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天婧
摘 要: 南京師范大學泰州學院人文傳媒學院作為學校學風示范基地建設的先驅,將習近平同志講話中的“做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時而化、因勢而化”的觀點引入學風建設工作,在學風建設實踐中取得了豐碩的成果。本文從“三因”視角探討了人文傳媒學院學風建設的具體舉措,提出了對學風建設的建議,以期對其他文科學院的學風建設工作提供借鑒。
關鍵詞: 學風建設 工作體系 基地評建
一、引言
學風,簡而言之,指學習的風氣和氛圍。學風是學生學習態度、面貌、作風、效果的綜合體現,也是學生學習過程中的心理和行為表現。學風不僅可以潛移默化地感染和影響學生的學習習慣和學習行為,而且可以轉化為精神驅動力,提升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優良的學風可以使學生逐漸確立優良的價值觀念、保持堅定的意志、規范自我的行為方式,并對學生的成長成才具有極大的推動作用。對于高校而言,學風是高校辦學立本的關鍵,抓好學風建設是高校保證教學效果、提升教學質量、培養優質人才的保障。在這樣的背景下,南京師范大學泰州學院開展了學風示范基地的評選工作,人文傳媒學院成功申創,在學風示范基地建設過程中,學院將學風建設工作與黨和政府的政策、方針緊密結合。2016年12月7日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時而進、因勢而新。要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規律,遵循教書育人規律,遵循學生成長規律,不斷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1]人文傳媒學院將習總書記的“三因”方針引入學院的學風建設,使學風建設工作特色顯著、成果豐碩,對于其他同類文科學院具有一定的參考和借鑒價值。
二、人文傳媒學院學風建設的具體舉措
(一)因事而化
1.化“單打獨斗”為“齊抓共建”
為了充分發揮黨員在促進學風建設中的引領示范作用,學院在“黨建帶團建”實踐活動的基礎上,先后開展了“共產黨員亮身份”、“黨員示范寢室”等活動。首先,將學院教師黨員和學生黨員的專業、接受咨詢項目、聯系信息通過微信、QQ群、黨員明信片等方式公布給廣大學生,要求黨員在收到學生的咨詢信息、求助電話時第一時間給予學習或生活上的幫助,如學生黨員本人解決不了,可以將信息發送至學生黨支部群尋求幫助,也可以向相關老師尋求幫助。學院通過此類活動的開展,不僅為廣大學生解決了實際的困難和問題,而且使學生逐漸形成了“有困難找黨員”的意識。其次,學院極為重視學生黨員在廣大學生群體中的滲透、影響、教育作用,努力使每一位學生黨員在日常學習生活場所中發揮旗幟效應,營造良好的學習氣氛。一是要求學生黨員在生活、學習等方面起到先鋒模范作用,嚴格要求自己、規范自己的一言一行,時刻保持共產黨員黨性的先進性、奉獻性、無私性。二是要求學生黨員努力學習、勤于鉆研,不斷提高自己的專業技能和知識水平,感染并帶動周圍的同學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在專業學習、社會實踐中不斷突破自我。三是開展“一對一”幫扶工作,每位學生黨員聯系一個幫扶對象,幫助其解決生活、學習中的疑難問題,特別是幫助幫扶對象解決專業學習中的問題,引導幫扶對象提高學習興趣,督促其盡快步入學習正軌,充分發揮學生黨員在學風建設中的“傳、幫、帶”作用。
2.化“制度他律”為“學生自律”
制度約束可以保證良好的秩序,但無法真正意義上實現學風建設的主旨——發揮學生在學風建設中的主體作用、激發學生學習的主體自律意識是學院學風建設的主要任務。學院學風建設小組每月召開一次學風專題會議,向班主任和學習委員傳達上月各班的學風檢查情況和本月學風建設的主題和相關事宜,由學習委員協助班主任一起在班上召開學風建設主題班會,學生通過親身參與學風建設主題班會和各類學風評比活動,可以切實感受到學院學風建設的濃厚氛圍,從而開發學習潛力,提高自主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和自我管理能力。各班以班級為單位組建學習答疑小組、學習幫扶小組有針對性地輔導“學習困難戶”,營造濃厚的“比學趕幫超”學習氛圍。這些措施不僅使遲到、早退、曠課等違紀現象明顯減少,而且調動了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推動了班級學風和學院學風的建設。
