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小敏 范佳琪
摘 要: 高校校園音樂會作為一種全新的文化傳播方式受到前所未有的關注,其對于提升校園文化影響力和高校學生集體凝聚力具有重要作用。本文著重通過對30所全國有影響力的高校新年音樂會調研比較,探析新年音樂會對高校校園文化建設的影響,并對這一文化模式進行思考。
關鍵詞: 高校新年音樂會 校園文化建設 影響及思考
一、新年音樂會對高校文化建設的意義
高校校園文化建設是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以統一價值觀為核心的一整套規章制度、行為方式、環境建設的有機體,對弘揚學校優秀文化傳統、提高師生員工文化修養、創新學校新文化和擴大校園影響力具有重要意義。
高校新年音樂會是高校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音樂會這樣一種途徑,培養師生感知美和欣賞美的能力,抒發表達美和創造美的欲望,進行高雅藝術熏陶,同時也是展示高校文化的一項工程。高校新年音樂會有自身鮮明的特點和風格,代表著高校的文化品位。與此同時,就新年音樂會在中國的發展趨勢而言,高校不僅是音樂會開展最集中和活躍的地方,而且是東西方文化產生火花和思想碰撞的圣地——一方面,高校既向大學生傳播介紹優秀的西方音樂藝術,又不忘初心將傳統音樂文化傳承到底。通過新年音樂會的方式,高校文化建設實現了本質的飛躍。
二、通過網上調研全國各地的30所知名大學的2015年新年音樂會并進行比較
1.表演形式各異
(1)聯歡會形式(包括合唱、歌舞、小品、民樂等形式),代表院校: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等17所高校。
(2)交響樂形式,代表院校:南京大學、武漢大學、廈門大學、同濟大學、東南大學等7所高校;
(3)交響樂+歌唱形式,代表院校:中國傳媒大學、浙江大學、華東師范大學、天津大學等6所高校。
2.晚會組成構架不同
(1)開場以視頻短片的形式著重回顧大學在黨建工作、教學科研、學生培養、國際交流、校園民生、校園文化等各個方面取得的成績以激起全校師生的自豪感和認同度。如:上海交通大學奧黛麗赫本“穿越游交大”的精彩短片、重慶大學專題片《印象·重慶大學》。
(2)設計表彰頒獎活動。在年度最大的展示平臺新年音樂會上,通過校園重大科研、教學成果、校園文化、學生獎學金等表彰,發揮榜樣示范作用,激勵全校師生進一步煥發熱情,釋放創造潛能,創造更加美好的明天。如:北大“我愛我師——最受學生愛戴的老師”暨“十佳教師”評選;清華大學的“2015年清華大學學生年度人物”、唐立新獎學金頒獎;南開大學獲獎圖片《我的父親》,展示了感動天津十大網絡人物許捷為南開所做的漫畫作品……
(3)設計游戲,加強師生互動。如:清華大學設計了三個互動環節,通過拆取快遞、臺階測試、搶課等具有生活特色的游戲反映學生平凡而有趣的清華生活;中國醫科大學互動送福袋,復旦大學圖書館的“小白靈”葉燕向大家問詢《時間都去哪兒了》。
3.節目內容、表現方法各有創意
(1)曲目原創,反映校本特色和校園文化生活,引起觀眾極大共鳴。如:北京大學的原創歌曲《老樓》、《假如愛有天意》,中國人民大學原創歌曲《為人大喝彩》,重慶大學的音詩畫節目《重慶大學賦》、西安交通大學譜寫的反映交大歷史的交響曲《思源回響》的序曲和第一樂章。
(2)師生校友同臺表演,情感交融,互動和諧。如:北京大學創作《假如愛有天意》向校園中的修車師傅、保安、超市售貨員等“平凡的北大人”致敬,林建華校長親自參與演唱更是驚艷全場,掀起了晚會的高潮。
(3)國粹表演,傳統文化與時代藝術的對比碰撞。如:清華大學京劇武生表演和川劇變臉《七十二變》。
(4)校歌七十二變,多重風格造就多重情懷。如:南京大學交響樂演奏校歌、西安交通大學全體觀眾與合唱團的同學們合唱校歌《為世界之光》、南開大學師生合唱團合唱校歌、華東師范大學交響樂演奏校歌等。
(5)邀請名人名家表演。如哈爾濱工業大學邀請朱晞、朱默涵、張子盛、劉善教、馬杰、馬維衡、徐君躍等當代古琴界大師級演奏家同臺演出,東南大學邀請澳大利亞墨爾本歌劇院交響樂團共同演出。
4.觀眾認同度迥異
(1)高校大學生對于高校音樂會都非常期待,認為這不僅僅是一場能陶冶情操。欣賞杰出音樂演奏的音樂會,更能借此機會感受到大家歡聚一堂、老友相聚的氛圍。——浙江大學
(2)“好久沒聽過音樂會,這種感覺真棒,大學的文化味兒越來越濃了。”——廈門大學
(3)希望更多一點創新型節目,節目需要與時俱進,把握當下的潮流,再結合經典重新演繹貼近生活的大眾文化。不僅僅有交響樂等高雅的節目,也有魔術、舞臺劇、小品等貼近生活的節目。——南開大學
