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中國人口流動與城市化進程不斷加劇,越來越多的年輕人為了有更好的發展,選擇離開家鄉來到大城市工作、安家,他們的父母為了能夠幫襯他們,方便照顧第三代,也跟著兒女背井離鄉,在異地他鄉承受著難以想象的孤獨,這些老人被稱為“老漂族”。本文簡述了何為老漂族,通過了解老漂族的現狀與問題,從而為他們更好的安度晚年提供某些建議。
關鍵詞:老漂族;現狀與問題;建議
1 老漂族的定義
近年來,老漂族成為一種社會現象,受到越來越多的人的關注,隨著人口老齡化的加劇和城市化進程的加快,這一群體的數量與日俱增。在學術界,這些跟隨子女從外省市的農村或城鎮到現居住地短期或長期生活的、非本地戶籍的異鄉老年人,被稱為“老漂族”。他們本該頤養天年享受兒孫繞膝的天倫之樂,卻離開家鄉,到一座完全陌生的城市,幫著料理子女們的生活;本可以約上三五好友一起嘮嘮家常,享受人生美好,卻要漂泊在異地他鄉倍感孤獨和失落;
2 “老漂族”這一群體出現的原因
1、“老漂族”與中國傳統的家庭觀念密不可分
在中國,受傳統家庭觀念的影響,從孩子出生到結婚生子,父母都會一直操心孩子的生活過得不夠好,寧愿自己多受點罪、吃點苦,也要孩子過得輕松點,再加上與子女們生活在一起的美好的愿景,使得很多老人甘愿背井離鄉,來到大城市生活。
2、“老漂族”是我國當下地區發展不平衡的產物。
在中國城市發展快于農村,北上廣深一線城市發展快于二三線小城市,面對日益激烈的競爭,很多年輕人為了獲得更多的發展機會,不得不選擇離開家鄉小縣城去發展更好的城市工作。父母擔心孩子在外生活無人照顧,或者是照看下一代,也為了和子女團聚,他們也來到到孩子工作的城市生活,成為了流動人口的一員。
3 老漂族的現狀和面臨的問題
老漂族在成為老漂之前,他們是家里的頂梁柱,是家里的權威,來到兒女家里居住,取而代之的是寄人籬下的孤獨感、無助感。在家庭內部關系上也需要很長一段時間來適應調整,婆媳關系、第三代的教育問題都成了引起矛盾的導火索,同時,由于子女上班非常繁忙,平時不在家,也很少主動與父母交流,老人更覺得孤單了。
1,沒有朋友,孤獨是普遍生活狀態
為了能與晚輩團聚,也為了幫助子女在大城市扎根落腳,他們背井離鄉來到一個完全陌生的城市生活。沒有朋友,沒有熟人,由于生活和語言習慣存在著各種差異,他們面臨著各種不適應的情況,承受著常人無法忍受的孤獨。對于兩地分居的老人,寂寞感、孤獨感更強。
2、焦慮感
隨著年齡的增長,老年人普遍會對身體衰老和疾病產生焦慮,甚至是恐懼,而對于漂泊他鄉的老漂來說,有過之無不及,他們害怕客死他鄉,害怕自己“走”的時候,身邊一個朋友都沒有。特別是老伴兒不在身邊,經常會胡思亂想。
3、老夫妻分隔兩地,不放心
很多老漂都打算只漂個幾年,兒女不需要幫忙的時候就可以回家了,因此老兩口就派一個“代表”來子女身邊,一般以母親居多,父親則留在家里。那些和老伴分居兩地的“老漂族”一方面要照顧好兒女孫子的生活,另一方面還對在家里的另一半憂心忡忡,擔心老伴吃不好睡不好,會不會生病。
4、沒醫保,生病了自己扛
看病難是老漂族們面臨的一個巨大的社會問題。這些老人們在子女生活的地方大都沒有醫療保險,在老家的醫保無法享受異地報銷,看病、檢查身體都要自掏腰包,因此他們害怕生病、更怕住院,昂貴的醫藥費和異地報銷讓“老漂族”傷透了腦筋,甚至生病了也要自己扛著,不敢告訴子女,怕他們擔心,也怕高昂的醫藥費。
5、心靈脆弱,缺少安全感
子女工作忙碌,與老人交流的機會很少,對老人的生活缺乏關心,會讓老人心里難受,產生一種自己很多余的感覺,特別是那種需要處理婆媳關系的老人,因為生活習慣的差異,經常會產生一些矛盾,導致老人心里更加郁悶。
6、內心糾結
老漂們不適應城市里的新生活,又牽掛家里的老伴兒、朋友,時時刻刻都想著回家去,但每當看著孩子們辛苦,他們如果回去了,就沒人幫忙照顧孩子了,他們又忍不住將回家的期限延后。
4解決老漂族問題的對策及建議
