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偉萍
(博羅縣婦幼保健院 兒科 廣東 惠州 516100)
鳥巢式護理在新生兒護理中的應用效果
毛偉萍
(博羅縣婦幼保健院 兒科 廣東 惠州 516100)
目的分析鳥巢式護理在新生兒護理中的應用效果。方法選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博羅縣婦幼保健院出生的110例新生兒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各55例。給予對照組常規護理,給予研究組鳥巢式護理。記錄兩組新生兒的出暖箱時間、睡眠時間、血氧飽和度、體溫波動和體質量增長情況,觀察胃腸功能建立情況及并發癥發生情況。結果研究組新生兒的出暖箱時間和體溫波動均小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均<0.05);研究組新生兒的睡眠時間、血氧飽和度和體質量增長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均<0.05);研究組新生兒的首次胎便時間和胎便轉黃時間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均<0.05);研究組新生兒排便次數和進奶量增加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均<0.05);研究組新生兒的喂養不耐受、皮膚潰瘍、硬腫和呼吸暫停發生率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意義(P均<0.05)。結論鳥巢式護理應用于新生兒護理中,可有效降低其體溫波動,縮短出暖箱時間,促進體質量增長,改善胃腸功能,降低并發癥發生風險,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鳥巢式護理;新生兒
新生兒時期是人生長發育起步的關鍵時期,因其剛從母體中脫離出來,各系統器官發育不成熟,免疫功能低下,對外界環境的抵抗力較弱,容易引發各種疾病,甚至導致死亡。因此,一種科學、有效的護理模式對改善新生兒的生長環境、提高其生長發育質量有重要意義。目前,臨床上應用的新生兒常規護理的護理效果并不理想,容易引起新生兒喂養不耐受、皮膚潰瘍、硬腫等并發癥的發生,不利于其生長發育[1]。近年來,鳥巢式護理作為一種新型科學的護理模式,廣泛應用于新生兒護理中。本研究選取110例新生兒作為研究對象,通過分組對比,觀察分析鳥巢式護理在新生兒護理中的應用效果。
1.1一般資料選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博羅縣婦幼保健院出生的110例新生兒作為研究對象,入選新生兒無先天性疾病、嚴重并發癥和產傷,孕婦無嚴重心、肝、腎等器質性疾病。將其隨機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各55例。研究組男29例,女26例,胎齡29~38周,平均(33.62±1.42)周,體質量為1 100~3 500 g,平均(1 438.00±116.54)g;對照組男27例,女28例,胎齡29~38周,平均(33.43±1.31)周,體質量1 050~3 500 g,平均(1 476.00±121.23)g。兩組新生兒的性別、年齡、胎齡、體質量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護理方法給予對照組常規護理,待新生兒生命體征穩定后,將其轉入溫箱內。然后將柔軟的睡袋放置于新生兒頭頸部,使其頭部略向后方伸展,以利于新生兒呼吸,并將床板抬高30 °,防止胃食管返流。給予研究組鳥巢式護理,即將帶有卡通圖案的浴巾或絨棉布制成大小、柔軟度適中的橢圓形“鳥巢”,使用前置于嬰兒暖箱中預熱到33 ℃左右。新生兒取側臥位,四肢自然微屈,放入“鳥巢”內,將布卷緊貼于新生兒背部、臀部,沿著新生兒身體四周圍繞,調節護圈大小和布卷松緊度,并將床板抬高30 °。根據新生兒的胎齡、體溫、體質量變化等調節暖箱的溫度和光線強度。兩組新生兒均定期接受消毒,保持身體清潔,遵醫囑定時定量喂養或鼻飼新生兒專用奶,并觀察進奶情況,每次喂養或鼻飼后做好口腔及鼻部的護理,保持呼吸道暢通和口腔黏膜清潔。實時監測新生兒的生命體征的變化,并定時測量新生兒體質量變化[2]。
1.3觀察指標記錄兩組新生兒的出暖箱時間、睡眠時間、血氧飽和度、體溫波動和體質量增長情況,觀察兩組新生兒并發癥的發生情況,包括喂養不耐受、皮膚潰瘍、硬腫和呼吸暫停次數等。

2.1新生兒各項指標研究組新生兒的出暖箱時間和體溫波動均小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均<0.05);研究組新生兒的睡眠時間、血氧飽和度和體質量增長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均<0.05)。見表1。