(4)在形式方面,希望更加開放一些,添加更多的互動環節——北京大學。
三、高校新年音樂會對校園文化建設的影響
通過對30所高校新年音樂會的調查研究,毋庸置疑的是高校新年音樂會已經漸漸成為學校的文化實力的標志,學校對外展示的名片。總的看來,這30所高校的新年音樂會除了具有以上分析的各具不同特色以外,還具有展現高校文化功能、提高師生文化內涵的初衷,有很多共性、相通的理念。
1.通過新年音樂會,辭舊迎新,全校上下其樂融融,進一步增強凝聚力,激發大家昂揚向上、奮發向前的精神風貌又是為來年開局鼓勁吶喊。
2.通過高校新年音樂會的平臺,進一步向廣大師生員工弘揚優秀文化,灌輸真善美教育、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根植于心。
3.通過新年音樂會,以文化為載體,凸顯學校的校本特色,彰顯學校綜合實力、再一次凝聚師生共識,鼓舞人心,共謀發展。
4.通過新年音樂會樹立品牌意識、打造品牌節目。舉辦聯歡會的高校通過某個或某幾個有影響力的節目展現學校的文化實力,打造品牌標識;有些高校持續多年用交響樂團演奏高水平的高雅音樂會迎慶新年,為師生提供高雅的藝術享受,已經成為校園文化的精品項目與品牌欄目。
四、對高校舉辦新年音樂會的思考
基于以上的調研發現,高校新年音樂會要辦出特色,代表學校形象、擴大校園文化影響力,讓師生員工凝心聚力共同為學校事業助力,必須做好以下幾方面的思考:
1.堅持正確的文藝導向,要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生動活潑、活靈活現地體現在作品創作中,節目的形式可以多種多樣,如:清華大學獨唱《我愛你中國》、中國人民大學配樂詩朗誦《夢想照亮中國》等。新年音樂可以考慮合唱、獨唱膾炙人口的紅色歌曲,也可以表演經典的舞蹈等。
2.突出校本特色,在實踐中捕捉靈感,用新思維、新視角、新語言挖掘富有校園文化特色、反映學校成果、創新發展的藝術題材,做出有筋骨、有道德、有溫度的文藝精品。如:北京大學《老樓》以燕園中老宿舍樓的命運為線索,訴說著校園的風物、人物和生活變遷,朗誦劇《三間色》展現了學校青年志愿者們熱心服務、勇于奉獻的精神風貌;復旦大學醫學院學生創作表演小品《完美世界》,演繹了由捐獻造血干細胞引出的一段佳話,巧妙地將自己的專業知識、學校的科研成果融進作品中。
3.建設精品節目與品牌節目,凸顯學校文化內涵。不同的高校有獨特的文化特點,根據學校的定位、學校的辦學特色,創作一些品牌精品的節目,作為每年音樂會的保留曲目。如:西安交通大學以交大雙甲子的風雨故事為藍本,將創校興學之夢、遷校奉獻之魂和百年精勤樹人等歷史事件融入創作了交響樂《思源回想》已經成了西安交大的品牌節目。
4.節目要有高度、廣泛的參與度,領導、師生共同參與,讓大家感受到觀看音樂會不僅陶冶情操,欣賞杰出音樂演奏,更能借此機會感受到學校重視,大家歡聚一堂、其樂融融的氛圍。
5.新年音樂會要有主題,可以圍繞當年的學校中心工作、要求,設立音樂會所要體現的主題。例如2017年是十三五開局之年,也可以以此作為音樂會的主題,導演組框定主題板塊,推薦相應節目,排演。
6.形式多樣化,可以適當添加互動環節,展示關懷溫情的一面。如:北京大學穿插頒獎環節、播放全年科研、教學、黨建、思政、文化等方面取得成就的小視頻短片南開大學播放了校友會為在校生募捐成果、愛心傳遞的視頻等。
五、結語
高校新年音樂會的舉辦對促進高校校園文化的傳播和發展具有重要的推動作用。新年音樂會通過音樂教育的方式有效促進高校大學生的身心發展,激發學習熱情;與此同時還能提高校園文化的影響力,增強全校師生的凝聚力,共同為學校的發展做出努力。因此,雖然當前高校新年音樂會的相關機制不健全,但仍然在高校文化建設中占據不可或缺的地位。
參考文獻:
[1]關心.活躍校園音樂文化提升學生道德素質——中國早期的學校音樂會回顧[J].音樂傳播,2014(3).
[2]商立君.音樂教育在高校校園文化建設中的作用[J].中國成人教育,2006(12).
[3]駱宗勤.對校園音樂文化教育提升地方高校大學生人文素質的研究[J].教育與職業,2010(8).
[4]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網站[EB/OL].http://www.cnnic.net.cn/,2011.
[5]宋晶.對新時期高校校園音樂文化構建的思考[J].大眾文藝,2011(13).
基金:南京師范大學2017—2019年度黨建與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課題(DS2017C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