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再宏/文
習近平思想與中華傳統文化
■范再宏/文
傳統文化是在歷史脈絡中不斷積累沉淀而形成的,其中的優秀文化有著時代意義與價值。中華文明的優秀傳統文化對于我國社會的發展有著巨大的推動作用,不僅體現在對于人民群眾的日常行為規范中,也體現在國家領導人的執政理念與思想中。習近平總書記發表的一系列重要講話的精神與其在治國理政方面的思想都有傳統文化的影子。
習近平總書記對于中國的傳統文化十分重視,并不斷地學習與運用,具有很深的造詣。他也一直大力提倡弘揚、發展與創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將中華傳統文化作為中國軟實力重要的一部分,作為一項重要的“財富”加以保護與運用。
(一)中華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偉大歷史傳承
五千年的悠久歷史文明中,中華民族在歷經時代變遷、社會發展中,一代又一代的中華兒女繼承著富有中華特色的傳統文化。中華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瑰寶,作為具有最為悠久歷史的民族之一的中華民族,它的傳統文化經歷了持續不斷的傳承與發揚,在一步一步朝著更加智慧更加偉大的方向不斷前進。
(二)中華傳統文化蘊含著人類的智慧
如今的中華傳統文化隨著我國國家實力的日益強大,越來越被更多的國家所重視與借鑒。歷史上日本、韓國都或多或少學習與借鑒了優秀的中華傳統文化,從而發展出具有自身特色的民族文化,這從側面體現出中華傳統文化具有很強的優越性。
中華傳統文化的發展離不開人類的智慧與精神。習近平總書記在眾多的講話中都表明了自己對中華文化的高度認同,指出中華傳統文化中包含著為人類所共同遵循的普遍性的生存智慧。傳統文化中的孔孟之道、諸子百家的學說傳承至今依然具有其較強的文化價值。這些古人的思想中包含了前人對社會中人與人、人與社會以及人與自然和諧并存發展過程中所總結出的規律和認識,是人類智慧的結晶,同時也彰顯出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思想流傳至今與現代文化相結合,成為人類所共有的精神財富,具有世界性與普遍性,在習近平總書記的思想觀念中得到明確的肯定,體現出我們黨對于中華傳統文化本質內涵的新認識。
(三)中華傳統文化是人民群眾的精神家園
每個民族、每個國家都有著自身的特有文化,在這越來越注重精神文明建設的時代里,優秀的傳統文化作為前人智慧的結晶,有其豐富的含義與價值。中華傳統文化作為中華文明的寶貴財富,是人們的精神家園,影響著人們的日常行為以及社會的發展。中華文明源遠流長,蘊育出了中華民族許多寶貴的優秀精神品格,樹立了人們對于精神文明的崇高價值追求。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等優秀的精神品格使得璀璨的中華民族代代相傳。
(一)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行了全面的梳理
習近平總書記在系列重要講話以及其重要思想中對于中華傳統文化的經典運用自如,并且闡釋精準,有其自身獨到的理解。他指出:“中國傳統文化,尤其是作為核心思想文化的形成和發展,大體經歷中國先秦諸子百家、兩漢經學興盛、魏晉南北朝玄學流程、隋唐儒釋道并立、宋明理學發展等幾大歷史時期”。深刻分析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發展過程中的走向,準確概括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淵源、脈絡及未來趨勢和走向,體現出深度的文化自信心。
(二)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做出了新的認知
我們黨歷來注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發揚,歷屆領導人對于優秀傳統文化都有自己新的闡釋。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文化的力量是一個民族生存與強大的根本力量,保持和發展本民族文化的優良傳統,積極吸取其他民族的優秀文化,與時俱進是關系黨和國家前途與命運的重大問題”。
1.肯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現代文明之間的正向聯系
“傳統”與“現代”有著對立統一的辯證關系,一個民族對于過去歷史的態度,對于傳統的重視決定著這個民族的文明程度。習總書記在其講話中從唯物史觀的角度指出“歷史就是歷史,歷史不能任意選擇,一個民族的歷史是一個民族安身立命的基礎”。從歷史縱向來看,具有先進文明的國家與民族對于傳統文化保持著足夠的尊重,因此在現代社會發展的步伐下,在現代文明轉型的當下,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我們在世界文化激蕩中站穩腳跟的根基。
2.明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之間的聯系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我國的發展目標,它的科學涵義是把馬克思主義思想與本國的具體實際相結合,走中國特色的道路。十八大以來,習總書記多次強調,要宣傳和闡釋中國特色,首先就要充分把握中華文化的獨特傳統、文化積淀與基本國情,只有植根于中華文化沃土、反應國人意愿、適應中國和時代發展進步要求,才能使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具有深厚獨特的歷史淵源和廣泛的現實基礎。這些思想反映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發展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離不開的,兩者存在著內在聯系,傳承與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能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與理論的豐富、發展與創新。
