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加快廣州空港經濟區的發展需要新思路,要敢于跨越式發展。本文通過比較分析的辦法對廣州空港區的優劣勢進行詳細的剖析。經過研究發現,廣州要想實現跨越式的發展,需要政府、企業、地方高校、群眾四個方面的努力。最后,針對如何實現廣州經濟區的跨越式增長提出了在政府的認識上、產業集群的研究上、科研創新投入上努力的方向和建議。
關鍵詞:空港經濟區;廣州;跨越式增長;“一帶一路”
一、引言
廣州空港經濟區是以白云國際機場為主體,隸屬于廣州市,北承湖南省,南接珠江三角洲的港澳深珠,西連廣東省內陸,具有自己獨特的地理優勢的經濟區域。它的發展是國家“一帶一路”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主體白云國際機場是我國第三大機場,建設成大型國際航空樞紐是市場和政府兩方面決定的。大型航空樞紐在發展中是生產要素的最佳結合點。廣州要打造成一個國際航運中心離不開白云國際機場的的發展,而白云機場和空港經濟區是一種相輔相成的關系,它們也是廣州發展新的增長極。李明、蘇明(2015)從地方高等院校支持空港經濟中心的角度闡述了培養專業空港經濟的高端人才。程開宇、賴俊峰(2016)則從中港澳的融合角度研究了廣州空港經濟區的發展,這些學者對空港經濟的發展提出了一些有建設性的建議和對策。
本文研究的目的在于空港經濟區高速發展或者是跨越式發展的可行性,并提出具有建設性建議促使空港經濟區更加高效、更加快速地發展,針對性的指出,高效的發展,離不開資本偏向性的技術進步。本文首先對廣州空港經濟區的優劣勢進行簡單的闡述、其次分析了跨越式發展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最后提出只有進行資本偏向性的技術進步才能真正長久高效地促進空港經濟區的更快發展。
二、廣州空港經濟區的現狀
2018年被譽為全球民航界的“奧運會”和“世博會”的第24屆世界航線發展大會(簡稱世航會)選擇在廣州舉行,看重的就是廣州強大的空港經濟實力。2017年6月,全球化與世界城市研究組織GAWC公布了2016年世界城市體系排名,廣州市在361個入選世界城市中名列第40位,也是廣州第一次進入世界一線城市之列。2016年,廣州的定位是“國家中心城市”,現在躋身“世界一線城市”,廣州國際化進程中,廣州空港經濟區是廣州發展的最強動力引擎。2016年白云機場旅客吞吐量5973萬人次,貨郵吞吐量165萬噸,分別位列世界第16位和第19位;開通國際航線149條,通達亞、非、北美和大洋洲共200多個國家和地區。
1.廣州空港經濟區的比較優勢
(1)區位條件優越
白云國際機場是中國三大國際航空樞紐之一,堪稱“連接世界的節點”,地理位置非常優越。白云國際機場位于亞太地區中心,出發到亞洲其他國家的主要城市只需要3-4個小時,該區域集中了全世界人口的一半。截止2017年6月,白云機場航線覆蓋全球219個航點,其中國際及地區航點86個;白云機場運營的航空公司77家,其中外航和地區公司50家,也是亞洲第一大航空公司中國南方航空的基礎機場。空港經濟區所處的白云區北鄰湖南,南接港澳深珠,通過航空、鐵路、高速公路三位一體的運輸系統連接起來。市區公交系統、城規、地鐵發展迅猛。
(2)區域合作越趨緊密
空港經濟區地理位置的邊緣性決定了其左右逢源、南北縱橫。泛珠三角區域、洞庭湖區域、港澳臺地區經濟的共同進步共同發展有目共睹。空港經濟的西部目前廣東正在打造一個連接佛山、肇慶的經濟圈,東部發展梅州、汕頭、汕尾。廣東省的內部因素和外部因素的巧妙接合極大地促進了整個廣州的發展,而作為廣州市連接外部最快速、最高效的航空系統在未來區域合作中扮演的角色只會越來越重要。并且廣州空港經濟區具“中國國際航空樞紐+綜合保稅特殊監管區+快件園區”的疊加優勢。
(3)產業集群初具規模
經過幾年的發展,空港經濟區形成了以白云機場保稅區、聯邦快遞亞太轉運中心、空港國際物流園等園區和順豐速運、DHL、中遠、中外運等企業為核心的航空物流產業集群,以廣州飛機維修有限公司、新科宇航為核心的航空維修產業集群。
(4)輔助交通體系日趨完善
通過不斷增長的客運和貨運,廣州市空港的客流和物流發展速度不斷增長,這些離不開公路、鐵路、城市交通的輔助。目前,與廣州白云國際機場連接的高速公路已有十二條,南北向和東西向的高速公路網已建立起來。城市交通的地鐵三號線機場南站就位于白云國際機場內,旅客上下飛機都可以通過地鐵快捷高效的抵達和離開,公交線路也有多條在機場南站設置站臺,這些對形成巨大的客流和分散到達的旅客都起到巨大的作用。
