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李清宙 高麗莎
“輕快”玩法的融媒體作品如何助力重大主題報道
□ 文/李清宙 高麗莎
今年十九大主題報道各家媒體“自選動作”異彩紛呈,不少融媒體作品獲得良好傳播效果。本文分析了十九大相關的融媒體作品,從創意、策劃、制作手法等角度,梳理融媒體報道創新手法。
十九大 融媒體 主題報道 自選動作
H5作為移動端與社交網絡傳播利器,聚合了文字、圖片、音視頻、可視化等豐富的表現形式,提供多種多樣的互動玩法,廣受用戶歡迎,千萬量級的傳播案例開始涌現,業已成為媒體影響力大戰中不可或缺的“撒手锏”。
交互操作作為移動互聯網時代的最大特點,正是H5策劃爆紅網絡的關鍵。在十九大主題報道中,各家媒體推出了豐富多彩的H5作品。與早期的H5頁面相比,其互動性更強,形式也愈加豐富,已經不是將文字、圖片、配樂進行堆砌羅列的純瀏覽式作品。如10月10日手機人民網推出的H5《五年記憶找呀找》就采用了小游戲的互動方式。作品通過橫屏長卷漫畫展現如今的社會風貌,用戶可以在復古的牛皮紙上尋找五年來的新生事物。用戶每點選一個新變化,該處圖標變色,最后統計打分。輕松的游戲玩法,貼合網民喜好的懷舊風格,在潛移默化中為用戶梳理了五年來的社會發展成果,傳播效果和用戶體驗俱佳。
浙江新聞客戶端10月14日推出的H5《紅船邀你同舟偕行,用200秒重溫這96年》,圍繞紅船形象進行創意,用戶通過長按互動按鈕,驅動一艘紅船駛過歷史長河,以歷屆黨代會為時間節點,串聯起期間影響黨和國家發展的重大事件。H5以畫卷方式展開,配樂雄渾,美術風格大氣,充滿歷史感。
與文字、圖片相比,視頻類內容近年來在新聞報道中的受關注程度越來越高。其中短視頻因能夠在較長周期內進行傳播、用戶的流量費用壓力小,使用率更高。各黨報、網站、客戶端在萬字長文、述評等文字報道之外,紛紛推出十九大報道短視頻策劃,通過短視頻傳播,拉攏與受眾的距離,讓宏大主題得以“接地氣”。
如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推出的微視頻系列報道“我是共產黨員”,用短視頻記錄十九大代表中來自基層一線的先進模范黨員事跡,講述他們在各自崗位上默默奉獻的故事。每段視頻配有記者采訪手記等文字內容,發現黨員代表真實的工作和生活故事。央視網《中國微故事》欄目為十九大策劃的《我們的幸福時光》,將采訪視角落在五年來海外華人工作、生活的點滴變化。浙江新聞客戶端推出的《喜迎十九大·“浙”里民間期待》大型主題策劃,則將鏡頭對準醫生、一線民警、鄉村教師、基層干部、志愿者、文藝工作者和企業家等不同職業身份的人群,傾聽他們的幸福感與獲得感,心愿與期待,并通過客戶端、微博、微信同步傳播推廣。
重大主題報道要求堅持正面宣傳,唱響主旋律,以往這類報道通常稍顯嚴肅。但移動互聯網傳播環境下,融媒體作品的出現開啟了“輕快”玩法。十九大主題報道期間,動畫、漫畫化的表現方式隨著可視化、短視頻等內容迎來又一次快速發展,與主題報道產生了奇妙的化學反應。
如央視網推出的漫畫可視化系列作品《最強組長》,將習近平總書記的金句以及五年來中央的各項重點工作成就進行了漫畫式呈現。特別是在講述成就部分,作品采用了卡通人物對話的劇情進行展示。