3.強調弘揚中華傳統文化對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要推動作用
黨的十八大后,黨提出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強盛,總是以文化的興盛為支撐,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需要以中華文化繁榮發展為條件。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需要依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支撐與引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實現“中國夢”的文化基石,是增強“中國夢”的文化動力。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實現中化民族偉大復興必須弘揚中國精神,傳統文化深入人心是中華民族精神基因的傳承,而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獨特優勢,也為中華民族的傳承、發展、壯大提供著精神的滋養。習總書記一直高度重視中華傳統文化的傳承與弘揚情況,只有中華傳統文化繁榮的發展才能更好地推動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實現。
(三)構建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具有新時代價值的思想理念體系
2014年,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十八屆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體學習時指出:“要認真汲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思想精華和道德精華,大力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深入發掘與闡發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講仁愛、重民本、守誠信、崇爭議、尚和合、求大同的時代價值,使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成為涵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源泉。”這一講話從理論邏輯與哲學的維度闡述了具有新時代價值的思想,在其隨后的一系列講話中對此進行了進一步的論述,使這個體系更為豐富與完善。習總書記這一思想理念體系經過認真思考、研究對比所得,他的把握和闡述是有創造性的,是對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與弘揚。
(一)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不斷創新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其科學內涵就是將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國的實際國情相結合,也就是說與中國實踐發展、中國歷史文化相結合,并不斷創新。習總書記的講話精神、指導理念便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就,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不斷創新與推進離不開傳統文化,用中國優秀文化的表達方式和中國老百姓喜聞樂見的語言形式,來深入淺出地闡明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中華傳統文化與馬克思主義相結合,推進馬克思主義進一步的中國化,有助于建設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
(二)中國文化軟實力的體現
文化軟實力一詞在近些年越來越流行與普遍,人們經常用這個詞來衡量一個國家、地區、民族的發達程度。中華傳統文化作為中華民族的寶貴財富,具有悠久的歷史文化傳承。我國文明之都、禮儀之邦是在傳統文化的基礎上成長與壯大起來的。歷屆領導人一直重視傳承與弘揚中華傳統,在21世紀的新時代下,依靠傳統文化所包含的內涵與價值,我國文化軟實力也不斷增強,北京奧運會、上海世博會、杭州G20峰會的舉辦都在彰顯中華民族的文化實力。
(三)社會不斷發展的重要推動力
傳統文化弘揚的好壞關系著社會發展的步伐,故需要不斷加強對于中華傳統文化,尤其是優秀傳統文化的樹立與傳播。對于中華傳統文化的教育要從少年抓起,“少年強,則國家強”,通過學校教育、社會環境、影視作品、文學作品等方式,加強對于傳統文化的興趣與認同,樹立愛國主義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養出正確、積極的文化思想。
此外,對于傳統文化的積極傳播與創新,與新時代的社會做到有機結合,創建出更加適合新時代的文化內涵的同時,賦予傳統文化更豐富的涵義,讓大眾能夠普遍接受與學習到傳統文化所傳達出的優秀積極的內容,讓這些思想內容促進人們平時的言行與精神往更好的方向發展,保持傳統文化的活力,不斷傳承與弘揚,尊重歷史、立足當下,共同助力社會的發展,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國家,努力實現中華民族與中華文化的偉大復興。
(作者單位:中共浙江省委黨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