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小欽


摘 要: 作為心理學領域的一個重要理論,近年來圖式理論被應用于外語閱讀教學研究中,取得了顯著成效,并對閱讀教學的改進具有重要指導價值。但大多數研究對象為本科生,少有研究者關注高職學生。本研究采用定量研究方法,對某高職學院的100名學生進行圖式理論指導下的英語閱讀教學實驗,結果顯示經過一個學期的教學實驗后,實驗班學生的閱讀水平明顯高于控制班學生。說明圖式理論同樣適用于高職學生,尤其對提高學生的形式圖式和內容圖式尤為有效。
關鍵詞: 圖式理論 英語閱讀教學 實證研究
一、引言
(一)高職英語閱讀教學存在的問題
閱讀教學是高職英語教學中重要的一環,但一直存在一些問題。一方面,由于生源因素導致高職學生英語基礎相對較差。一些學生存在詞匯缺乏、語法混亂、閱讀技巧生疏、閱讀習慣不良、文化背景知識匱乏等一系列問題,導致對英語心存畏懼。另一方面,閱讀教學仍以詞匯和語法習得為主,忽略背景知識的傳授,缺少深層語義、修辭結構、文體結構的挖掘和理解,閱讀技能操練有限。學生往往能讀懂字面意思,卻無法理解文章的深層含義。
(二)圖式理論與閱讀教學
圖式理論將圖式視作具體事物或事件經概括后的抽象化信息,這些信息單位構成了知識。人們學習新知識時,依靠激活記憶中已存在的圖式認出已有知識,并通過已有知識和新知識交互作用和融合,形成新的知識結構,即新的圖式[1]。
常見閱讀模式通常有三種:自下而上(bottom-up)的被動解碼模式,自上而下(top-down)的主動猜測模式,以及通過這兩種模式共同發揮作用的交互作用模式[2]。交互作用模式認為閱讀時,讀者受到文本信息的刺激,激發已有知識,自上而下地對文章進行主動推測;根據已有知識理解文章,自下而上不斷校正自己的推測,進而獲得新知識。該模式實質上就是基于圖式的閱讀模式。
圖式理論將圖式分為三類。語言圖式主要指語音、詞匯、語法和常見的銜接連詞等語言知識;內容圖式是與文章主題相關的背景知識;形式圖式則是文章的篇章結構、修辭和文體等方面的知識。目前英語教學普遍比較重視語言圖式的教學,而忽略另兩種圖式[3]。
(三)相關研究
國內外已有不少學者開展了圖式理論指導下的英語閱讀教學研究。多數研究結果顯示圖式理論對英語閱讀教學具有較好的指導作用。
國外學者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研究圖式理論對閱讀理解的作用,并開展了圖式理論指導下的教學法研究。Johnson的研究顯示,內容圖式有助于提高閱讀理解的效率和生詞猜測的準確性[4]。Carrel的研究發現接受了篇章知識和閱讀技能培訓的學生,比未進行培訓的學生,能回憶起更多文章相關內容[5]。Goodman認為閱讀教學效果取決于教學中是否充分調動學生與篇章內容有關的背景知識[6]。
國內學者對圖式理論研究直到20世紀末才陸續開始。這些研究多探討如何將理論應用于實踐,實證研究偏少[7]。實證研究方面,李平、齊萌率先將Goodman的實驗移植到中國,以本科英語專業學生為實驗主體,發現建構和激活圖式對于提升閱讀理解能力的重要性[8]。王娜的實驗進一步表明內容圖式的構建和激發能更有效地提高本科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9]。章玉芳、吳蓓發現對初中生而言,語言圖式的建構最為重要[10]。王穎(2008)和龐俊萍(2014)的實驗都以高職學生為實驗對象,發現語言圖示對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最重要,且高職學生對提高語言圖式的教學活動最期待[11][12]??梢姡瑢φZ言基礎相對薄弱的學生而言,提高閱讀能力的關鍵仍是豐富和激發語言圖式;而內容圖式則對語言基礎相對扎實的學生更重要。從上述研究可發現,高職學生的英語水平確實更薄弱。
值得注意的是,國外學者的研究中幾乎沒有以中國學生為研究對象的;國內學者多以義務制和本科階段的學生為主,針對高職學生的實證研究數量并不多[12]。因此,針對高職學生開展實證研究,對強化高職英語閱讀教學效果有較大價值。
本研究擬通過實驗驗證:(1)圖式理論指導下的英語閱讀教學方法,同樣適用于高職學生;(2)圖式理論不僅能強化教學效果,還能豐富學生的語言知識、文化背景知識和篇章結構知識。