3.化“階段作秀”為“根本內秀”
“學風建設”是一項長期性、連貫性的學生工作,短期的學風基地建設工作不能根本性地解決學風建設的疑難問題,真正激發學生的學習主體意識,挖掘學生的“根本內秀”才是促進學風建設的關鍵。學生學習主體意識主要表現在自主學習、主動學習、創新意識和實踐意識等方面[2]。在學生工作中要營造學術氛圍,發揮科學研究的目標牽引作用,重視學習交流平臺的方法指導作用,發揮學術創新平臺的價值驅動作用,拓展社會實踐平臺的成長促進作用,進一步增強學生的學習主體意識。學院針對漢語言文學專業的學生成立“教與學”科研興趣小組,鼓勵學生參與教師課題研究,指導教師定期對小組成員進行項目調研、問卷調查的數據統計、學術論文的撰寫等培訓。號召廣大教師指導學生參與學科競賽和科研立項,從而激發廣大學生創新學習的意識。學院積極為廣播電視編導、播音專業藝術類的學生提供電視臺、廣播站、影視公司等實踐基地平臺,全面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創新創業意識。
(二)因時而進
1.學風建設與課堂教學“水陸并進”
課堂教學是學風建設主抓陣地,課堂學習氛圍、課堂出勤率也是學風情況的主要體現。為了營造良好的課堂學習氛圍、保證課堂出勤率,學院建立了輔導員、班主任、學習部成員、學習委員的“聯動查課機制”,動員一切可以動員的力量,保證每班每天均有人進入課堂。所有人員查課記錄必須實時反饋至學習委員群、班干群,由班委第一時間通知班主任和班上相關同學,真正實現了“日查日報”。與此同時學院學工辦每月制作學風情況簡報,通過QQ群傳送給各班班委和班主任,對符合學生手冊曠課時數的學生進行相應處理,處分級別較低的由班主任進行批評教育,情節嚴重的由年級輔導員和學工副書記進行“單獨輔導”。在2016學年—2017學年第一學期,截至2016年12月9日,學院共計查課532次,查遲、曠課100余人次。廣播電視編導、播音與主持藝術類專業學生遲到、曠課率大幅度下降。
為了提高學生的課堂學習質量,促進學風建設與課堂教學的有效結合,學院先后開展“無手機課堂”、“學風競賽月”等活動,選擇1403班與1503班作為無手機課堂試點班級,上課前5分鐘,學生將手機放入講臺前手機收納袋中;下課后,再自行拿回。該活動效果較好,學生上課效率得到提高,課上學習氛圍明顯活躍。同時學院每學期開展一次“學風競賽月”活動,檢查各班上課和晚自習出勤情況(主要包括曠課、遲到、早退等),給予出勤率較高的班級以班費獎勵。這大大增強了學生的集體榮譽感,也充分調動了他們參與學風活動的積極性,進而促進了良好學習環境和學習氛圍的構建。
2.學風建設與宿舍文化“齊頭并進”
宿舍是大學生學習生活的重要場所。以宿舍學風建設為抓手,營造溫馨、整潔、融洽的宿舍氛圍,形成積極向上的宿舍學習風氣對于學風建設具有巨大的推進作用。學院將學風建設與宿舍文化相結合,通過開展“優良學風寢室”、“文明寢室”等評比活動,把學風建設引入寢室文化建設,將宿舍文化氛圍、學習風氣、宿舍課題研究小組等作為評比的考核內容,通過比賽的形式讓宿舍全體成員齊心協力、爭先創優。同時每周學院學工辦會組織輔導員、班主任走進學生宿舍一次與學生交流溝通,了解學生需求、宿舍情況、學習風氣等情況。在為學生排憂解難的同時督促學生加強良好舍風的創建。學院通過宿舍文化建設活動的開展不僅營造了良好的宿舍生活環境和學習氛圍,而且真正實現了以舍風帶學風,以學風促舍風的“齊頭并進”的發展態勢。
3.學風建設與德育教育“高歌猛進”
成功的學風建設精髓在于被教育主體的心理認同,要取得被教育主體真正的心理認同,離不開德育教育的引領。德育教育又分為道德觀念教育和道德情感教育,道德觀念教育中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教育對于大學生而言尤為重要。列夫·托爾斯泰曾說:“理想是指路明星,沒有理想,就沒有堅定的方向,就沒有生活。”大學時期是大學生“三觀”形成和樹立的關鍵時期,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主流意識觀念和遠大的理想信念是學院一直秉承的教育理念。學院先后邀請了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教授、優秀畢業學子為學生做報告,激勵和鼓舞廣大學子樹立遠大和高尚的信念,在漫長、曲折的學習道路上披荊斬棘。
