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錫元
湖北省鄂州市華容區人民檢察院,湖北 鄂州 436000
受賄罪中“為他人謀取利益”的爭議焦點
趙錫元
湖北省鄂州市華容區人民檢察院,湖北 鄂州 436000
受賄罪中的“為他人謀取利益”要件盡管存在適用困難、引起了廣泛的爭議,但刪除該要件并不恰當。保留論中傳統的舊客觀要件說、舊主觀要件說和新客觀要件說、新主觀要件說均存在一定的瑕疵乃至缺陷。
受賄罪;為他人謀取利益
面對事后受賄、“感情投資”型受賄等刑事司法實踐難題,關于受賄罪中“為他人謀取利益”的要件,理論界與實務部門形成了存廢論的對立;在主存論內部又圍繞該要件的性質、內涵與外延演進發展出新舊客觀要件說與新舊主觀要件論的觀點歧異。鑒于爭議之繁復,有必要作一一分析、探討。
任詮釋“為他人謀取利益”要件的理論如何更迭,刪除該要件的主張從來就保有穩定且規模的市場、經久不衰。縱觀廢除論的各種理據,大體可歸納為以下幾點:第一,“為他人謀取利益”與受賄罪的本質相沖突,同本罪的保護法益不相協調。例如有的學者認為,行為人是否為他人謀取利益與職務行為的廉潔性是否受到侵害沒有直接關聯。①第二,“為他人謀取利益”要件的存在,會造成刑事法網的漏洞。有學者就曾指出,如果將該要件理解為客觀要件,那么就會導致收受財物后,未謀取利益的,或者雖開始謀取但未能成功的,不能以受賄罪論處;如果理解為主觀要件,那么同樣會導致行為人雖收受財物卻根本不打算謀取利益的情況游離于刑事法網之外。②第三,“為他人謀取利益”的證明存在困難,會增加司法機關的負擔③,致使本來構罪的行為作“疑罪從無”處理。第四,“為他人謀取利益”要件的功能與“利用職務上的便利”存在重合,對價關系的說明只需“利用職務上的便利”一要件即可,因此“為他人謀取利益”的存在實屬多余。④第五,“為他人謀取利益”要件與黨和國家堅定的反腐敗政策相違背,逆時代形勢。
與之相反的是,不少學者認為“為他人謀取利益”盡管存在種種待回答的疑惑,但鑒于其具有特殊的功能,因而主張保留之并努力作較為完滿的教義學解釋。這種保留的努力、解釋的嘗試就表現為下文即將論述到的四種不同定性之爭。
筆者反對基于前述五種理由而廢除受賄罪中的“為他人謀取利益”要件,在此作一一回應和駁斥。首先,受賄罪的本質特征是權錢交易,是將本為公的職務行為作為賄賂的對價而為私行使。誠如張明楷教授所指出的“為他人謀取利益”的要件旨在說明收受型受賄罪中國家工作人員所收受的財物與職務行為間的對價關系。⑤至于將受賄罪的保護法益界定為職務行為的廉潔性本就不妥當。一是這標志著法益的精神化,消減了法益所固有的功能;二是以職務行為的廉潔性為受賄罪的保護法益,意味著受賄罪成為了抽象危險犯,因為只要國家工作人員收受他人財物,無疑就侵犯了廉潔性,這與現行立法是不相和諧的。在筆者看來,將受賄罪的保護法益界定為職務行為的不可收買性是準確且適當的。因為職務行為的公正行使端賴于職務行為的不可收買性,也只有以此為指引,才能夠認為“只要國家工作人員就其職務行為索取或者收受的財物,不是其依法當取得的利益,就是職務行為的不正當報酬,因而侵犯了受賄罪的保護法益”⑥,進而構成受賄罪?!盀樗酥\取利益”的要件能夠反映權錢交易的特征、征表職務行為不可收買性的法益受到侵害。其次,不可否認如果將“為他人謀取利益”理解為客觀行為,會遭致處罰不周延;將該要件理解為主觀意圖又有違受賄犯罪的事實。但是只要立足于新客觀要件說——以許諾為要件充足的最低要求,則大部分法網漏洞可得到填塞。當然新客觀要件說也有其難以解決的問題,具體將在下文進行論述。