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港口作為開放經濟環境下,貨物流、信息流、資金流的集散地,其在信息技術的支持下也開始了轉型的過程。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一些主要港口的吞吐量也大幅度上升,因此如何利用信息技術實現對堆場散貨的有效管理,并優化作業流程成為港口轉型中亟需解決的問題。本文從問題入手,探究信息化背景下,港口堆場散貨管理與作業流程發展趨勢以及技術應用效果。
關鍵詞:信息技術;港口;堆場散貨管理;優化
隨著我國市場經濟開放程度的逐漸提高,港口綜合物流體系的建設也逐漸完善,但是,市場需求的多樣化、個性化發展,對港口在貨物裝卸、堆存、理貨、分裝、加工、集疏運等環節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傳統的人工管理以及作業模式中難以適應其發展需求,所以,建立以信息技術為核心的港口堆場散貨管理模式,并實現作業流程的優化也逐漸成為現代港口轉型的主要趨勢。
一、港口堆場散貨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及原因
隨著貨物吞吐量的逐漸增加,我國一些港口在轉型中逐漸暴露了問題,其中質量差、效率低、成本高是目前港口堆場散貨管理問題的集中體現。從信息化管理的角度來講,造成這些問題的原因可以概括為以下幾點:1.堆場散貨管理的作業流程過于復雜,且缺乏對碼頭泊位的信息化管理,造成港口管理結構不合理,例如一些港口碼頭的泊位不足,或者存在在調度中不合理,一些散貨缺少專業的卸貨深水泊位,而一些泊位卻處于閑置狀態,這種資源使用中失衡情況嚴重影響了港口的運營管理效率;2.集疏運網絡體系的構建不夠完善,影響了港口堆場散貨管理效率,在港口物流體系建設中,公路、鐵路也是其物流網絡的重要組成部門,但是一些港口在與內地交通系統聯系的過程中,缺乏統一的信息管理平臺,造成了彼此之間溝通障礙,如在惡劣天氣或者交通管制等不可控的條件下,交通系統的癱瘓會嚴重影響港口散貨的運輸,進而影響了港口堆場散貨管理水平;3.庫場系統不健全,在堆場散貨管理中,由于碼頭泊位以及集裝箱、液體化工罐區缺乏,港口的生產能力大打折扣,在物流運輸中增加了短倒費用,尤其是在港口繁忙的情況下,港口的集疏運能力難以滿足堆場散貨管理要求,從而抬高了港口的運輸成本;4.管理體制不完善,在港口堆場散貨的信息化管理過程中,管理體制的構建是信息技術的必要保障,但是在實際管理中,港口無論是在組織建設還是職能發揮方面均存在一定的問題,如在智能化生產流程的構建中,缺乏對市場競爭環境的分析,且體系內部各部門缺乏大局觀,相互之間缺乏有效的溝通與協作,尤其是在分工越來越細致的情況下,各部門都會以自身專業為重,進一步增加了彼此之間的沖突,從而影響了智能操作效果;5.港口堆場散貨管理的工作人員信息化素養有待提高,目前多數港口的堆場散貨管理主體還是工作人員,這些工作人員在調度、貨運、理貨、生產、數據傳輸等環節缺乏信息素養,缺乏靈活采用操作信息系統的能力,在工作中人為失誤較多,從而影響了港口堆場散貨管理效果。
二、基于信息技術的港口堆場散貨管理與作業流程發展趨勢
目前實現堆場散貨的信息化管理,利用信息技術優化作業流程,已經成為港口發展的主要趨勢,如荷蘭的鹿特丹港作為“歐洲門戶”,其在信息化港口建設中一直處于世界領先地位,1985年荷蘭為了滿足國際貨運需求,斥資1000萬美元開發了EDI(電子數據交換)服務系統,隨著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鹿特丹港在應用EDI服務系統的過程中,不僅實現了有效的信息傳輸,還成功地開發了電子商務業務;新加坡港作為新加坡的重要經濟支柱,其在港口發展中也積極運用信息技術,并實現了國家貿易網絡系統與EDI技術有機融合,這不僅完善了港口管理的信息庫,更推動了港口堆場散貨的模塊化、規范化管理。
目前我國主要港口在信息化建設中也初見成就,如大連港、天津港、日照港、上海港等。這些港口在堆場散貨管理中利用GPS貨運管理系統,實現了對貨物的智能化定位與監督,同時在信息化建設中,技術部門還配合GIS技術,條形碼掃描等技術實現了對公路、鐵路等物流系統的有效銜接,從而在作業中實現對貨物數據的及時傳輸、精確定位以及信息共享等,同時在優化作業流程中,落實無人化管理模式,以減少認為操作的失誤率。還有一些港口雖然沒有利用GPS貨運管理系統,卻采用射頻識別技術,實現了對貨物的掃描與識別,并利用貨運辦公大廳實現與與客戶之間有效的信息溝通,從而推動了港口堆場散貨管理的個性化、多元化發展。
