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曉劍/文
讓智能快遞柜暢通快遞“最后100米”
■田曉劍/文
近年來,隨著電子商務的迅猛發展,快遞業務呈高速增長態勢,但快遞末端投遞問題卻是瓶頸。隨著網購興起,小區、單位、大專院校等地的門衛室猶如快遞山一般,給管理者和住戶造成不便。開放式小區建成后,傳統的門衛室或將不復存在,智能快遞柜將是各小區收發快遞的首選。
在國內,不少高新科技公司紛紛推出了各種快遞投遞箱,小部分地區已經出現了智能快遞柜的身影,它們分布在大中專院校、企事業單位、社區、寫字樓、工廠等地。智能快遞柜將快件暫時保存在投遞箱內,并將投遞信息通過短信等方式發送用戶,為用戶提供24小時自助取件服務。在露天區域,智能快遞柜加裝有防雨飄篷,快件因自然因素受損的概率較低。這種服務模式較好滿足了用戶隨時取件的需要,受到快遞企業和用戶的歡迎,為解決快件“最后100米”問題提供了有效的解決方案。
央視財經頻道經濟信息聯播欄目專題報道過智能快遞柜行業。從2014年開始,快遞業務量每年的增速在50%左右,2016年全年快遞業務量達到312.8億件,包裹處理速度和末端物流配送引人注目。如近鄰寶作為智能快遞柜行業領先品牌,得到社會各界的關注。據了解,在一些大學校園里,近鄰寶智能快遞柜的使用更加成規模,快遞員只需將包裹拉到近鄰寶,就會有專門的工作人員掃描物品,并放入快遞柜,取件短信就會發到收件人手機上。如今在學校門口很難再看到堆的像一座座小山一樣的快遞,不僅節省了人力,也保障了物品安全。
智能快遞柜主要依托政府智能服務平臺,充分利用“互聯網+”和手機APP應用,采用3G、4G無線技術實時傳輸信號接入互聯網絡,科技應用水平較高,與PC服務器一起構成智能快遞柜系統。運維企業通過后臺管理系統,與每個智能快遞柜內的PC服務器保持有效連接,對派件和收件情況實施在線管理。而PC服務器則對本系統的各個快遞投遞箱進行統一化管理(如快遞投遞箱的信息、快件的信息、用戶的信息等),并對各種信息進行整合分析處理。
智能快遞柜一般由單位、寫字樓宇、住宅小區、公交站場、便民服務點提供場地和電源,運維企業免費安裝,主要提供快件派件、寄件兩大功能。派件時,寄遞從業人員根據快件的體積大小自行選擇寄存箱存放,由系統自動生成一組提取密碼發給客戶,客戶根據手機接收到的密碼,在規定時間內自行到指定快件箱取走快件。寄件時,客戶通過手機APP在快件箱指定的快遞品牌注冊登記,并在線支付投寄費用后,方可打開閑置格口箱存入快件。
由于具備節約人力成本、操作簡便、客戶免費使用等優勢,部分快遞企業正在加大推進力度,搶占市場份額。尤其在網絡購物日漸走強的當下,智能快遞柜也與現代安全理念較為吻合,在單位部署后,格口箱門開啟和鎖閉均由電腦終端自動控制;配備觸發式視頻監控系統,箱體兩側裝有相向的視頻監控攝像頭,電腦終端操作臺裝有針孔攝像頭,可實時記錄寄遞從業人員和客戶的操作情況,有效提升單位內部的安全防范水平,提高單位主要通道及周邊區域的整潔度。
然而,智能快遞柜作為物流寄遞行業的新興產物,還處于剛剛起步狀態,法律規范有待完善,在為人民群眾、快遞企業帶來便捷的同時,由于從業人員素質良莠不齊、流動性強、管理難度大,存在一定的安全漏洞。