表1 兩組新生兒各項指標比較
2.2胃腸功能研究組新生兒的首次胎便時間和胎便轉黃時間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新生兒排便次數和進奶量增加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新生兒胃腸功能比較
2.3并發癥研究組新生兒的喂養不耐受、皮膚潰瘍、硬腫和呼吸暫停發生率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意義(P均<0.05)。見表3。

表3 兩組新生兒并發癥發生情況比較[n(%)]
新生兒時期是人生長發育起步的關鍵時期,是免疫功能低下、患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特殊時期。因此,尋求科學、有效的護理模式對新生兒的生長發育有重要意義。胎兒在母體子宮內的生理體位被證實是新生兒感覺最舒適、最安全的體位,而鳥巢式護理的理念就是模擬胎兒孕育在母體子宮內的穩定環境,其通過利用帶有卡通圖案的浴巾或絨棉布制成大小、柔軟度適中的橢圓形“鳥巢”,使新生兒出生后置于暖箱內姿勢和母體內的體位相似,增強其舒適感、安全感和邊界感,消除新生兒脫離母體后的不良情緒,滿足其心理需求,促進生長發育[3-4]。
本研究結果顯示,研究組新生兒的出暖箱時間和體溫波動均小于對照組,睡眠時間、血氧飽和度和體質量增長均高于對照組,首次胎便時間和胎便轉黃時間均低于對照組,排便次數和進奶量增加均高于對照組,喂養不耐受、皮膚潰瘍、硬腫和呼吸暫停發生率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意義(P均<0.05)。該結果提示鳥巢式護理可有效降低新生兒的體溫波動,縮短其出暖箱時間,促進體質量增長,改善胃腸功能,降低并發癥發生風險。有研究指出,鳥巢式護理可通過減少暖門開關時外界冷風的對流和暖箱的散熱面積,從而減少因外界環境變化對新生兒體溫帶來的影響[5]。“鳥巢”的應用亦可使新生兒的活動范圍受限,活動量減少,從而降低機體熱能的消耗[6]。鳥巢式護理通過模擬胎兒孕育在母體子宮內的穩定環境,使新生兒出生后置于暖箱內姿勢和母體內的體位相似,“鳥巢”環繞新生兒,護圈觸及面部,可促進其手指及指頭互動等吸吮動作,提升口腔的滿足感,從而使得其進奶量增加,促進體質量短時間快速增長[7]。鳥巢式護理可增強新生兒的胃腸道活動,刺激胃酸分泌,促進奶液的消化和吸收,同時其亦參與神經中樞系統和內分泌系統的協同調節,促進垂體等激素的分泌,有助于機體的生長發育[8]。“鳥巢”護圈對新生兒頭面部、四肢等部位具有撫摸和按摩的作用,加之水墊的震蕩按摩作用,均可促進機體血液循環,降低硬腫的發生率,同時護圈亦對新生兒具有保護作用,可避免箱內床邊緣與箱壁及兩者間的空隙對新生兒皮膚造成損傷,降低皮膚破潰的發生風險。
綜上所述,鳥巢式護理應用于新生兒護理中,可有效降低其體溫波動,縮短出暖箱時間,促進體質量增長,改善胃腸功能,降低并發癥發生風險,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1] 邵俊芳.鳥巢式護理在新生兒中的應用效果[J].中國醫藥科學,2015,5(1):148-149.
[2] 蘭藍.鳥巢式護理在新生兒護理中的應用效果分析[J].檢驗醫學與臨床,2014,11(5):700-702.
[3] 高子瑩,鄧宜雅,陳香韶.鳥巢式護理對早產兒生長發育的影響[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6,13(10):51-52.
[4] 葉娜.鳥巢式護理在新生兒護理中的應用效果觀察[J].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6,3(40):7988-7989.
[5] 陸嫻,徐利云.早產兒鳥巢式護理應用研究進展[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6,13(15):28-29.
[6] 陳云云.鳥巢式護理在新生兒護理中的應用效果分析[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電子版),2015,15(59):223.
[7] 許美麗.早產兒鳥巢式護理臨床應用效果的Meta分析[J].循證護理,2015,1(2):68-73.
[8] 李云婷.鳥巢式護理對早產兒胃腸功能的影響[J].海南醫學院學報,2012,18(8):1120-1122.
R 473.72
10.3969/j.issn.1004-437X.2017.21.110
2017-0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