二、方法
(一)研究對象
本研究的實驗對象為浙江工商職業技術學院2015級應用英語專業2班和3班的學生,共4個小班100人。其中50人為研究者日常授課的學生,作為實驗班。另兩個小班分別由兩位教師授課,作為控制班。
(二)研究工具
本研究包括課堂教學實驗和兩次測驗。兩次測驗試卷均包括4篇來自CET-4的閱讀文章,共20題。前測試卷包括13道語言圖式相關題、4道形式圖式相關題和3道內容圖式相關題;后測試卷則是14道、4道和2道。測驗收集到的數據均采用SPSS19.0進行定量分析。
(三)實驗過程
期初對全體實驗對象進行前測,結果顯示兩類班級的總分和三類圖式題的平均分都較接近,p>0.05,不存在顯著性差異(表1)。說明實驗前,所有學生的閱讀水平和策略無明顯差異,可作為實驗對象。
在15周的教學過程中,實驗班教師采用圖式理論指導下的閱讀教學,控制班使用傳統教學方法(重點放在詞匯和語法的講解與操練,課文結構的理解和內容翻譯上)。使用的教材為《21世紀大學英語讀寫教程2》,學習內容為5個單元共10篇文章。期末進行后測。
三、結果
后測的分數(表2)同樣使用獨立樣本T檢驗,比較總分和三類圖示題得分。
對比兩班前后測的總分可見,經過一個學期的教學實驗,控制班總分的均值提高了6分,實驗班提高了14分,是控制班的2倍多。兩班總分均值比較,p=0.003<0.05,存在顯著性差異。因此,兩種教學方法都有助于提高學生英語水平。但實驗班的進步更明顯??傮w而言,圖式理論指導下的教學方法比傳統方法更有效。
對比每一項圖式相關題的得分,不難發現,在形式圖式方面,控制班的后測均值反而有微弱降低,實驗班的后測均值比前測提高了2分左右。兩班后測均值比較,p=0.001<0.05,存在顯著性差異。如以往研究所顯示,圖式理論在提高學生形式圖式上,有著傳統教學方法無可比擬的優勢。
同樣,在內容圖式方面,盡管兩類班級的均值均有所提高,但實驗班提高更多。比較兩班后測均值,p=0.018<0.05,存在顯著性差異。這也驗證了以往研究結果,圖式理論在建構和豐富學生的文化背景知識和提高學生利用背景知識理解文章的能力上更有優勢。
在語言圖式方面,筆者發現了和以往大多數研究不一致的結果。盡管兩個班的后測均值均比前測有所提高,且實驗班提高更多,但p=0.081>0.05,不存在顯著性差異。這說明對于語言知識而言,圖式理論和傳統教學方法差異不大,各有優勢。
四、討論
(一)研究結果討論
1.有效強化高職英語閱讀課堂教學效果
實驗結果顯示在圖式理論指導下,實驗班學生的英語閱讀水平相較于控制班顯著提高,說明該方法對高職學生同樣有效。從傳統的以教師為中心單向輸入,向師生通過圖式互動的課堂轉變,更能激發學生的主動性和參與度,有助于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2.提高形式圖式和內容圖式效果顯著
在語言知識教學方面,圖式理論相較于傳統教學方法,雖略有優勢,但并不明顯。這與筆者最初預測相悖,與很多研究結果相異。這或許說明于高職學生而言,傳統教法在語言知識的傳授上仍是非常有效的。不能僅因為部分人的批判,或為了采取新的教法,就全盤否定傳統教法。
但是,在豐富學生的文化背景知識、篇章結構和文體知識方面,圖式理論顯然有著不可比擬的優勢。這也是符合高職學生的學習特點的。高職學生的抽象思維和邏輯思維相對較差,更適應具體的、實踐操作性較強的學習內容。圖式理論恰好通過喚醒學生已有的知識,將抽象化和邏輯化的新知識有了具體而形象的參考依據,既減輕了他們對新知識的恐懼,又避免了讓學生僅靠抽象的邏輯思考理解掌握新知識。此外,高職學生的知識面普遍比較狹隘,語言學習難免涉及多樣化的政治、文化、科技、社會話題。圖式理論能幫助學生發現新舊知識背后的聯系,幫他們將那些看起來與生活毫無關聯的信息,真正落實到生活現實中。
3.有效提高學生的閱讀水平的策略
在后測中,同樣的限時閱讀,控制班有更多學生無法按時完成題目,導致試卷無效。實驗班同學不僅按時完成,而且分數提升顯著,表明他們的閱讀策略和解題能力都有了顯著提高。
(二)圖式理論對高職英語閱讀教學的啟示
在日常教學中,教師可有意識地將圖式理論應用于教學中,尤其要發揮其在提高學生文化背景知識、篇章結構和文體知識、修辭知識方面的獨特優勢。
