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慧藝
摘 要: 近年來,揚州大學大力推進“規模大校”向“內涵強校”、“改革名校”向“質量名校”的轉變,作為內涵建設當中重要一環的后勤保障,如何隨著學校總體的發展戰略而序時推進文化建設?如何適應新時代的要求,打造一批文化品牌?后勤保障處緊緊圍繞學校文化建設的總體部署,全方位多舉措地加強文化建設,提升文化內涵,有效促進后勤管理理念、精神面貌和工作特色的提檔升級。
關鍵詞: 高校后勤工作 后勤文化建新 高校后勤文化
一、堅持以長遠規劃為目標,創新機制有保障
一是注重頂層設計。將后勤文化建設納入“十三五”發展規劃,對后勤文化建設發展戰略進行長遠規劃,后勤保障處定期研究文化建設,成立后勤文化建設領導小組和工作小組,每年投入文化建設經費,制定《文化建設實施方案》,同時將文化建設納入年終考核評價體系。二是確立總體目標。創建一流高校必須有一流的管理,一流的后勤,一流的后勤文化。后勤保障處以“堅守、奉獻、至善、創新”的后勤精神為核心,著力創新文化理念、健全文化制度、提升文化素養、營造文化氛圍、形成文明形象,推動后勤保障工作規范化、現代化、人文化,構建文明、平安、和諧的文化體系,以文育人,以文化人,造就一支高素質后勤職工隊伍,為高水平研究性大學建設提供堅實的保障。
二、堅持以思想建設為重心,凝心聚力創和諧
緊緊圍繞學校的思想建設工作,以思想道德建設為主線,堅持點面結合,突出重點,不斷形成后勤特征的文化基石。一是強化理論武裝,推動文化引領。以黨建工作為引領,開展廉政文化建設主題系列活動,推進“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常態化制度化,黨支部微黨課榮獲全國高校“兩學一做”支部風采展示活動特色作品獎。組織參加學校“情暖校園”、“校園先鋒”評選活動;開展“雙創”、“活力青年”、“文明先鋒”等評選活動;舉辦“走進雙博、閱覽揚城、書香后勤”、“學習雷鋒好榜樣、積聚青春正能量”等青工委活動,塑造先進典型,積極發揮典型示范和引導作用。二是加強理論研究,凸顯文化自覺。充分利用全國、江蘇省教育后勤協會理論研究會的活動載體和交流平臺,組織干部職工積極申報各級各類課題項目,推動后勤理論研究工作深入展開。鼓勵全體員工撰寫論文,及時組織參加校內外各類征文、論文評比活動,提高干部員工隊伍的理論素養,著力打造“學習研究型后勤”,為后勤文化建設提供理論支持。三是堅持以人為本,打造愛心工程。凡涉及職工切身利益的分配制度、福利政策等均通過員工座談會、黨員聯系群眾等方式廣泛征求意見。每年組織員工進行健康體檢、送上生日祝福;建設職工之家,修繕閱覽室、活動室,配備乒乓球桌、健身器材等;安裝電視、空調等持續改善員工住宿條件;完善安全生產機制,開展勞動保護監督檢查,保護員工生命健康和安全。開展外聘員工子女成長關愛行動,通過課程輔導、興趣培訓、社會實踐、節日送暖等措施,幫助外聘員工解決最關心的子女課后學習和興趣培養問題,免除其后顧之憂,體現后勤保障處的人文關懷。四是開展文體活動,打造文化精品。精心組織內容豐富、形式新穎、品位高雅的文體活動,豐富員工業余文化生活。組織參加揚州大學文藝演出、讀書節征文、田徑運動會及球類、棋類比賽等活動;舉辦后勤員工趣味運動會、卡拉OK大賽等活動;舉辦每年一次的元旦晚會,通過后勤員工自編自導自演的小品、情景劇、朗誦、表演唱、舞蹈、相聲等節目淋漓盡致地向全校師生展現后勤人積極向上的精神風貌,努力打造成后勤文化精品。
三、堅持以制度建設為基礎,規范管理促發展
重視科學規范管理,積極推進學校后勤管理制度建設,完善后勤保障處服務工作周期律。一是完善保障機制。完成校層面及后勤保障處制度“廢、改、立”工作,編印《后勤保障處制度匯編》,嚴格執行ISO9001質量體系認證標準規程;成立“后勤文化建設領導小組”和“文化建設工作小組”,設立文化建設專項經費,制定《后勤文化建設實施方案》和《文化建設活動獎勵辦法(試行)》。完善考核機制,將文化建設納入科(室)、中心年度考核細則和干部職工個人年終考核評價。二是健全激勵機制。修訂《后勤保障處內設部門年度考核辦法(試行)》和《后勤保障處科(室)、中心年度考核細則》,完善績效考核方案;強化內部考核機制,完善業績績效分配細則,構建內部監管與服務體系評價相結合的評價機制;完善選人機制,推行全員聘任,打破身份界限,提拔優秀的非編職工擔任管理干部;積極爭取增加學校事業編制和人事代理編制名額,優化人員結構,充實管理團隊。