2.廣州空港經濟區發展的不足之處
(1)廣州空港經濟區歸屬不明
空港經濟區地處白云區內,東起流溪河、西至106國道-鏡湖大道、南起北二環高速、北至花都大道的區域、加上白云機場綜合保稅北區和南區范圍,總面積106.069平方公里。行政上雖然建立有廣州空港區管理委員會,但是在行政上還沒有完全和白云區完全分開,在金融、財政、統計等行政職能上,還是由白云區區政府在管理,具體工作上仍然離不開白云區的影響。
(2)廣州空港經濟區的管理和服務水平有待提高
廣州空港經濟區位于白云區內,就必須要和白云區政府統籌管理和協調發展,而目前整合協調機制還不完善,基本上處于各自為政的狀態,空港經濟區和白云區的社會發展規劃不同步和不協調,空港經濟區未能發揮自己空港的特性和優勢帶動整個白云的發展,反而發展速度比較緩慢,產業布局結構不合理,重復布局的多。這些既造成了資源的浪費,又沒有充分發揮空港經濟區的優勢。
(3)空域和航權的限制
白云國際機場的高速發展需要空域的成熟,目前空域非常緊張在一定程度限制和阻礙了空港經濟區的高速發展。另外,航權開發度不高,國際航線數量落后于北京、上海等機場。
三、廣州空港經濟區跨越式發展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1.跨越式發展的必要性
跨越式發展,是指經濟的超常發展,以經濟的迅速擴展和生產技術的跨越為主要標志,表現在特定時期、特定階段經濟上的某種“突進”。作為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兩種模式之一,跨越式發展模式更適合廣州空港經濟區的發展。跨越式發展的成功受空港經濟區自身發展能力和發達區域幫助兩方面的影響,廣州市所處的珠三角是中國最大的工業基地,這種有利的發達區域對幫助空港經濟區跨域式發展具有重大的影響。
(1)區域競爭日趨激烈
白云機場在旅客吞吐量、貨郵吞吐量上分別位居世界第16位和第19位。未來的競爭是白云機場和國際大型機場和國內頂級機場的決斗。美國的航空樞紐在紐約、英國的樞紐在倫敦,而亞洲的航空樞紐暫時被東京、首爾、新加坡三個機場占領,白云機場要躋身世界航空樞紐,在通達和便捷方面和這些機場還存在差距。國內機場之間競爭也很激烈,北京、上海、深圳、香港這些機場的實力都很強,廣州要打造成世界航空樞紐任務很很重。
(2)增加的貨運、客運量促使廣州空港經濟區更快地發展
白云國際機場2012年起降航班近37.3萬架次,平均每天有上千次航班起降,現有跑道和航運樓處于超負荷運轉狀態。第三跑道和2號航運樓的擴建工程必須加快才能滿足航班的需求,而目前中國去海外旅游的人數呈爆發式增長,2017年國慶期間,預計有7.1億人次出外旅游,這些對跑道和航班都提出了新的挑戰,而廣州白云國際機場作為全國第三大機場,客運量增長較快,這些都促使白云國際機場更快地發展,而空港經濟區面臨這種新的挑戰,一定要把握住機會,適應新的形勢,更快更好更全面地為機場服務,形成一種機場促進空港區的發展,空港經濟區的發展促進航空運輸業發展的良性循環。
2.跨越式發展的可行性
(1)廣州市市政府的支持
廣東省廣州市市政府為發展廣州空港經濟區,出臺了《關于進一步加快民航業發展的意見》、《廣州空桿個經濟區產業發展規劃2013-2020》等文件,同時在空港經濟核心區設獨立的行政規劃權,這些政策和權力的下放為空港經濟區的高速發展帶來了重大的政策利好,同時建立世界級航空樞紐的決心為空港經濟區的發展明確了前進的方向。未來,白云國際機場的戰略定位為國際復合型國際航空樞紐,建設第二航站樓、完善綜合交通換乘體系,實現空港與軌道交通、高速道路的無縫銜接。2017年-2019年,廣州預計投入3000億元打造全球“12小時航空交通圈”。
(2)國家“一帶一路”政策的利好
國家發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務部聯合發布的《推動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愿景與行動》被稱為“一帶一路”路線圖,該文件中明確了廣州白云國際機場的功能定位為國際樞紐機場。在國家新一輪的改革開放和“一帶一路”中,廣州空港經濟區的重要作用不言而喻。同時,廣州空港經濟區正申報國家航空經濟示范區,對45個國家持有第三國簽證和機票的外國旅客實行72小時過境面前政策。另外,在空港經濟區,國家批準成立了白云機場綜合保稅區,擁有跨境電商單一窗口。
