尉海元
摘 要: 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自實施以來,織金縣在確保營養餐這一惠民工程食品和資金雙安全的同時,不失時機地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實現生命與生命的和諧碰撞。現在,國家為了讓學生不缺乏營養,健康成長,投巨資在全國大部分義務教育學校實行營養餐計劃,這是一項民心工程、德政工程,是利國利民的大事。
關鍵詞: 德育資源 營養餐 農村小學德育教育
一、營養餐下部分學生的品德和行為偏差
從2012年春季學期開始,我們學校同其他學校一樣,實行了營養餐。
剛開始,師生們對營養餐感到十分神秘,有的說要天天喝牛奶,有的說要頓頓吃雞蛋,有的說要天天大魚大肉,有的說……
開學前一天,學校向各班下發了餐具:一塊長方形的不銹鋼大盤,上面有好幾格、一個不銹鋼小碗,此外還有筷子、勺子。學生第一次看到這種餐具,更加好奇,期待次日的營養餐。次日晨,我們學校的第一頓營養餐開餐了。一千多學生排成四列,每列長百余米,近20名工人從三個窗口向學生分發三菜一湯和米飯。炒洋芋、涼海帶、煎豆腐、米飯盛在大鋼盤里,白菜湯盛在小碗里。先取到的學生吃完后,后面的學生還未取到,一餐耗時近一小時。
以后一日三餐基本就以這些為主食,沒有大的變化,早點偶爾喝一點牛奶、吃一塊面包或包子饅頭,當然晚餐有點肉,極少地混在各種作料中,說是吃肉,更確切地說是感覺到有點肉味兒。
隨著時間的推移,學生對營養餐不再那么好奇,吃的就是家常便飯,不過如此而已。與“營養”二字差距較大,心里有一種莫名其妙的失望感。漸漸地,一些學生開始甩不銹鋼餐盤。樹林里、垃圾坑不時會發現餐具,就連農民在莊稼地里也會撿到不銹鋼餐盤,有的干脆賣給收破爛的。一學期還未結束,發放的餐具幾乎找不到,取而代之的是學生自買的飯盒。
由于每頓餐耗時近一個小時,且需要站隊,有的學生嫌費力,干脆不在食堂吃營養餐,到外面小餐館就餐。國家對每生每天補助10元,每頓3元多,學生一頓不就餐,就相當于糟蹋了3元,一天不就餐,就糟蹋了10元,一個學校幾十個學生甚至幾百個學生一天不就餐就糟蹋了千元、萬元,以此類推,全縣、全市、全省及至全國算下來一天是多少,一個月是多少,一個學期是多少,那肯定是一個不小的數字。開始是個別現象,漸漸地在外面吃的越來越多。有一頓在外面吃的,有幾頓在外面吃的,有幾天在外面吃的,有的甚至長期在外面吃。事前學生不向學校報告不吃,事后食堂煮熟,學生不吃只有浪費,這種現象讓人痛心。
二、如何做好營養餐下學生的品德行為教育
(一)要提高學生的思想認識。營養餐不是吃山珍海味,也不是大魚大肉,吃的就是家常便飯。先搞清楚營養餐是怎樣來的。幾年前,黨和國家領導人視察云南等邊疆少數民族地區,發現不少偏遠山區的學生距學校較遠,中午放學后不能回家吃飯,有的隨便帶點窩窩頭或是冷洋芋,就算是中午飯,有的純粹什么都沒有,眼睜睜地看著別人啃窩窩頭。這種場面深深地打動了領導人。領導人當時想,要是每個孩子都能吃上東西多好,要是每個孩子都能吃上熱乎乎的東西多好。不久,那個學校的學生都吃上了熱乎乎的飯菜。學生做夢都沒想到,自己在學校就能吃到比家里更好的東西,從此,學習勁兒更足了,家長們更沒想到,自己的娃娃讀書,國家還供吃,都說自己生在中國太幸福了。不久,云南省除縣城以外的所有學校,都全額免費享受到營養餐。這就是營養餐的來歷。
(二)要加強對學生的品德和行為教育。讓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要珍惜糧食,節約糧食,不亂倒飯菜;要孝順父母,孝敬父母,替父母著想,不亂花錢,要艱苦樸素,勤儉節約,要富日子窮過,要懂得“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的道理。要淡泊名利,要有遠大的理想。我們的首要任務是學習、學習、再學習,我們不是來享福的。要做優秀的中學生,要做將來有作為的人,對國家有用的人。