德育教育中的道德情感教育有助于引起大學生的情感共鳴,產生道德主觀認同感,主動以道德標尺要求自己,規范自我的行為,進而促進學風建設。因此,為了提高學風教育的實效性,必須增進輔導員、班主任與學生的情感交流,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進而獲得學生的心理認同。學院要求班主任每學期與班上學生至少一對一聊天一兩次,了解學生的生活、學習狀態,與學生建立良好的師生互通關系,真正成為學生心目中的“自己人”。在這種平等、真誠、溫暖的師生關系中,學生不再認為自己處于被教育主體的地位,對于老師的“教誨”不再存在抵觸和逆反心態,而逐漸轉化為聆聽和踐行。
(三)因勢而新
1.借專業教育之契機
專業教育是學風建設的基本要求,職業規劃是專業教育的拓展延伸。學院以專業教育、職業規劃為契機,邀請人文傳媒學院院長、各教研室主任、就創業中心負責老師為學生召開專業教育和職業規劃講座,使學生了解所學專業的專業特點、課程設置、就業去向等情況,激發學生學習專業知識的熱情,指導學生掌握專業知識,引導學生做好職業生涯規劃和學習發展規劃。通過學院開展“專業教育講座”、“職業生涯規劃大賽”、“給未來自己的一封信”等活動,學生樹立正確的學習觀念、端正學習態度、明確職業目標,提前做好大學的學習規劃。
2.借新媒體之輿情陣地
結合當前網絡新媒體的興起趨勢,學院借網絡新媒體之宣傳平臺,廣泛開展學風建設宣傳。充分利用微博、微信、公眾號、QQ等網絡新媒體形式,進行信息傳播、環境熏陶和教育影響。學院現已開通人文傳媒學院公眾號,組建人文傳媒學院班主任群、班干群、學習委員群、生活委員群、家校聯系微信群。通過群消息實時反饋學院課堂、宿舍動態,學院領導、年級輔導員隨時掌控全院學生的實時動態,同時學院極為重視與家長溝通平臺的建設,在新生入學時建立班級家長微信群,通過微信群實時反饋學校動態、學生學習情況,便于家長了解學校政策、學生在校情況。同時,學院微信公眾平臺通過推送“優秀學子的點滴”、“學生黨員的風采”為廣大學生樹立青春榜樣,激勵他們向優秀學子學習,不斷完善與提升自我。
3.借新舉措之洪荒之力
學風建設是一項長期、系統的工程,不可能畢其功于一役。要實現學風建設的實效性和長期性,離不開有效措施的長期執行。學院根據本院實際情況,建立雙向“三維、四空間”學風建設模式。雙向“三維”的“一維”即“學校-學生-家長”,另“一維”即“輔導員-任課教師-班主任”,雙向“三維”學風建設模式的構建促進了學校與家長的聯系溝通,通過家長與學校的共同監督、引導、促進,使學生不斷成長、成才。同時加強任課教師與輔導員、班主任的溝通,充分做好學生課堂學習情況的反饋工作。與此同時學院還明確了管好四個空間的任務,四個空間是指課堂、宿舍、校內公共場所、網絡,重點是課堂和宿舍。通過“三四舉措”切實聯合一切可以聯合的力量、管理一切可以管理的空間,逐步推進學風建設的長期性、有效性、可行性。
三、結語
學院通過“因事而化、因時而進、因勢而新”的系列學風建設舉措,在學風建設中切實發揮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思想引領作用;黨員、優秀學子的朋輩影響作用,輔導員、班主任的管理育人作用;家庭成員的監督教育作用,真正實現了他律和自律相結合、課內和課外相結合、學校與家庭相結合、線上與線下相結合、價值引領與情感教育相結合。在學風示范基地的建設工作中取得顯著的成效,無論是課堂出勤率、任課教師教學效果的反饋還是學生自我管理的成效都取得了較好的成績,為學生成長、成才創造了良好的學風環境,開創了學風建設的新局面。
參考文獻:
[1]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EB/OL].http://www.moe.gov.cn/jyb_xwfb/s6052/moe_838/201612/t20161208_291306.html,2016.12.08.
[2]賈效明.發揮學生在學風建設中的主體作用[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0(1):60-61.
[3]譚洪波,張俊婷,趙永吉.高等院校學風建設現狀調查研究[J].遼寧行政學院學報,2016(3):78-81.
[4]袁世斌,潘光林.地方高校學風建設特征及建設途徑初探[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2(19):5-6.
[5]王瑩.普通高校二級學院如何有效地推進學風建設[J].湖北師范學院學報,2015(4):127-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