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大學生就業壓力持續加大的當下,解決好大學生就業問題是每所高校共同面臨的課題,而對大學生進行在校的職業生涯發展教育就是解決就業問題的重要一環。高等職業技術學校以培養高等職業技術人才為主要的教學目標,高校進行職業生涯發展規劃教育對于學生今后的職業生涯規劃和發展十分重要,但是目前高職院校開展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和發展教育中仍存在許多問題,例如教學層次性不強、職業針對性不足、教學方式呆板等等,所以本文就在分析大學生和高職學生職業生涯發展現狀的基礎上,說明為什么要提出大學生職業生涯發展遞進計劃,以及如何推進高職學生職業生涯發展計劃的實施。
關鍵詞:大學生就業;職業生涯發展;職業生涯發展遞進計劃
1 大學生職業生涯發展的現狀
1.1 職業生涯發展目標不明確,計劃不清晰
目前,大學生“就業難”已經成為社會持續關注的熱點問題,調查發現,這與大學生職業生涯發展目標不明確、計劃不清晰有著密切關系。許多大學生在高校就沒有明確的職業生涯發展目標和計劃,因此在參加就業時缺乏職業所需的職業技能、職業素質等各種基礎性條件,自身素質難以滿足用人單位需求。更有一些大學生直至畢業也沒有明確的職業目標,出現畢業即失業的狀況,即使匆忙就業也很可能因為職業不貼合自身專業,不貼合自身興趣,或是自身素質等原因而很快再次失業。
1.2 在校所學與未來職業發展難以形成有效對接
其次,大學生在校所學與未來職業發展難以形成有效的對接也是目前大學生職業生涯發展的一個突出問題,更是導致就業難問題的重要原因。大學生要想從事一定的職業則必然需要職業所必須的專業知識、實踐技能、職業道德。但是,目前,許多大學生大學專業與自身未來職業間存在著嚴重的不對口現象,這一方面與學生自身職業目標不明有關,另一方面也與大學普遍缺乏對學生未來職業提前進行規劃引導,缺乏學生職業技能進行有效培訓有關。
2 高職院校職業生涯發展教育的現狀
以上海第二工業大學高職學院學生為調查對象,根據職業生涯規劃相關理論,結合學生特點和工作需要匯編了問卷。問卷由客觀題和主觀題組成,調查內容主要包括:學生基本信息、專業認同度了解、自我認識分析及職業生涯規劃的意向性等四個方面。發放問卷320份,回收問卷309份,回收率為96.56%。根據問卷統計對高職學生的職業生涯發展教育現狀有了進一步的了解。
2.1 學生對于職業生涯發展規劃教育興趣不足
研究中可以看出,90%以上的學生希望自己可以有一份職業生涯規劃,但以高年級的學生為主,主要是他們在面臨走向社會的前期很迷茫的狀態下,對于低年級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意識不足,對于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興趣也不足。
當前,高職職業發展教育的教學內容仍然以延續數十年的教學內容為主,十分老套,時代性不強。不能有效貼合當前的社會現實和高職學生未來實際就業環境,導致學生普遍對職業發展教育興趣不高,教學目標也難以實現。另外,由于長期以來傳統師生觀念、教學觀念等的影響,醫學高等專科學校思想教育仍以老師單方面的灌輸為主,缺乏學生主動的參與,老師與學生間的溝通也明顯不足。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缺乏實踐性也使得學生難以真正在實踐中提升個人職業素質,老師難以在日常生活實踐中發現學生的問題,提出針對性指導意見,更導致了師生之間的隔閡,嚴重影響了高職職業發展教學效果的實現。
2.2 職業生涯發展規劃教育缺乏層次遞進性以及對學生職業生涯的持續關注
當前院校針對職業生涯規劃教育主要集中在高年級且形式較為單一,采用授課等形式,學生從課堂中接受到的內容效果不是很樂觀,反而是在校內一些其他的活動中收益更多,在調查中我們也可以看到,86.5%的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得益于高校中且更愿意接受一些體驗互動式的教育方式。在低年級的高職生中很少有同學關注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只是在有需求的時候會特別關注。
高職學生未來職業生涯發展過程中所面臨的環境和情況都是十分復雜的,所需要的職業素質也是包含多方面的,例如基本的專業知識、職業技能、職業法律、職業道德等等,但是目前高職職業教學中對于學生的職業素養訓練往往太過單一,同時缺乏層次性。因為學生的職業素養基礎、職業能力、職業目標清晰度都不一樣,這種內容單一,缺乏層次的職業規劃教育很容易淪為口頭說教,甚至激起學生的逆反心理,往往得不償失。