三、港口堆場散貨管理與作業流程優化的主要信息技術
目前在港口堆場散貨管理與作業流程優化中,相關的信息技術主要包括以下幾種:1.差分定位技術,即利用GPS衛星定位系統不斷調整定位誤差,并根據管理需求適時提供定位數據。近年來這一技術在港口堆場散貨管理中的應用逐漸廣泛,管理者在作業流程中,可以獲得高度精確貨物的位置,并做出實時監督與調度;2.射頻技術,即利用射頻信號識別貨物信息的一種技術手段,其在上個世紀80年代出現之后,在經濟社會中得到廣泛運用,而在港口堆場散貨管理中,利用射頻技術可以有效控制貨物質量,并提高作業流程的安全系數;3.GIS技術是一門交叉學科,其以地理空間為基礎可以實現對監測空間的地理模型分析,在港口堆場散貨管理中,技術人員可以利用GIS技術實現對港口作業流程的立體化、可視化管理。
四、基于信息技術的港口堆場散貨管理與作業流程的特點
現代化港口的堆場散貨管理與作業流程優化離不開信息技術。隨著信息技術港口管理中的運用,堆場散貨管理與作業流程在實踐中也呈現出了明顯的特征:1.網絡化。在堆場散貨管理中,信息技術利用專業的網絡系統能夠實現對貨物運輸的系統性管理,如運用船只從散貨的入港,到裝卸貨,再到散貨登記,以及具體管理,整個流程都是通過網絡系統操作完成的,每一個環節出現差錯都會影響整個堆場散貨管理的效率;2.物流化。現代信息技術與現代運輸系統的結合,形成了一個立體化的物流體系,在港口的堆場散貨管理與作業流程中,管理者可以利用信息技術實現對陸、海、空三種運輸方式的整合與調度,從而變革港口作業的經營模式,提高集疏運效率;3.一體化。在信息技術的推動下,港口的堆場散貨管理與作業流程打破了傳統運營模式中溝通內陸運輸與水路運輸的單一模式,實現了多種運輸方式的整合,這不僅擴大了港口堆場散貨管理的空間,也強化了現代化港口的輻射作用;4.信息化。港口的堆場散貨管理中裝卸、通關、集疏運儲備、配送等流程在信息的指揮下進一步提高效率。
五、基于信息技術的港口堆場散貨管理與作業流程優化效果
基于信息技術的港口堆場散貨管理與作業流程優化,需要事先對信息系統的設計。在系統設計過程中,技術人員根據港口管理需要,確定客戶層、表示層、業務邏輯層、數據層,在信息系統平臺上,各層次之間根據堆場散貨管理實現信息交流,并不斷優化其作業流程。
在信息化時代,港口信息管理系統的構建首先有利于優化貨物的作業流程,提高管理效率。在堆場散貨管理中,相關部門可以利用GPS技術、射頻技術等實現對貨物的全過程控制,提高實時監測效率,并推動各部門之間的信息溝通,提高合作效率。其次,有利于節約人力成本,減少堆場散貨管理中的人為影響因素。在堆場散貨管理中,利用自動化系統代替人工操作流程,這樣不僅減少了理貨人員的人工成本,也為降低了人工操作的壓力,減少了物流數據的誤差。再次,有利于實現自動衡重,降低港口管理成本。利用信息系統,管理部門可以實現對貨物的自動衡重,減少司磅人員工作量,減少貨物衡重誤差,同時也降低了稱重等基礎設施的投入成本。最后,有利于實現港口堆場散貨管理信息的實時更新,推動信息共享。信息系統可以實現對港口地圖的實時更新,同時將最新信息利用系統平臺傳遞給口岸、代理、貨主、交通等各環節,以深化信息溝通。
六、結束語
總之,隨著港口物流和信息技術的發展,港口堆場信息化管理受到了高度重視,然而,由于大宗散貨自身的特殊性,其信息化管理程度不高,且堆場作業流程過于復雜使得散貨計量方式難以滿足業務快速增長的需求。因此,我國在港口轉型過程中,應該從信息技術研發的角度出發,不斷簡化堆場作業流程,改善作業效率,進而提高港口堆場散貨管理的信息化水平。
參考文獻:
[1]安小剛,張澍寧.基于GIS技術的港口散貨堆場管理系統研究[J].港口裝卸,2011,(02):31-33.
[2]張莉.D港集裝箱碼頭堆場系統業務流程現狀、問題及對策[J].物流技術,2009,28(01):44-46.
[3]吳磊,劉美玲.我國港口物流業轉型升級需要解決的幾大關鍵接口[J].對外經貿實務,2016,(11):89-92.
作者簡介:邱凌云(1986.04- ),男,漢族,籍貫:湖南,學歷:本科,畢業院校:2009年畢業于湖南師范大學,學歷:本科,單位全稱:神華粵電珠海港煤炭碼頭有限責任公司,科室:生產部,研究方向:港口堆場散貨管理優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