三是加強機制創新。各科(室)、中心開展“踐行新理念、建功十三五”主題勞動競賽和職工技術創新活動,帶領教職工參與技能研究和服務改革,推出新的服務舉措和方法。創新工作理念,以預算為杠桿強化成本控制;推進“低碳生活”,建立水電節能監管平臺,促進配電房實現“無人值守”狀態;在數字化建設方面,后勤移動APP、微信公眾號,餐廳、校園物業、水電與節能及人力資源管理服務平臺打造“數字集中運行,線上線下互動”的模式,真正實現解放和發展后勤生產力的目標。
四、堅持以文化育人為導向,改善條件求質效
凸顯“三服務、三育人”宗旨,讓校園成為思想品德教育的大課堂。一是環境熏陶,以文化人。通過榮譽墻、走廊櫥窗展示先進人物和先進事跡感動人;通過教室和宿舍布置名人名言和高雅藝術熏陶人;通過溫馨提醒、LOGO標識等方式感染人,賦物質器皿以生命,讓大廳墻壁“說話”,使其成為陶冶師生員工的“主體的畫,無聲的詩”。科學規劃、合理布局校園環境,弘揚學校豐厚的歷史文化,創建和諧校園,提高文化品位;以創造優美環境、維護良好秩序、涵育優良校風為重點,潛移默化,以文化人,營造濃厚的校園文化氛圍和人文精神。充分利用餐桌桌牌、宣傳欄、標識標牌、LED屏、黑板報、報刊等傳統媒體,網站、網絡互動平臺等新媒體宣傳媒介,加強后勤文化宣傳,教育后勤干部職工,弘揚后勤精神,傳遞正能量,增強后勤人的價值認同感和心靈歸屬感。二是文化傳播,以文育人。2015年以來,有480余篇通訊在中國院校信息網、省后勤網等處報道,位列全省高校前四。近日,我校食堂首次登上央視《新聞聯播》。2016年《中國教育報》先后三次報道我處工作,2016年榮獲“全國教育后勤系統信息宣傳工作先進單位”稱號。同時后勤保障處精心打造精品視頻,制作后勤VCR、微電影,視頻《大數據擰緊餐桌上的“節流閥”》上央視新聞聯播并榮獲中國教育電視協會第七屆“視友杯”中國高校電視類、新聞類一等獎,微視頻榮獲全國高校“兩學一做”支部風采展示活動特色作品獎,微視頻“飲服工匠”獲揚州大學“中國夢、勞動美、幸福路”微視頻、攝影大賽一等獎。三是文化搭臺,服務唱戲。開展“美食文化節”、“宿舍文化建設月”、“樓宇文化建設月”等系列活動,改善樓宇軟硬環境,營造文明就餐氛圍,打造溫馨和諧的文明公寓;開展“與安全質量同行,共創文明工地”、“做文明教師,建文明園所,樹文明風尚”主題活動,維護校園良好秩序,提高教師的文明修養和服務水平。同時,開展“后勤精神學習大討論”,展現大美后勤人精神面貌,彰顯后勤發展的“魂”及進取的“精氣神”。
五、堅持以細節滿意為宗旨,服務育人暖人心
以細節打造為重點,堅持“四化一體”的服務理念,在服務能力提高上不斷用勁,持續發力。四化:精致餐飲文化。開設“教工服務窗口”、“教工就餐專區”及“共產黨員服務窗口”,推出“餐桌110”和“私人訂制”服務,將餐飲服務向人性化、個性化服務發展。溫馨公寓文化。建立學生公寓“全時服務”機制,發揮學生公寓管理系統的作用,落實重點、亮點、特點工作,加強公寓環境建設,提升宿舍文化品位,彰顯公寓服務特色。美麗物業文化。推進物業服務精細化、規范化管理,升級大學生活動中心服務類別,提升行政樓服務品質,提高樓宇環境質量,打造樓宇文化建設特色品牌。厚德醫療文化。加強醫德醫風建設,完善教職工健康體檢預約系統和網上查詢系統,改善醫療軟硬件條件,進行“三基”訓練,規范服務行為,提升服務技能,創新服務內容,開展教職工慢性病精細化管理等工作。一體:打造后勤文化品牌。飲食服務中心為揚州市社保局、消防支隊、供電公司、樹人中學、四季園小學等單位提供優質的餐飲服務。物業服務中心代管的揚達物業公司,全力推行精致服務和創新服務,加強成本控制,提高管理效益。醫療服務中心組織精兵強將成立揚馬志愿者團,積極參與揚州鑒真馬拉松賽的醫療衛生保障工作,得到市衛計委好評。學校與邗江區政府舉行合作辦學簽約揭牌儀式,共建附屬西郡幼兒園、附屬泰和幼兒園,揚大幼教品牌進一步向外輻射和拓展。
參考文獻:
[1]袁健.新形勢下高校后勤文化建設探究[J].高校后勤研究,2016(6).
[2]劉建峰,肖永春.探析高校后勤建設的著力點:后勤文化建設[J].高校后勤研究,2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