2.3 職業生涯發展規劃教學的實踐性和參與性不足
高職學生的學制短,使得高職學生會更早面向社會面臨選擇的機會,生涯規劃教育也很重要,但高職生在傳統的職業生涯規劃教育中參與性不足實踐機會很少,也使得高職生在進入社會后會產生迷茫和規劃不足。
國內對于大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方面的研究仍較多停留在理論層面,缺乏對學生的現實成長、實踐探索。無論是在機構的設置、經費投入、人員隊伍建設及硬件設施等方面,還是在職業生涯規劃指導工作的方式、途徑等方面,均明顯滯后,不能很好的適應目前大學生就業市場的變化和要求,從理論到現實的跨越也難以聚焦。對大學生開展遞進式職業生涯培養計劃與實踐,尤其是開展體驗式、參與式、立體式的案例教學和跟蹤式的全程職業規劃指導比較少。
3 為什么要提出大學生職業生涯發展遞進計劃
3.1 是高校人才培養模式變革的必然要求
開展大學生職業生涯發展遞進計劃,是推進大學生職業發展教育,是實施“人才發展戰略”、構筑人才高地的必然要求,是促進大學生全面發展和健康成長的必然要求,是高校進行人才培養模式改革與全面素質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推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與時俱進的必然要求。
3.2 是解決當前大學生職業教育問題的重要途徑
大學生職業生涯發展遞進計劃的實施對推進高職教育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具有現實意義。結合高職學院現有的人才培養計劃和職業教育課程體系,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將職業道德、人文素養教育貫穿培養全過程。開展大學生職業生涯發展遞進計劃,能把學生內心的感覺真正釋放出來,激發學生對自己人生主動規劃的熱情,通過同伴的分享而互相學習,開闊視野,取長補短,各盡其才,有利于穩定學生的專業思想、培養學生的職業素養、提升學生的職業技能、創新學生的職業特色。endprint
3.3 有助于解決大學生就業問題
開展大學生職業生涯發展遞進計劃,有助于提升大學生就業能力,促進大學生充分就業,也是改善民生的需要。對大學生進行職業發展教育可以提高大學生的整體素質,為培養合格的應用型人才做準備,這也符合高職院校的教學目標,即培養知識型、應用型的高技能人才。大學生具有一定的文化知識和專業技能,普遍希望以職業為平臺實現人生理想和價值,充分發掘個人發展潛能。在職業的功能中,維持生活的比重降低,而自我實現的成分越來越高。因此,適當的職業選擇和規劃已經成為個人職業生涯發展的關鍵。實現職業教育與終身學習對接,提高青年學生的就業能力,這也是實現發展現代高等職業教育的基本原則之一。
4 如何推進高職生職業生涯發展計劃
4.1 注重職業生涯發展規劃教育的層次性、全面性
根據調查情況顯示,被調查的學生中有71.8%的同學認為還是比較了解自己所學專業在當前社會就業形勢和職業發展趨勢的并且有93.8%的同學想過為自己進行職業生涯規劃,這說明高職生在短短三年的學制中很重視自己的發展前景和規劃,但只是在高年級的學生會對職業生涯規劃有更高的訴求,低年級的同學很難找到合適的方式來規劃和設想自己的未來,對于不同年級不同專業的學生職業生涯教育的區分不明顯,只是在高年級時為學生提供一些咨詢和幫助,可能只能解決一時問題但難以解決學生生涯規劃發展的問題。
高職學生職業生涯發展遞進計劃最重要的是要注重職業生涯發展規劃教育的層次性,具體來講就是兼顧不同年級、不同專業學生的思想狀況、心理特點、職業的成熟度及對就業的關注點,將職業發展內容分為以下六個部分,即在高職學生入校時就及時開展大學適應教育,培養學生的專業學習意識,幫助學生打牢未來職業發展所需要的職業知識基礎;在高職二年級,隨著學生入學迷茫期的結束,職業規劃教學主要培養生涯規劃意識,探究學生職業興趣,根據學生職業興趣選定未來職業發展方向,制定初步的職業發展規劃;在此基礎上注重學生綜合能力的發展與培養,幫助學生打牢職業生涯發展的能力基礎;高職三年級主要對學生開展針對性就業指導,目的是提高學生的社會競爭力;并充分利用畢業設計的契機,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畢業前夕重點對學生開展就業法治教育,幫助學生掌握相關就業程序與步驟。通過這六個方面的實踐,做到有效銜接,逐步遞進,職業道德教育也將貫穿于六個階段之中,全面促進學生職業素質的全面提高。
4.2 教學緊貼學生興趣和認知特點,注重學生個性化發展