講授內容圖式時,教師可有意識地引導學生根據標題和文章主題猜測文章內容,并通過閱讀檢驗。教師還可采用類比教學法、經驗分享法、視頻展示等方法,引導學生將文章背景知識與現實生活結合,以更好地理解背景知識,進而更好地理解文章。這不僅能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策略,還有利于培養理論結合實踐的能力,拓寬學生的知識面。此外,圖式理論還可以和其他教學模式相結合,豐富內容呈現方式。隨著翻轉課堂教學法的出現,教學中可以結合微課,通過多感官刺激,多樣化呈現圖式,以激發學生頭腦中的圖式。更可鼓勵學生課外搜索資料,課內分享,強化合作學習能力。
講授形式圖式時,可先利用不同文體的范文,向學生介紹基本文體知識,示范不同文體的結構。教學時再引導學生根據已有知識,判斷不同文章的體裁,培養文體識別能力。還可在教學中通過句子結構分析、篇章結構分析等方法,啟發學生透過字面理解作者隱藏在句子背后的含義。這些練習能讓學生感受到語言的魅力,激發學習興趣。
對于語言知識教學,教師不妨整合傳統教學方法和圖式理論指導下的教學方法,揚長避短,采取諸如類比法、讀音法、前后綴構詞法、同義近義詞比較法、聯想法、圖片記憶法等方法,提高學生學習單詞的興趣,并通過這些方式培養學生的猜詞能力。
五、結語
此次教學實驗發現,圖式理論為高職英語閱讀教學提供了新的視角,對提高高職學生英語閱讀水平有較好的效果。在構建學生的形式圖式和內容圖式方面,更有獨到的優勢。教師可以嘗試結合傳統教學方法和圖式理論,幫助學生建構圖式,培養良好的閱讀策略,提高英語學習的信心和興趣。
參考文獻:
[1]Rumelhart. D. E.. Toward an Interactive Model of Reading[J]. Attention and Performance 6, 1977: 573-603.
[2]黨朋驊.圖式理論在大學英語閱讀教學中的應用[J].湖北函授大學學報,2014(17).
[3]崔春燕.圖式理論在大學英語閱讀教學中的應用研究——以全新版《大學英語綜合教程》為例[D].青島:中國海洋大學(外國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2009:1-4.
[4]Johnson, Patricia. Effects on reading comprehension of building background knowledge[J]. TESOL Quarterly, 1982, l6(4): 503-516.
[5]Carrell, P. L.. Facilitating ESL reading by teaching text structure[J]. TESOL Quarterly, 1985(19):81-92.
[6]Goodman, K. S.. On Reading[M]. Porstmouth, NH:Heinemann, 1996:82-83.
[7]陸世雄.圖式理論與中國英語閱讀教學研究二十年[J].廣西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8(12):107-111.
[8]李平,齊萌.從圖式論看閱讀前導對中國學生英語閱讀理解的作用一一份實驗報告[J].解放軍外國語學院學報,1999(5):59-61.
[9]王娜.圖式理論在大學非英語專業大學生閱讀中的作用[D].吉林:吉林大學(外國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2011:25-30.
[10]章玉芳、吳蓓.圖式理論在初中英語教學中的運用[J].基礎英語教學,2012,14(1):14-17.
[11]王穎.圖式理論在高職英語閱讀教學中的應用[D].上海:上海外國語大學(英語語言文學),2008:59-60.
[12]龐俊萍.高職學生對已經于閱讀教學中圖式理論應用的期待及實證教學[J].海外英語,2014(10):239-240.
基金項目:浙江工商職業技術學院2013年科研基金項目:基于圖式理論的高職英語閱讀課堂教學設計和實驗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