再次,基于證明困難而取消犯罪成立的一個要件是不可想象的,果然如此的話,那么侵犯財產罪中的“非法占有目的”都可以棄之如敝履了。然而,恐怕鮮有人會附和支持吧,更可能遭致眾方家的哂笑。復次,固然“利用職務上的便利”與“為他人謀取利益”的功能存在重合之處,但也不能僅憑此而廢置該要件。一是“為他人謀取利益”要件被賦予了篩選具有嚴重危害社會危害性的受賄行為的功能⑦,二是具有進一步凸顯收受型受賄罪中對價關系的功用。最后,刑事立法活動應與刑事政策保持良好互動,但絕不意味著刑法的變動要對國家政策亦步亦趨,否則法律與政策還有什么區別?何不直接“依政策治國”?刑法的首要任務是保障人權、限制公權,以確保最大程度的自由行動成為可能,而不似變動不居的政策那般完全以一時一事的功利為導向。
保留“為他人謀取利益”要件說來容易,但如何解決其繼續存在下去面臨的問題,如何合理解釋該要件,實乃當務之急。
在主張保留受賄罪中“為他人謀取利益”要件的論者內部,關于該要件的性質和內涵又形成了舊客觀要件說、舊主觀要件說以及新客觀要件說、新主觀要件說四種兩兩聯系卻又爭議不絕的學說。以下作逐一介紹分析。
舊客觀要件說將“為他人謀取利益”界定為現實地實施為他人謀取利益的行為和結果,因此受賄罪是復行為犯⑧。但如此一來,就會放縱收受財物而沒有為他人謀取利益的行為,且容易引發社會危害性輕的行為構罪、重的行為無罪的悖論⑨。況且復行為犯的觀點,本就存在有違犯罪構成理論的疑慮。因此,到現在已經鮮有人公開支持舊客觀要件說。與舊客觀要件說相對應的是舊主觀要件說,該說認為受賄罪中的“為他人謀取利益”是行為人的內心意圖,屬于主觀要素,即該要件應理解為“意圖為他人謀取利益”⑩。但是舊主觀要件說的缺陷非常明顯,為他人謀取利益實際上是國家工作人員收受財物后對行送財物者的回饋,而非其主觀意圖,毋寧受賄人的主觀意圖僅僅是獲取財物。而且根據舊主觀要件說,只有當行為人有為他人謀取利益的意圖時才成立受賄罪,如此一來,行為人作虛假表示但實際上根本不打算謀利的,就得不到刑罰的處罰了。
通過上述分析,筆者以為現有的幾種主導理論都不足以完滿地解決為他人謀取利益要件所面臨的問題與危機。欲破解“為他人謀取利益”要件所生的困惑,便得轉換思路,嘗試作新的解釋。
[注釋]
①李潔.為他人謀取利益不應成為受賄罪的成立要件[J].當代法學,2010(1).
②王鵬祥,張彥奎.當代中國賄賂犯罪的刑法治理——以<聯合國反腐敗公約>為觀照[J].河北法學,2014(2).
③李琳.論“感情投資”型受賄犯罪的司法認定——兼論受賄罪“為他人謀取利益”要件之取消[J].法學論壇,2015(5).
④陳洪兵.反思我國受賄罪的適用困境——以系列部級高官受賄案為例[J].東方法學,2014(4).
⑤張明楷.論受賄罪中的“為他人謀取利益”[J].政法論壇,2004(5).
⑥張明楷.刑法學(第五版)[M].北京:法律出版社,2016:1204.
⑦薛進展,張銘訓.賄賂犯罪慎改論[J].中國刑事法雜志,2008(5):52.
⑧魏昌東,周亦楊.論交易本質對受賄罪構成的影響[J].南京大學學報(哲學·人文科學·社會科學),2002(6):114.
⑨朱建華.受賄罪“為他人謀取利益”要件取消論[J].現代法學,2001(4):127.
⑩黃曉文.為他人謀取利益是收受型受賄罪的主觀要素[J].人民檢察,2008(5):64.
D924.3
A
2095-4379-(2017)35-0107-02
趙錫元,男,湖北省鄂州市華容區人民檢察院,副檢察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