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馨元 王冰 賴智晨 宋瑞清 張子揚(華北電力大學 北京 102206)
乒乓球運動的不同賽制對于各類人群社會影響力的分析與研究
□ 張馨元 王冰 賴智晨 宋瑞清 張子揚(華北電力大學 北京 102206)
本文將乒乓球運動比賽賽制分為以下幾類:分別為青少年賽制、學區賽制、教工賽制和老年社區賽制。通過用文獻資料法和數理統計法對以下不同賽制進行分析研究,并重點對學區賽制進行剖析,以研究不同賽制的活力及對各類人群影響力,從而達到優化和構建新型賽制的目的。
乒乓球運動 賽制 各類人群 社會影響力
作為一項比賽的規則及具體安排,賽制的設計與規劃是民間乒乓球比賽策劃與組織的核心。乒乓球比賽由于參賽選手的年齡性別文化不同以及地區間的差異等,演繹出各類符合當地特色的賽制。這里我們按照年齡把賽制分為青少年賽制、學區賽制、教工賽制和老年社區賽制。為增強賽制的生命力并完善和優化各類賽制,我們將針對以上四類賽制做出分析,并著墨于學區賽制,找出各類賽制的活力所在及其背后所反映的共性,并探討它們對不同人群的影響。
2.1、研究對象
以華北電力大學乒乓球選項課的學區賽制、青少年賽制、教職工賽制、內蒙古自治區老年乒乓球比賽賽制為研究對象
2.2、研究方法
(1)文獻資料法。
通過中國知網CNKI查閱了20余份碩博論文、各大體育學院學報、期刊和大量有關不同乒乓球比賽賽制的相關資料。
(2)訪談法。
走訪了16位北京市各高校乒乓球課的專家教授和社區乒乓球教練員,發放專家問卷20份,回收20份,回收率100%,為本文提供了強大的理論依據。
(3)問卷調查法。
對華電北農的乒乓球選項課的學生發放問卷200份,青少年運動員發放問卷50份,華電教職工發放問卷100份,老年乒乓球愛好者發放150份。共計500份,回收480份,有效回收率96%。
(4)數理統計法。
收集整理近些年來大一大二乒乓球選項課7個班測試賽的有關資料,并對所獲得數據采用SPSS for windows22.0統計軟件以及Excle對所收集的相關數據統計處理。
3.1、學區賽制
(1)學區存在賽制及其共性。
為響應“健康中國2030”規劃號召,全國普通高校乒乓球選項課通用的教學賽制為課堂積分賽制及學校測評賽制。該賽制采用分組交叉淘汰及積分制規則,積分按照《全民終身學習乒乓球同級賽計分表》劃分,達到1200分即可申請段位,申請段位后積分清零。此外,很多高校還開展了“新生杯”、高校交流聯賽(例如“華農杯”、“五四杯”)等供乒乓球愛好者交流和切磋的平臺。
這些比賽均采用了分組循環交叉淘汰的規則,提高了比賽的競爭性、挑戰性和觀賞性,在保證比賽公平性的基礎上極大地激發了同學們的比賽熱情和積極性,提高了學生參與率及乒乓球比賽的參與度與推廣度。且淘汰賽占用時間少,提高了課堂效率和教學質量。
參賽人員多為年齡18-20歲的全國高校乒乓球班成員。據不完全統計,每校大約有25個乒乓球班,每班約30人,每校約750人,適用范圍為全國范圍。測評賽每校約有30-50人左右參賽。
(2)賽制弊端及其變革。
目前賽制尚存在一定弊端,如參賽人數不能超過32人,賽后上報的信息填表流程十分繁瑣等。因此,為提高運動員的整體水平和競爭意識,意對積分賽進行分組分層次的變革。每次比賽后,按照積分排名,A組后兩名降至B組,B組前兩名升至A組;A組設兩個種子球員,其余人抽簽決定比賽對手;B組不設種子,比賽順序及對手全由抽簽決定。
(3)數據分析。

表1 班級成績OLAP多維數據集
根據班級排名用SPSS20.0所做的該班級OLAP多維數據集如表1所示,由此可見,運動員的發揮并不是很穩定,班級整體水平較高,且方差較大,班級內各成員之間水平尚存在一定差距。