網上熱門的“動畫+解說評論”形式也較多地出現在十九大報道中。如浙江新聞客戶端推出動畫視頻《關于黨代會,你不知道的那些事》,聚焦歷屆黨代會召開地點、周期、黨代表人數、黨章的修改歷程等背景,向觀賞者進行介紹。時長90秒的作品采用歡快的配樂和“動畫+配音”形式,十分適合通過移動互聯網傳播,該作品被各媒體廣泛轉載。
動畫、動漫作為一種輕快的傳播形態,特別適合進行知識普及類的內容傳播。其輕松明快的特點也利于網絡渠道推廣,促使受眾在社交網絡轉發。
今年夏天熱播網綜《中國有嘻哈》火爆熒屏,帶動嘻哈說唱及嘻哈文化成為當下最熱的潮流先鋒文化。用一首說唱神曲解讀政策理論,不僅是技術上的創新,也是傳播途徑和傳播思路上的創新。與以往的宣傳語境不同,說唱短片具有鮮明的時代氣息,將“活潑”的作品風格和“嚴肅”的作品理念相結合,是創新重大主題報道的一支“輕騎兵”。
在十九大融媒體作品中,“解讀中國”工作室出品的《外國歌手說唱十九大》(I'm going to China)、浙江日報全媒體編輯中心出品的《八八戰略是什么?唱首RAP告訴你!》采用了說唱音樂的形式,輕松簡單、朗朗上口、易于傳唱。
最早的主題說唱神曲可以追溯到復興路上工作室出品的《十三五之歌》。在這些神曲的視頻風格上,均采用了動畫與紀實相結合的風格,運用動漫卡通演繹“宏大敘事”,雖短小但卻足見功力,體現“小中見大”。舉例來說,《八八戰略是什么?唱首RAP告訴你!》將“最多跑一次”、特色小鎮、楓橋經驗、碧波紅船等浙江八八戰略中的核心概念,以一幅幅卡通造型徐徐展現,歌詞與畫面相配合,從立意到形式令人耳目一新。
將說唱音樂融入政治宣傳語境,透露出政府開放創新的態度。嘻哈說唱天然的平民性、草根性和適用性,有效消解宣傳中的說教味,因而擁有更大的推廣空間。十九大主題報道中出現的說唱作品在新媒體上實現了內容和正向價值的傳播,也在一定程度上為同類作品提供了流量和口碑雙贏的范例。

央視網《最強組長》
新媒體與新技術有著天然的親近性。除自主設計、開發、制作的H5、短視頻、動漫等內容外,多種多樣的創新技術已進入到傳媒業的內容生產中,媒體與技術的相融越發緊密。
在十九大相關作品中,光明日報社與全民K歌合作,推出“唱響光明中國”大賽活動。光明日報客戶端和全民K歌平臺均設置了活動入口。用戶從活動提供的50首正能量歌曲中任選一首演唱,便可參與活動,有機會贏取獎勵。此活動憑借強大的互動屬性與K歌功能,成為傳播正能量的創新方式。又如《新京報》的《我家門前》策劃,引入一家科技公司提供的VR全景技術,展現出北京市“疏解整治促提升”帶來的切實環境變化,便于用戶浸入式體驗,展現出北京和諧宜居的風貌。
現在越來越多的傳媒引入新興技術進入內容生產,借助第三方技術平臺,開發了與用戶深度互動的新媒體產品,效果反響極佳。今年《人民日報》建軍節策劃《快看吶!這是我的軍裝照》爆款作品,就是由人民日報客戶端、金臺點兵工作室,騰訊天天P圖團隊和第三方供應商“未來應用”合作完成。由媒體負責創意策劃、腳本設計、資料搜集;由互聯網企業提供產品核心功能,并負責前后端開發與服務器支持。這種合作模式分工明確,成為媒體與互聯網企業合作打造融媒體爆款產品的典型案例,非常有借鑒意義。
(作者單位:浙江日報報業集團新媒體運營中心)
編 輯 梁益暢 4626687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