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快速發展和人口結構的變化,老漂族也會在今后長期存在。如何讓老漂族較快地融入新生活,這是一個普遍的社會問題。而如何幫助老人克服“水土不服”的問題,除了老人自己,子女們有義務,社會各界也有責任。
1)自己:
1.主動與孩子溝通交流
面對困惑,老人應主動向子女傾訴。新環境的不適應再加上與孩子缺乏溝通,教育第三代的理念不同、婆媳矛盾等等這些都是“老漂族”們面臨的實際問題。把煩惱和實際感受說出來,主動與孩子進行溝通能夠解決不少問題,遇到分歧,應和子女商量,避免不理性沖突。
2.主動融入周邊環境
與年齡相仿的鄰居們一起買菜、聊天、鍛煉、串門,熱心參與社區組織的各種活動,逐漸接觸新的朋友圈子,愿意打開心扉,嘗試著主動去融入環境,有益于轉移注意力,排遣獨孤。
3.分隔兩地要勤打電話
對于兩地分居的“老漂族”,與老伴兒多通電話常聯系,有條件的可以視屏通話,了解彼此的情況,互相說說心里話、互相開導比自己一個人胡思亂想好很多。
4.培養新的興趣愛好
現在很多社區都開辦了老年書畫班、舞蹈班、攝影班、合唱隊、手工組等等,老人們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選擇幾樣去嘗試,在日常空閑時做些自己感興趣的事,既能打發無聊的時間,又能增長見識,還能交到一些新的朋友。
2)子女:
1.體諒父母的辛勤勞動
兒女要能夠理解父母、體諒父母的無私奉獻與辛勤勞作,遇到問題要積極主動與父母溝通,讓他們從心里覺得自己的付出是值得的,而不是無關緊要的。endprint
2.多一些陪伴
在陌生的城市,沒有朋友,人生地不熟,子女應該多花一些時間主動陪父母出去走走,看看外面的世界,讓他們不再那么孤獨,能夠享受應有的天倫之樂。
3.鼓勵父母多參加一些社區活動
積極關注社區居委會的動態信息,了解社區居委會組織的活動信息,并及時把信息告知父母,并對父母多一些語言鼓勵,讓他們積極參加社區組織的活動,培養一些興趣愛好,認識新朋友。
3)社會:
1.進行制度上的改革和完善
積極探索社會服務均等化,逐漸打破戶籍壁壘,讓外地老人能享受與本地居民一樣的權益,特別是社會保障服務,醫保卡、公交卡、城市基礎養老設施等。
2.精神上多給予一些關愛
社區聯合一些社會組織,經常開展關愛老人的社會活動,引導老人積極參與這些活動,讓他們能夠從精神上得到放松;同時,也要定期開展心理健康和精神檢查的活動,免費進行心理輔導,讓他們能夠健康生活。
3.發展專業的老年社會工作
老年社會工作專業的工作技巧、方法能夠有效應對老年人面臨的各種風險和問題,應大力發展老年社會工作,讓專業的社會工作人員來幫助老人解決他們的實際問題,為老漂族提供有效的服務。
4.引導周圍人群接納和理解
社區可以組織一批志愿者,積極引導大家對老漂族這個特殊群體給予善意的關懷和接納,特別是周圍同齡的老人,對老漂族不要抱有歧視的態度,要學會接納他們,體諒他們的難處和不容易。
子女的陪伴和關心、政策的調整和落實、周圍人群的善意和接納,會讓這些老人更容易融入新的環境,活得更輕松幸福一些。對這一特殊群體給予更多的關愛,讓他們能夠像普通老人一樣幸福地安度晚年,是全社會的共同責任,也是我們應盡的義務。
參考文獻
[1]吳慧芳等.留守中國[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0.
[2]郭南南.“老漂族”現狀探究[J].太原城市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2.(5)
[3]曾毅等.老年人家庭養老、健康與照料需求成本研究[M]. 北京:科學出版社,2010.
[4]劉曉雪“.老漂族”的養老問題初探[J].西安財經學院學報,2012(6).
作者簡介
金艷(1993-),女,漢族,湖北荊門人,蘇州大學社會學院2016級碩士研究生,社會工作專業,研究方向,婦女社會工作。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