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璞+李靖
中醫認為,適當學習動物的一些動作、形態,將其融入日常生活并加以鍛煉,能呵護五臟六腑,達到強身健體的效果。
金蛇搖首:預防頸肩部疼痛
建議經常頸肩部疼痛的人群,不妨模仿一下蛇“搖首”的動作,其有助于放松頸部肌肉群,促進氣血運行,可預防頸肩部疼痛。
動作示范
坐、站姿均可,要領是肩膀以下保持不動,以下頜帶動頸部向身體的正前方由上往下畫圓圈。自然呼吸,閉眼意想頸椎隨著動作蠕動。每組做20次。
龜息眠:治失眠,調節情緒
清代雍正時期總理事務大臣馬齊所著的《陸地仙經》中,提到了“三眠魂自安”的睡眠保健法,其中有一種正是“龜息眠”。
動作示范
睡覺時上身略微含胸,右腿微彎在下,左腿蜷曲在上,膝蓋搭在床上,左腳放到右腿前,高度以舒適為度。右肘屈成鈍角,掌心向上置于胸前,左臂自然置于身側,掌心朝下。龜息眠動作對枕頭高度有一定要求,枕高最好10厘米左右,過高過低都不好。睡前調整呼吸也很有講究,要心靜意定,口微閉,舌頭在上下牙齦外徐徐攪動,待津液滿口后,先緩緩吸一口氣,再緩緩深呼氣,將氣吐盡,全身也隨之而極度放松,漸漸平靜下來,呼吸也會變得均勻。
猛虎瞪眼:緩解視疲勞,通氣血
“猛虎瞪眼”就是像老虎尋找、捕捉獵物一樣,向遠處眺望,盡量不眨眼睛。
動作示范
兩腳開立,成馬步樁,兩手握拳分置腰間,拳心朝上,睜大雙眼,目視前方,像威武的老虎一樣,堅持2分鐘左右。做完此動作,可以劃圈的方式轉動眼球5~10次,進行放松。
魚躍龍門:健壯下肢,防治靜脈曲張
長期不鍛煉會產生靜脈曲張、肌肉萎縮等問題。建議大家在走路時做一做“魚躍龍門”的動作。
動作示范
走路時,雙腳交替高抬腿,盡量與腹部成90度夾角。做這個動作時,注意保持身體平衡,可以放慢速度、抬高手臂。抬腿的高度應逐步加大,不要一次到位;鍛煉強度要因人而異,每次走20步,每天做2次即可。髖關節有損傷的人不適宜進行此項練習。
熊抱樹:健脾和胃,緩解腹脹打嗝
從中醫角度看,這個動作中“晃動身體”本身就是一種鍛煉,能促進全身血液循環、疏通經絡,晃動過程會牽扯脊柱、髖關節,間接達到調理脾胃的功效。
動作示范
兩腿自然分開,與肩同寬,雙臂自然下垂,做3~5次深呼吸。屈右膝,右肩向前下晃動,手亦隨之下沉;左肩稍向后外舒展,左臂稍隨之上抬。反方向重復該動作。如此反復晃動5~10次。
蜻蜓點水:防老癡,強心肺
“蜻蜓點水”的動作要領在于輕、柔、快,動作過程中,配合呼吸調節能鍛煉呼吸系統和心血管系統,有助于增強心肺功能,改善行走障礙,預防老年性癡呆。
動作示范
左腳向前邁進一步,右腳隨之跟進半步,腳尖虛點地,同時兩臂自身前抬起,向左右側方斜舉,并隨之深吸氣。右腳前進與左腳相并,兩臂自側方落下,兩腿同時下蹲,兩前臂在膝下相交,左內右外,抱住雙膝,同時深呼氣;反方向重復該動作。過程中,要想象蜻蜓靈動飛舞的場景,有眩暈癥的人群不宜練習。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