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黃 玥 王子暉
中國新聞名專欄《學習進行時》的進階之路
□ 文/黃 玥 王子暉
《學習進行時》創辦于2014年底,是新華社新華網宣傳報道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和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的重要平臺。該欄目堅持融合理念,用深刻的理論見地和最前沿的報道形式,建設權威化、大眾化的“學習”平臺,構筑政策供給與網友需求之間的通道,滿足多層次受眾的“學習”要求,榮獲第二十七屆中國新聞獎一等獎“新聞名專欄”稱號。
中國新聞獎 名專欄 學習進行時
回顧《學習進行時》近三年的艱辛創業歷程,主創團隊最大的感悟是始終堅持融合理念、立足原創、全媒延伸,用深刻的理論見地和最前沿的報道形式,建設權威化、大眾化的“學習”平臺,構筑政策供給與網友需求之間的通道,滿足多層次受眾的“學習”要求。
報道理念是《學習進行時》專欄不斷前進的靈魂。近三年來,專欄之所以能夠不斷收獲榮譽,始終走在前列,最根本的原因是融合報道理念領先行業。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新聞輿論工作座談會上強調,要適應分眾化、差異化傳播趨勢,加快構建輿論引導新格局,強調要推動融合發展,主動借助新媒體傳播優勢。
《學習進行時》專欄主創團隊認識到,新聞傳播到了內容和媒介日趨模糊的發展階段,融合發展絕不是各種業態的簡單相加、組合,而是從策劃、采編到包裝、推廣的全流程整體重塑。
在不斷的創新實踐中,專欄逐步探索出“資料系統化、解讀權威化、形式多樣化、交互趣味化”的融合發展思想,以最前沿的“平臺聚合、立體解讀、全媒融合”方式,不斷實現專欄內容和形式的創新升級。
2017年1月,專欄進行了一次重大改版,推出“融媒頭條”“原創精品”“權威數據”“學習服務”四大專區,打造“第一頭條”“講習所”“近平Style”“近平日歷”等原創欄目。
“第一頭條”集日歷、語錄、文字、視頻、音頻等報道形態于一屏,進行全媒化、方陣化呈現,一期一主題;“講習所”集中了新華社起點高、網絡大、骨干強的優勢,及時、權威解讀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和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近平Style”聚合獨家新聞圖片、視頻資源,采用故事化手法,再現習總書記活動的珍貴瞬間;“近平日歷”全面集納習總書記的重要講話和活動,按照事件、時間、地點分類梳理,點、線、面三級呈現,同時具有精確的檢索、聚合功能,滿足查閱需求?!八拇髮^”下,各原創欄目不同側重又緊密聯系,交叉呈現全媒體化視聽交融的智慧思想內涵,共同使專欄成為業內獨樹一幟的融媒標桿。

新版頁面一經推出,即獲得良好反響。網友紛紛留言稱贊。榮獲中國新聞獎一等獎后,《學習進行時》專欄正根據新華社媒體融合發展布局和新聞傳播新趨勢新業態醞釀下一輪重大改版。融合報道理念,既是專欄再次升級的指導思想,更是專欄不僵化、不停滯的動力。
全面、權威、深入、生動地宣傳解讀習近平總書記的系列重要講話精神,是《學習進行時》專欄的首要任務。各類原創系列深度解讀是專欄的內容精髓,也是專欄的品牌核心價值。
近三年來,《學習進行時》專欄不斷加大原創報道力度,堅持系統化思維,不僅從全局統籌謀劃,實現策劃報道的統一性、連貫性,還準確把握時機,不滯后、不超前、不拖沓,對熱點話題、重要活動速戰速決,對長期議題久久為功。通過系統化的設計、系統化的梳理和系統化的闡釋,力爭在立意上高人一籌、闡釋上深人一層,不斷拓展深度、把報道做特做優。
主創團隊意識到,報道效果與單篇作品的傳播力、影響力相關,也依賴于報道整體上給人的印象,要實現單篇稿件對整體效果的“化學反應”,就必須確保稿件的邏輯性、系列性,使主題報道成為一個內在統一的有機整體。
以2016年一組“不忘初心、繼續前進”系列解讀報道為例,在習近平總書記“七一”講話發表后,專欄在當天就推出全媒體解讀“套餐”,而在后續的深度解讀報道中,沒有迅速出手,而是將發稿時間“定位”至8月初領導同志北戴河休假期間“淡季”,有計劃、有目的地“擇時”“造時”。打破傳統固化思維,重新排列組合講話的關鍵詞,反復打磨稿件,認真研究發稿時間和推送順序、節奏,科學制定發稿日歷,爭取傳播效果最大化,以一己之力,把報道“淡季”變成了“旺季”。這次報道的成功為主題報道“時度效”的把握提供了獨特的實踐探索經驗。