(三)要教育學生知恩圖報,有感恩的心。天下無免費的午餐,現在的學生不但有免費的午餐,還有免費的早、晚餐,學生突然衣食無憂,還有點兒不適應,導致思想上、行為上出現偏差,各科老師一定要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反復做學生的思想工作,讓他們明白:營養餐既普通又不普通,說它普通,它的確不是山珍海味,而是家常便飯,說它不普通,它并不是一般的家常便飯,而是黨和政府的一顆溫暖之心,是黨和政府執政為民的又一體現,是愛民餐,是母親飯。黨和政府實行營養餐的初衷,就是要讓每個學生一天吃三頓飯,頓頓有吃的,不能讓有些學生冷一頓、熱一頓、飽一頓、餓一頓,飯菜多樣,天天吃飽,不缺營養,健康成長,快樂學習。前面出現的不良思想和行為都是不正確的,都有愧于黨和國家,都辜負了黨和國家對我們的關愛之心。學生要有感恩的心,滴水之恩,當涌泉相報,要好好學習,將來報效祖國,決不辜負黨和政府對我們的養育之恩。
(四)學校要盡全力改善食堂環境,加強營養餐方方面面的管理工作。要從源頭管好,不浪費一粒糧,讓有限的營養餐發揮最大的作用。學校應積極爭取上級的支持,投資建設好學生營養餐的食堂餐廳。一是加強食堂衛生、安全管理,做到吃得干凈,吃得放心。二是學生就餐有固定的餐桌,有地點吃飯,不至于抬起餐盤找不到位置。三是有效利用好資金,采購優質的米面和新鮮的蔬菜,做出可口的飯菜,讓學生食而有味,不至于吃一小點就倒。四是安排教師輪班值勤,對學生的浪費現象抓現形,給予適當教育和處罰,讓學生嚴格遵守就餐紀律。五是學校、班主任除對學生加強經常性教育外,還要加強與學生家長的溝通,要求家長參與對學生的勤儉節約教育,不給學生多的零花錢,使學生養成勤儉節約的習慣。只有這樣,才不會造成鋪張浪費,國家的營養餐計劃才會落實好,才有利于學生的健康成長。
(五)其他方面。1.為營養餐添加感恩教育佐料。全縣中小學充分利用國旗下的講話、班(團)隊活動、“五老”人員宣講等,憶苦思甜,對學生進行感恩教育,教育學生感謝黨和政府的關愛,感謝老師的呵護,懂得用心去愛、去幫助身邊的每一個人。如今走進校園,常常會聽到孩子們“吃上營養餐,就得好好學習,將來回報祖國、回報社會”之類感恩的話語。
2.為營養餐添加節儉教育佐料。全縣中小學十分重視環境育人功能,強化食堂文化建設,“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浪費猶如河缺口,節約好比燕銜泥”等標語隨處可見,開辟餐養餐宣傳專欄,開展“節約光榮,浪費可恥”主題教育活動,多形式地向學生普及傳統文化精髓,引導學生從自己做起、從身邊的小事做起,增強社會責任感,爭做節約的表率,各中小學師生的精氣神均有很大的提升。
3.為營養餐添加養成教育佐料
全縣中小學注重學生養成教育融入營養餐的實施之中,就學生排隊打飯、文明就餐等習慣的養成嚴格要求,正確引導,強化訓練,通過召開“養文明習慣,做文明學生”的主題班會,確保教育的實效性和持續性,讓學生從思想意識到行動爭做文明學生,學校面貌發生很大的變化,無論是環境衛生還是文明習慣都給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覺。
4.為營養餐添加健康教育佐料。全縣中小學認真貫徹落實健康第一的思想,結合實施營養餐這一契機,合理編制營養餐食譜,加強學生健康教育,通過班會、宣傳專欄、電子屏幕等教給學生科學的飲食方法,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培養良好的衛生行為,提高自我保健意識和能力,養成文明的生活習慣,為終身健康打基礎。
參考文獻:
[1]馬戀,邵忠祥.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餐亟待立法[J].中國教育學刊,2015(01).
[2]陳端春,楊冬.我國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生營養餐問題研究[J].輕工科技,2015(05).
基金項目:2015年甘肅省教育科學規劃課題《農村中小學營養餐實施過程中德育滲透實踐研究》課題批準號GS[2015]GHB0621的階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