信原則具有兩方面的功能,一是對當事人進行民事活動的指導作用,二是授予法官自由裁量權的作用。不可否認這些學說都有其合理性與權威性,但綜合我國學者研究來看,多涉及與民法領域,而不是商法領域。在此,筆者認為,誠實信用原則可以分為表層功能和深層功能兩個方面。
1.誠實信用原則的表層功能
所謂表層功能,就是在交易過程中能夠明顯體現的功能。
(1)對商主體的直接功能
市場交易活動中參與交易的雙方或多方為商主體,誠實信用原則調整、指導著商主體的交易活動。在交易過程中,商主體應當本著誠實信用的原則,不欺詐、不脅迫地自愿進行交易。再者,凌駕于商主體的個人意愿之上,商主體必須履行誠實信用原則這一法律原則。這就在很大程度上保證了交易的可行性,加大了交易的可信度。比如在信用證交易中,供貨方首先要拿到收貨方開出的信用證,根據信用證條例將一系列單據,包括提單、裝箱單等,提交到當地銀行審查,審查成功之后就會發送到對方銀行,此時收貨人就可以憑借提單提取貨物,而在收貨方成功提取貨物之后,就會將貨款打入銀行,再由銀行轉到供貨方手中。這一過程中,雙方依靠憑證完成交易,各自履行了誠實信用原則,促進且保持了雙方長久的合作關系。
(2)對商行為和法律功能
前文多次提到,誠實信用原則是法律原則,但是這一條法律原則是作用于商行為的。也就是說,可以借其法律權威性,在商行為中防止欺詐或脅迫等行為的發生。它又可以分為對商行為的功能和對商事法律的功能。
交易雙方會因個人文化程度不同、背景差異等對商行為產生不同的理解,引起法律糾紛,那么法官在處理此類事件時,應秉持著誠實信用原則進行協調,對商行為進行補充解釋。法官首先要確定某一權利或義務有效,再通過這一界限來調整商行為至可以接受的范圍。如此,商行為就能依靠法律的力量來協調交易活動,誠實信用原則對商行為的法律功能也得以發揮。
而誠實信用原則對于商事法律的功能就較為抽象,需要依靠法官根據誠實信用原則進行解釋,來維持公平正義。
2.誠實信用原則的深層功能
所謂深層功能,是指隱藏在表層功能背后,作用于市場交易的功能。
(1)降低交易費用
交易費用是市場交易活動的核心。它并不僅僅只貨物的價格,而是在交易過程中涉及到的方方面面的費用。在交易最開始,有發現交易對象的費用,確定交易價格的費用,執行合同的費用,運輸服務的費用等等。如此之多的費用,在交易雙方遵守誠實信用原則的前提下,可以減少很多。比如,在信用證條例中注明,標明準確的貨物數量;數量不得少于總量的2%;貨物不得出現大于總量2%的瑕疵;在合同簽訂之后2周發送貨物等等。這些條例即保證了物品的質量,又避免的欺詐現象的發生,更不會帶來退貨或不按照信用證付款所產生的高昂費用。
(2)促使交易確實
古代商事交易中,大都憑借口頭約定來確定交易活動。而在市場發展如此之迅速的今天,口頭約定顯然不能給予交易主體十足的信心。“商事交易,重在確實”。只有當事人確實了此次交易活動,交易活動才能夠正常進行。而交易活動的確實,也促使當事人應履行誠實信用原則,不應有欺詐或不正當行為出現。此兩者都是誠實信用原則的體現,只有當事人本著誠實守信的原則,才能確定交易;在交易確定之后,當事人依然需要遵守誠實信用原則。
(3)平衡交易利益
在交易過程中,交易雙方保持著利益關系,從交易活動中獲取利益。但并不保證,各方獲取的利益是同樣的,這就需要誠實信用原則進行調整。比如在交易過程中,收貨方收到貨物之后發現其有重大瑕疵且瑕疵數量龐大,此時他可以按照信用證條例,拒絕付款或是與供貨方協商在原基礎上減少貨款。而以誠實信用原則為前提,就會大大降低雙方資金或貨物的風險。再如,黑心的商家可能會以不正當理由拒絕付款或拖欠款項,此時可以依靠信用保險對其進行索賠,將損失降到最低。種種手段表明,誠實信用原則可以平衡交易各方之間的利益關系。
(4)提高交易效率
這一點作用十分明顯,交易各方遵守誠實信用原則,持有信用憑證,就不必在交易過程中翻來覆去地討論交易細節,也不會出現某一交易方在過程中退出交易的現象,使交易過程在一個安全、穩定的環境下進行,大大提高了交易效率。并且,若是交易各方遵守此項原則,那么就可以保持長久的交易關系,不必再費力重新尋找交易對象。
四、總結
誠實信用原則作為一項法律原則,不僅調整了交易活動的方式,并且大大地提高了交易數量,使交易進行得安全有效,交易方式簡單易行。
參考文獻:
[1]張連飛.論民法中的誠實信用原則[J].遼寧師范大學,2004.
[2]王艷.商法誠實信用原則的倫理分析[J].蘭州學刊,2005.
[3]丁哲.商法的誠實信用原則淺述[J].商,2012.
[4]趙銳.論誠實信用原則的功能[J].時代報告(下半月),2012.
[5]汪發成.商法和民法中的誠實信用原則比較[J].商品與質量(科教與法),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