學生對于職業生涯規劃指導服務的需求是有傾向性的,他們更愿意去接受一些體驗式的方式,89.9%被調查大學生認為自己很需要職業生涯規劃方面的指導與服務,而學生更多的去接觸到職業生涯規劃相關知識的途徑中,排序如下學校職業生涯規劃團隊開展的相關活動等>就業相關協會>家人、朋友平時經常與自己談論以后的工作問題>來自報紙、雜志和書籍的閱讀,由此可見,高職生在校獲取的知識是主要來源,學校有責任為高職學生提供更好更個性化的服務,高職生主要是側重應用型,個性化的服務顯得更加重要,書本上的知識難以滿足學生的應用型需求,針對不同年級不同專業的學生開展系列活動,層層遞進才會更有效果。
高職院校的職業發展教學要全面改革過去呆板沉悶的教學氛圍,注重教學過程中激發學生的興趣,根據學生的職業興趣科學地引導學生制定未來職業生涯規劃,學生的興趣是多種多樣的,因此職業發展教學也必須充分考慮學生的個性化因素,引導學生走向個性化的成才之路。另外,要培養學生的自我發展能力,在英國著名教育家懷特海的著作《教育的目的》一書中,他指出教育的最終目的在于引導學生培養自我發展能力,高職院校的學生工作同樣要注重培養學生的自我發展能力。所謂的自我發展能力即是指,引導學生看到自己的長處和不足,培養學生自我發展的方法,幫助學生實現自我獨有價值。高職學生在校學習的時間畢竟有限,未來的職業生涯還很漫長,因此在校期間鍛煉學生的我發展能力對于高職學生的長遠發展十分重要。
4.3 突出實踐在學生職業生涯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高職院校作為一所應用技術型大學,更加側重學生的實用性,高職學生在社會上的需求更是如此,對高職學生進行職業生涯規劃教育要更加側重實踐性和互動性,讓學生在實踐中掌握技能提升自己的素質和能力。在調查中我們可以看到,不同年級不同專業的學生對于自身需求有一定的了解但又有一定的差異性所在,在低年級注重意識的培養,再次基礎上,中高年級注重實踐讓學生在實踐中認識自己更好地認識社會,才能在進入社會的時候更加從容也更有競爭力。
職業規劃教育是一門理論實踐并重的學科,而且學生的實踐能力才是教學的最終落腳點。在理論教學之外,高職職業教育還應該注重有效提升學生的實踐技能,通過創設各種條件為學生提供貼近未來職業環境的實踐機會,搭建實踐平臺,通過創業大賽、實訓練習等活動,鼓勵高職學生生以各種形式積極參與創新、創造、創業活動,促進理論學習與實踐鍛煉的結合,提高大學生的實踐能力、創新能力和創業能力。例如,現在有一些高職院校就在學生職業教育中積極引進“5050”教學模式,即學生的理論學習和實踐培訓各占一半比例,學生在實踐中鍛煉職業技能,尋找自身職業興趣,鞏固專業知識。
5 總結
大學生職業生涯發展遞進計劃將學生職業生涯教育的理論與實踐相結合,運用理論指導實踐,從實際的需求出發;并且采用遞進式的教育模式,更符合學生身心的發展規律需求,讓學生能對所學專業和未來職業發展方向有更深入的了解;此外還能對學生的生涯規劃發展采取跟蹤式的研究,更有實踐意義。因此高職院校必須在思想和實踐中高度重視,以此助推學生職業生涯的發展。
參考文獻
[1]職業生涯規劃[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14年出版.
[2]姚裕群.職業生涯規劃與發展[M].北京: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出版社.2015年出版.
[3]雷五明.決不迷茫一青年職業心理測評與生涯規劃[M].武漢: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2005年出版.
[4]張再生.職業生涯規劃發展與規劃[M].天津:南開大學出版社,.2005年出版.
[5]王兆明.職業生涯規劃[M].浙江:蘇州大學出版社.2008年出版.
[6]重塑職業生涯規劃:個性、生活與職業-浙江省社科聯社[M].北京:人民郵電出版社.2013年出版
[7]張再生.職業生涯管理[M].經濟管理出版社.2014年版.
[8]職場走直線——職業生涯規劃與管理[M].北京:人民郵電出版社.2013年出版
[9]張恩生.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M].山東:山東大學出版社.2009年出版.
[10]許燕平.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與就業指導[M].上海:上海大學出版社.2010年出版.
[11]【臺】陳澤義.生涯規劃.[M].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14年出版
作者簡介
董弋歐(1989-),女,漢族,河北保定,輔導員/助教,研究生,上海第二工業大學,研究方向: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