以上數據反映出,經過教師的深入指導及學生的反復練習,大部分學員暫處于分化階段,可采用完整練習法進一步鞏固提高。有少數學員仍處在泛化階段,需要進行徒手、分解、節奏與多球等因材施教的分解教學法,使基礎較差的學員在短時間內較快掌握正確的動作技能,提高乒乓球水平。
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反饋情況了解學生的技術水平和各項技術動作掌握所處階段,從而找出適合于本階段的教學方法,使學生的乒乓球技術水平顯著提高,各項技術進入動力定型階段。
(4)教學改革。
①分層次教學理念
分層次教學旨在通過模塊教學和精英管理提高學生各方面技能和老師教學質量。體能測試,小球臺,測試賽等多模塊融入教學中提高了學生的體質與乒乓球水平;考取段位證書,學習裁判理論,提高了學生乒乓球的各項能力;老師注重科研能力,不斷創新,提高了教學質量。
②考取段位證書的積極意義
由SPSS20.0分析數據如表2所示,可以看出,顯著性p<0.5,故打積分賽對體育成績有積極影響,可以幫助獲得高分成績。上述數據有效地說明打積分賽不僅活躍了課堂氛圍,還提高了同學們的乒乓球技術和素養。

表2 班級積分賽對體育成績的影響
(5)社會影響。
乒乓球比賽不但增強了學生的體質,而且提高了學生的心理素質和意志品質;打球,裁判與組織比賽等多元化工作,活躍了課堂氛圍,使得同學們全身心地投入乒乓球運動中,各項乒乓球技能也都得到有效的提升。
隨著乒乓球班級積分賽的參與度和推廣度的提升,賽制也在不斷變革與完善,分層次有競爭性的賽制表現出了較強的活力,值得推廣。
3.2、青少年比賽現狀及分析
(1)賽制現狀。
我們分別以全國各大知名青少年比賽為例,對青少年賽制當下情況進行分析。研究表明比賽大多按年齡性別劃分組別,第一階段小組循環賽,第二階段同名次選手再分組循環。且比賽一般除正式競技項目外,還額外定制趣味活動如親子賽和擂臺賽,選手們既可以通過活動享受樂趣,又可以通過比賽有所收獲。
(2)賽制分析。
總的來說,青少年比賽賽制較為完善。采用循環賽制和分組賽制,充分利用比賽時間和場地,讓參賽選手在比賽中有更多的機會與同水平選手切磋和交流,更加有效地評判選手的實力。
我們發現,選手們在自身技能達到一定層次后會自發地尋找更高等級的比賽,由社區比賽到區體委比賽,層層向上推進,以找到合適的對手,提高自身的乒乓球技、戰術水平。
(3)社會影響。
中國廣大青少年體質問題是全民關心的熱點,很多青少年缺乏主動的體育鍛煉意識,沉迷網絡游戲,體質健康水平下降。而乒乓球比賽以其易學有趣且訓練成本低的特點,深受廣大青少年的喜愛,孩子們的體質也大大提升,健康快樂地成長起來。
3.3、教職工比賽賽制分析
(1)競賽規程。
目前社會上存在的教職工比賽的參賽人員為在職教師以及學校工作人員。比賽通過設立種子組、不同組的隊伍進行交叉淘汰、隊伍升降級等形式以確保比賽的公平和趣味。先通過小組循環賽,決出組內名次;其次進行交叉淘汰賽,決出比賽名次;最后根據比賽名次決定各個隊伍的升降級。
(2)比賽形式。
采用五場三勝制,為男女混合賽制。一個隊由8名選手組成,隊伍里的每一名成員均應與組內其他隊伍成員進行比賽,且每人只能上場一次。比賽順序為:男子單打,女子單打,男子雙打,女子雙打,男女混合雙打。
(3)社會影響。
目前普及的賽制讓教職工們在比賽中體驗個性的張揚與集體的配合,注重于激發成年人的運動興趣和對乒乓球的喜愛,也影響和指導他們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態度。
在國務院印發的 《關于加快發展體育產業促進體育消費的若干意見》中,已將全民健身上升為國家戰略。教職工比賽積極配合國家政策,營造了重視、支持、參與體育的社會氛圍,符合國家大力支持發展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體育項目的理念。