2013年10月,國家郵政局發布了郵政行業標準《智能快件箱》(YZ/T0133-2013),首次對智能快遞柜的總體功能、系統結構、硬件要求、操作流程進行了系統的標準化定義,但由于該標準屬于推薦性行業標準,并不具備強制執行力。由國家郵政局發布,于2016年3月1日起開始實行的《智能快件箱投遞服務管理規定(暫行)》屬于部門規章,對選擇使用智能快遞柜的條件、超期未取快件的處理等群眾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進行了規范,但對智能快遞柜收寄過程的監督檢查仍未明確,行業自律成為規范物流寄遞業的關鍵環節。然而,除少數大公司有正規的監管渠道和科學的管理模式外,大多數企業存在安全管理措施薄弱、內部管理機制不健全等問題。
智能快遞柜屬于自助設備,無法直接面對客戶、企業雙方,目前尚無有效成熟的開包驗視解決方案,即達不到國家要求。因此,防止禁寄物品通過快遞渠道流通的第一道防線存在缺位,成為智能快遞柜的一大安全隱患,被犯罪分子加以利用的可能性也隨之增加。智能快遞柜及相關軟件在實現寄件功能的環節,對實名登記的問題也存在安全漏洞。即使軟件在用戶注冊環節有相關的身份認證機制,但無法對身份證件的真實性(身份的真偽)、有效性(是否在有效期內)、同一性(是否是身份證本人)進行全面鑒別。該漏洞易于被不法分子利用,在案發后逃避法律的制裁。

經營快遞業務的企業在投遞快件時,應當告知收件人當面驗視快件包裝。快件包裝完好、重量相符的,收件人應當簽收。外包裝出現明顯破損等異常情況的,收派員應當告知收件人先驗收內件,收件人確認無破損后再簽收。根據規定,收件人自智能快遞柜中取出快件則視為簽收。一般情況下,客戶通過密碼打開格口箱取得快件,并不需要在快件面單上簽收并交還快遞公司。因此,在打開格口箱前客戶對箱內物品的種類、完好程度并不知曉;打開格口箱后客戶已取得快件視為交付,卻無法對箱內物品的種類、完好程度提出異議。缺少當面簽收、驗貨環節,一旦發生運輸過程中的商品損壞、丟失等問題,消費者維權艱難。
智能快遞柜目前發展前景較好。如何加強安全監管,推動其健康可持續發展,已成為擺在政府監管部門面臨的重要課題。
目前,我國只有《郵政法》《快遞業務經營許可管理辦法》《關于加強寄遞渠道治安管理工作的通知》這幾個法律規范來管理快遞物流行業的發展,沒有一個完整規范的行業法規以及一套完整的監管制度來管理快遞物流行業,對智能快遞柜則更無相關正式的監管政策、法律法規來約束,立法部門要針對目前快遞物流行業,尤其是新興產物智能快遞柜的現狀,建立健全一套規范的行業運營體制,制定一套規范的法律法規,確保監管部門做到有法可依,規范促進整個行業的健康有序發展。
可適當參考銀行自助設備管理的相關模式,將智能快遞柜納入日常的監督管理范圍,加強對快遞從業人員身份信息的備案審核力度。加強對快遞從業人員的基礎信息數字化管理,通過身份信息采集比對等手段,進一步圈定可疑高危群體,為下一步加強寄遞行業安全防范,開展涉寄遞案件串并工作打下堅實基礎。參考旅業、銀行、EMS的做法,在智能快遞柜部署二代身份證信息讀取設備,并實時和與此相對應的實名登記信息系統相對接,逐步提升智能快遞柜的實名登記可靠性能。
推動相關領域的研究開發,從制度、技術等方面,盡快提出切實可行的解決方案。加大智能快遞柜的技防改造建設工作,增加實時在線的報警監測裝置,當智能快遞柜發生撬竊或破壞案件的時候,現場發出聲光報警,并及時向管理平臺發出信號。將視頻監控系統提升為24小時滾動監控級別,以提高監控的實際工作效果。指導、督促企業加大對行業內部從業人員的法律法規教育和規范流程運用培訓,通過實踐總結出一套發現違禁可疑物品的經驗做法,提高從業人員在從事具體寄遞過程中發現違禁可疑物品的專業能力,達到凈化物流寄遞市場、方便消費者的目的。
(作者單位:山東省惠民縣公安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