(3)中國南部物流發展強勁的勢頭促進空港經濟區航空物流的發展
為了應對高速發展的中國南部物流發展,白云機場建立了國際1號貨站,跨境電商物流園區、進境水生動物指定口岸和檢驗檢疫便利一體化平臺。使白云國際機場航空貨運中樞的建立駛入快車道。廣州正在打造國際航運樞紐、國際航空樞紐、國際科技創新樞紐三大國際戰略樞紐,提高全球資源配置能力,成為高端資源吸附器和輻射源。
四、促進廣州空港經濟區跨越式發展的道路和政策建議
1.明確發展戰略定位
空港經濟區的跨越式發展離不開準確的戰略定位,高端產業集聚區和高度機場服務區的結合是打造高效、務實空港經濟區的良好定位。這種發展應該以發揮機場的優勢為依托,以機場和空港經濟區為主要發展對象,努力將白云國際機場建成南部中國的空港門戶,聯合廣州周邊的小機場,打造一個機場群,解決客運和貨運兩方面的高速發展。
2.推進基礎設施的無縫整合
空港經濟區的高速公路、鐵路、公路、空路在廣州市的大力推進下,在量上取得了較好的發展,但是這些基礎設施層次之間的關系不夠明朗。交通、生活的配套設施還比較落后,國際航班的機務人員選擇去香港進行修整而不愿意選擇停留廣州就是機場的高端服務配套設施不完善不完美。應盡快提高空港經濟區的高端服務業水平,留住旅客、留住機務人員、留住過境游客。
3.大力發展空港經濟區高新技術產業等核心產業集群
快速發展高端航空服務業的同時,注意發展旅游、金融、租賃以及高技術產業等關聯效應強且附加值高的產業,要想空港經濟區跨越式的發展,發展具有資本偏向性技術進步的高新特技術是唯一高效的道路。高新特技術的發展離不開高等院校和企業科研的努力及開發,需要引進一批像華為這樣的具有自身科研能力、科研創新的企業。
4.促進附近高校在航空領域的科研投入、復合型人才方面的培養
航空領域的發展需要巨大的智力支持,航空產業具有資本密集、知識密集的特性,除了需要金融方面的支持外,還需要較高的科研水平和科研轉化的能力。廣東省的華南理工、毗鄰湖南省的中南工大、國防科大在航空方面、人工智能方面都有很多科研成果,一方面要盡快把已有的科研成果產業化、另一方面要結合本身航空產業的發展進行技術攻關,才能在國際航空領域占據有利競爭地位。這些都需要空港經濟區建立一個和科研院校聯合研究、共同進步的機制。
航空物流業、航空服務業的發展需要專業復合型人才(例如航空金融、航空物流、跨境電子商務),這些人才的培養空港經濟區可以和當地高校,如中山大學、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廣外南國商學院、廣東金融學院等加強合作。這些高校要不具有綜合性的優勢,要不具有外語優勢和金融優勢,可以在更專業的基礎上展開合作,甚至可以申請成立專門的專業來培養優秀的復合型人才。
參考文獻:
[1]騰訊新聞.廣州投3000億打造全球“12小時航空交通圈”. http://gzkg.gov.cn/xwzx/mtjj/201709/t20170925_1595.html.
[2]袁長征.中原經濟區建設背景下區域經濟跨越式發展研究--以河南省開封市為實證基礎[J].社會科學家,2012,(05):46-49.
[3]居來提·色依提,蘇來曼·斯拉木.構造新疆新經濟增長極的思考--基于喀什特殊經濟開發區成為增長極的構想[J].開發研究,2013,(02):23-25.DOI:10.13483/j.cnki.kfyj.2013.02.022.
[4]劉保奎.加快國際次區域產業合作的思路與對策[J].宏觀經濟管理,2013,(06):40-41+44.
[5]羅興鵬,張向前.海峽西岸經濟區經濟發展方式轉變與跨越式發展的博弈分析[J].科技管理研究,2013,33(19):225-231.
[6]馮玫.河北省路、港、航立體交通體系建設現狀和發展對策[J].河北學刊,2011,31(02):198-202.
[7]王發曾.中原城市群的深度整合:內聚、外聯與提升[J].中州學刊,2011,(06):87-89.
[8]完世偉.建設中原經濟區關鍵在做[J].中州學刊,2011,(06):89-90.
作者簡介:謝群,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南國商學院講師、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博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