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學峰
飲食習慣與健康密切相關,不良的飲食習慣容易誘發疾病。那么,在現實生活中,哪些是不良飲食習慣呢?今天咱們就來捋一捋。
◎喜歡吃滾燙的食物
臨床發現,很多消化系統癌癥患者,特別是食管癌、胃癌患者有一個共同特點:喜歡吃滾燙的食物。殊不知,太燙的食物會破壞食管的“黏膜屏障”,久而久之會誘發癌癥。
◎吃東西狼吞虎咽
吃東西速度非常快,狼吞虎咽,這樣對身體健康非常不利。未經細細咀嚼的大食物團塊,易對食道和賁門等產生較強的機械刺激,久之會引起消化道損傷甚至癌變。
◎吃得過飽
吃得過飽會對身體造成危害,《黃帝內經》里面說了句非常經典的話:“飲食自倍,腸胃乃傷。”說明一次吃很多東西,會損傷我們的腸胃。
◎經常在外面吃飯
許多人由于工作的原因,不得不經常在外應酬,其實,這樣的飲食方式對身體健康是非常不利的。外面賣的食物,常使用高溫油炸的方法,誘發疾病的風險會增加。同時,大家在聚會中大量飲酒,無疑會加重胃腸負擔。
◎吃飯不規律
不規律的飲食習慣會使人患肥胖與胃癌的風險增加。臨床中,問及癌癥患者時,很多人或者不吃早飯,或者是中午吃得很晚,或者是深更半夜吃零食。傳統中醫認為,按時吃飯有利于脾胃功能的正常運行,才能保證人體氣血的補充和協調,避免五臟功能的失調,預防癌癥的發生。
◎很少吃蔬菜、水果
膳食講究平衡,蔬菜水果是我們日常膳食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所以,如果平時只愛吃肉,不愛吃蔬菜和水果,會增加患病的風險。
◎就餐環境不愉快
在不愉快的環境中就餐,會直接影響脾胃功能,使脾胃運化失調,肝氣不舒,日久就會導致氣滯血瘀,給疾病的發生創造條件。研究發現,憂郁、焦慮、失望和悲傷等不良情緒常常是疾病發生的前奏,通常這種情緒只要潛伏1~2年,就可能引起某些疾病發生。美國專家調查的500例癌癥患者,都有明顯的精神創傷史。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