接下來,專欄依靠常態化策劃、研究、生產機制,主動設置議題,保持解讀熱度,形成報道聲勢。從2016年以來,陸續推出了“習近平兩會新語”“G20系列解讀”“習近平改革方法論”“習近平一月”“十八大以來”“大棋局”等近30組系列解讀報道,不斷釋放出全景、多維、立體的報道效果,受到媒體和受眾的持續跟蹤關注。系列深度解讀正日益成為《學習進行時》專欄最亮眼的“名片”,成為全網獨一無二、名副其實的學習“大課堂”。
主題解讀報道要實現傳播效果的立體釋放,不僅要立體設計、還需要立體強化。這就要求充分適應分眾化、差異化特點,豐富報道樣式、報道形態,拓展傳播渠道、傳播載體,組成新的傳播矩陣。
《學習進行時》專欄以融合發展理念為指導,依托新華社超強的文字原創能力,不斷加大音視頻、動新聞、數據化、輕應用等可視化報道創作力度,呈現全媒體化智慧交融的視聽思想盛宴,貼近廣大網友的多樣化閱讀需求。
2016年底,專欄創新運用大數據分析習近平總書記全年講話高頻詞,將分析結果制作成網友可互動、可閱讀、可收藏的輕應用產品《猜猜看!習近平2016年講話第一高頻詞》,該產品集數據、競猜、解答、解讀于一體,一經推出便引發網友競相轉載。此次報道是“學習進行時”團隊將創意與媒體前沿技術完美結合的一次探索,化厚重的講話資料為輕巧的傳播范本,讓受眾喜聞樂見。
2017年,“學習進行時”主創團隊將全媒傳播矩陣向視頻態表達方式延伸,從“零基礎”開始,深耕細作、不斷學習,將視頻印記牢牢鐫刻在《學習進行時》專欄的成長之路上,是一段不得不書的“全媒進化史”。從動新聞《獨家|黨和國家領導人如何當選十九大代表》、微視頻《決戰》《趕考—再塑黨的形象的偉大工程》到創意水墨視頻《大棋局》,不管是選題立意還是形態突破,一次次創意集結,匯聚成專欄創新總書記融媒體報道的一次次成功嘗試。
以《決戰》和《趕考》為例,兩部微視頻均為配合國內部通稿《中國反貧困斗爭的偉大決戰》和《再塑黨的形象的偉大工程——中國共產黨自身建設的五年探索之路》,主創團隊從通稿文字中汲取養分,繼而進行充分的頭腦碰撞,反復推敲腳本和視頻畫面,為兩部主題宏大的視頻進行小切口、故事化、可視化的破題,尋找一以貫之的敘事邏輯和創意“燃點”。
《決戰》中,主創團隊沿用脫貧攻堅“作戰圖”的思路,以三維沙盤烘托全片的高潮,在全片埋伏“小紅椎”和“秒表”兩個看似毫無關聯的元素,隨著故事推進,鏡頭拉起沙盤上用小紅椎標注出全國14個集中連片特困地區,讓人恍然大悟,而“秒表”倒計時則強化受眾認識,深刻理解反貧困是一場進入讀秒時間的偉大決戰;視頻《趕考》側重于將抽象內容具象化,讓高深內容變得接地氣,將再塑黨的形象比喻為一場考試,把十八大以來步步推進的各項舉措比喻為答卷,并以“破”“立”“魂”“根”四部分統領全片,闡述全面從嚴治黨的堅決行動,展示我黨堅定信念、植根人民的不變初心。
創意水墨視頻《大棋局》,開辟了創新解讀報道新形態。整組報道為十篇深度文章、十張創新水墨動圖和一個三維特效水墨視頻,清新唯美的水墨畫動圖,景、理交融,讓網友開篇見喜,并與解讀文章互為表里、完美融合。另外,不到一分鐘的三維特效水墨,將抽象與具象融為一體,水墨不斷流轉,幻化為拓荒牛、獬豸、啄木鳥、鯉魚、巨龍等極具中國特色的形象,配以習近平總書記極具份量的語言字幕。鏡頭切換、形象變化中蘊含著不盡意味,藝術性地展現習近平治國理政這盤“大棋局”。
微視頻《決戰》上線兩天之內便達到千萬量級的瀏覽,《趕考》24小時內全渠道閱讀量達到1億,動新聞《黨和國家領導人如何當選十九大代表》占據全網頭條,形成刷屏霸屏之勢。
一部部成功的短視頻凝結了主創團隊的心血,從內容到表現形式都頗具匠心和創意,是《學習進行時》專欄拓展報道范疇、自我突破創新的顯著標志,在媒體融合創新發展大背景下,堪稱一套高質量的全媒學習教材。
一步步“微創新”,一次次小突破,集腋成裘、聚沙成塔,構成了中國新聞名專欄的進階之路。《學習進行時》專欄獲獎,是集體智慧結成的碩果。
(作者分別是新華網“學習進行時”工作室主任、主編)
編 輯 陳國權 24687113@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