教職工比賽賽制源于如今競技體育的正式比賽中使用的賽制,對其進行強化,將參賽選手從三人擴大到八人,且每名參賽選手都有上場的機會。比賽的對陣編排方式也提高了戰略布局的可能性,增加了比賽的樂趣。人們對這種賽制熟悉度高,有更多參與機會和樂趣,有利于賽制在推廣和接受。
3.4、老年社區賽制
當下中國正在經歷人口老齡化和老年人口高齡化階段,隨著平均壽命的提高和社會發展的需要,老年人的身體健康成了社會關注的重點。相對于頭年僅有的慢跑,散步,登山乒乓球運動被越來越多的老年人喜愛。
(1)總體特點。
①以內蒙古乒乓球老年活動為例
內蒙古自治區老年乒乓球比賽賽制符合老年人的身體狀況和年齡結構,使老年人通過乒乓球比賽互相交流,鍛煉身體,并且吸引了眾多退休人員的參與,豐富了老年人的業余生活。與此同時,老年人乒乓球比賽的組織與管理直接由老年體協承辦,具有針對性也保證了比賽的公平公正。
②城市與農村的老年體育
城市老年人口體育鍛煉效應的社會學研究點出我國城市老年人體育鍛煉現狀:健身場地逐漸固定,項目及形式多樣化;鍛煉堅持性增強,時間較為固定。參與鍛煉的老年人數量日漸增多但鍛煉質量不高。
農村老年體育則存在參與鍛煉的積極性不高、體育設施器材少、運動場所不夠規范、沒有專業人員指導等問題。
(2)社會意義。
老年人進行體育鍛煉可提高自身身體素質,更好地享受晚年時光。而有一個健康的身體可以減輕家庭經濟負擔,在很大程度上減少家庭醫療費用支出。同時,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減少政府的醫療支出,減輕社會經濟壓力。最后,老年人參加體育鍛煉符合我國全民健身和終身體育的政策號召,為提高我國國民體質做貢獻。
4.1、各類賽制對不同人群的影響
學區乒乓球積分賽采用淘汰賽制建立了一個以班級為單位的技術切磋的平臺,讓同學感受到比賽和打球的樂趣,激發了學生們學習乒乓球的興趣,提高了教學質量;青少年乒乓球比賽讓孩子們更多的遠離網絡游戲,體質得到了加強,提高體育意識,健康快樂成長;教職工比賽激發了教職工對乒乓球的興趣,增強教職工的體質并與全民健身緊密聯系,比賽影響和指導了教職工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態度;老年乒乓球比賽,讓老人們進行體育鍛煉,提高自身身體素質,可以減少國家政府醫療支出,減輕社會經濟壓力。
4.2、學區賽制的分析與解剖
學區賽制擺脫了原有一成不變的賽制規則,其獨一無二的賽制規程給予了乒乓球比賽很強的生命力。我們通過對比數據,分層次教學不僅可以照顧到學生們的差異,其內含的競爭機制也促進學生們在交流與溝通中不斷挑戰和超越自我。另外,數據還表明,采用考取段位證書和裁判理論知識等多模塊訓練和的班級期末成績要遠遠高于未采取的班級,這在一定程度起到輔助教學的作用。
[1]曹瑩.陽光體育背景下廣西中學生運動會比賽項目設置的研究[D].廣西民族大學,2014.
[2]教育部:2010年全國學生體質與健康調研結果公告1EB/OL2.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官方網站:http://www.moe.edu.com
[3]宋鋒.青少年體育鍛煉中主觀幸福感與運動習慣的關系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1.
[4]溫嬌,馬倩.內蒙古自治區老年乒乓球比賽賽制及影響因素分析[J].內蒙古民族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3,(01).
G846
A
1006-8902-(2017)-11-Z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