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穎琳鋒
摘 要:校園文化作為高職院校建設的靈魂工程,對心理健康教育具有促進作用。而心理健康教育成效又關乎校園文化建設的效果。兩者既有內在聯系,又在教育的主體內容、目標與方法上相似。本文試從分析校園文化建設與心理健康教育之間的關系著手,探討優化組合二者的內容、模式、機制和途徑等,并提出兩者有機結合的有效途徑。
關鍵詞:校園文化;心理健康;有機結合
項目來源:云南省教育廳科學研究基金項目,項目編號:2016ZDX184,項目名稱:校企一體化下高職院校特色校園文化建設研究
高校素來以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在一定層面上為培養具有高素質技能人才發揮了無可替代的作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承擔著對全體在校大學生進行心理知識宣傳普及、不斷促進大學生心理素質培養的任務,對校園文化建設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一方面,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各種教育形式是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 以其特有的方式營造了一個積極、健康、高雅的校園氛圍,另一方面, 心理健康教育的對象—大學生是校園文化的重要載體與受體,心理健康教育通過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有力地促進校園文化的傳播與發展。
1 校園文化建設與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在關系
1.1 二者的聯系
校園文化建設與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相輔相成、互為依托。一方面,二者在教育對象、根本任務、教育途徑方面都具有同一性,即均以人為研究對象,都是以服務于人的整體素質的提高為根本任務,均可通過學科滲透、團隊活動、課外實踐活動、優化校園環境等進行實施。另一方面,二者相輔相成、相互作用。良好的校園文化對學生心理的健康成長起到引導的作用,并對學生心理健康產生積極的影響。反之,心理健康教育能促進校園文化的優化建設,如優化校園文化建設的心理環境,豐富校園文化的內涵等[1]。
1.2 二者的區別
校園文化建設與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遵循著不同的發展規律,在教育的內容、目標等系統要素上有著明顯不同。在內容上,校園文化主要是圍繞道德文化與學術文化,通過物質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行為文化建設形成獨特的價值觀念、文化傳統和學術氛圍,并體現學校領導者的思想觀念和辦學過程中,體現在師生員工共同的觀念、氣質和行為之中[2]。而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是對學生的心理障礙、行為異常、人際關系、學習生活以及職業選擇等方面進行指導與教育,側重于培養學生良好的自我意識,提高其自知、自尊、自信、自助以及自控能力。
1.3 二者共同的使命與歸宿
校園文化建設與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從不同角度培養全面和諧發展的優秀人才,這是二者的最終歸宿。兩者互相滲透,互相補充,共同促進人才培養目標的實現。一方面,校園文化需要心理健康教育的支持與補充。另一方面,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需要校園文化這一有效載體和途徑。正確處理心理健康教育與校園文化建設的辯證關系,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過程中,充分利用優良校園文化所具有的教育、陶冶、導向及凝聚的功能,必將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2 校園文化對高職院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影響
大學校園文化是以大學生為主體,以校園為主要空間,以精神文化、環境文化、行為文化和制度文化建設等為主要內容,通過規范、暗示、潛移默化等形式直接或間接影響學生的思想觀念、道德品質、心理人格、行為習慣等方面起到積極而直接的作用。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2.1 心理導向作用
校園文化能把學生的行為引導到學校崇尚的行為目標上來。學校提倡什么,學生的注意力就會有所指向,從而驅動學生不斷調節、改變自身的行為習慣,逐漸形成與學校相適應的價值取向、思想品德和生活、學習方式。
2.2 心理暗示作用
美好的校園風光,整齊干凈的道路,美觀科學的教室布置,都具有強烈的暗示作用,學生在其中容易產生愉快的心境,并能自覺注意保持清潔,行為符合規范;教師常常會不由自主地把自己的心理感受、觀點、意見等表現出來,學生則會從教師良好的言談舉止中受到暗示,進而規范自己的行為。
2.3 心理激勵作用
校園文化的內容包含學校開展的各項校園活動,諸如學校開展的一系列活動能使學生的道德、意志、情感受到教育,心理狀態得到調整。在這些活動中,學生不僅展示了個性特長,增強了體質,磨礪了良好的意志品質,而且還學會了合作與競爭,增強了榮譽感和凝聚力。
3 校園文化建設與心理健康教育有機結合的幾點舉措
3.1 統一認識,提升教師隊伍綜合素質
在思想上統一,行動上才能一致。校園文化建設及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機結合需要深入思考和有力的理論依據,對此,要加強教師隊伍的理論學習,不斷完善自身修養。從領導層到一線教師,都要全面、深入地認識校園文化建設以及大學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探索教育新形式。
3.2 加強校園精神文明建設,打牢心理健康教育基礎
以昆明工業職業技術學院為例,校訓“學以致用、德優技高”是校園精神文化的重要支柱,通過不同角度的詮釋與剖析,貫穿于日常心理健康教育活動中。一是樹立典型,榜樣是營造學校文化良好氛圍的一個重要心理機制。通過開展“校園十星”、“學生標兵”等評先評優,挖掘學生身邊的典型人物和典型事跡,引導學生的積極發展;二是加強宣傳,利營造濃厚的文化氛圍。三是行為養成教育,提升學生的思想覺悟和心理健康評價標準。四是開展形式多樣的文化活動,通過活動來熏陶、影響同學們精神文化生活,切實打牢心理健康基礎。
3.3 優化校園人際環境建設,營造和諧校園氛圍
和諧的人際關系是心理健康的一個重要標志,也是促進心理健康的一種強力劑。實踐表明,如果教師和學生之間或同學與同學之間能夠做到相互尊重、充分溝通、感情融洽、關系和諧,就能形成一種寬松和諧、互敬互愛的理想氛圍。因此,通過各類校園文化活動的組織開展,如當下流行的素質拓展等,讓師生、生生之間放下架子與畏懼,加強交流與溝通,建立起和諧的人際關系,對學生個體心理健康的發展有著極為重要而深遠的作用[3]。
3.4 加強校園文化環境建設,促進心理健康教育發展
環境對人的影響是巨大的,校園環境文化的好壞將影響和制約著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發展。要全方位地優化校園心理環境,減少烈性刺激,防止環境惡化影響學生心理健康,也防止人員心理失衡而破壞校園環境。班級、宿舍是學生們在學校中形成的自然群體,學生對宿舍、班級有很強的歸屬感和安全感,很多校園文化活動主要以班級或宿舍為單位來完成[4]。
4 結束語
校園文化建設和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新時期加強和改進高職院校德育工作,保證人才培養質量的重要舉措。校園文化建設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是學校實施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途徑之一。健康、積極向上的大學生們是校園文化最好的基礎載體和傳承者。校園文化建設和心理健康教育的實施者、載體一致,關系密切,環環相扣。因此校園文化建設與心理健康教育密不可分,做好心理健康教育與校園文化建設的緊密結合將達到相互促進,共創共贏,實現建設積極健康、平安和諧校園的雙贏局面。
參考文獻
[1]王素華.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對策的思考——基于校園文化建設的視角[ J].欽州學院學報,2014(7):18-21.
[2]宋柏紅.校園文化建設對大學生心理健康影響的研究[ J].科技資訊,2007(34):113-114.
[3]鄒廣萬.我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與德育關系研究綜述[J].赤峰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0(3):143-145.
[4]孫麗.豐富大學校園文化內涵 促進學生全面健康發展——淺析校園文化建設與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J].大學文化的理論探究與建設實踐,235-23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