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研討主題:在少先隊創新活動中實現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
特邀嘉賓: 上海市靜安區第一中心小學大隊輔導員 朱莉敏
欄目主持人:顧岫蔭
主持人:上海是一座國際大都市,靜安區又是這個大都市中海派文化體現較為集中的地方。作為現代化國際大都市中的一所名校,靜安區第一中心小學為什么要堅持開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
朱莉敏:我校是陳鶴琴先生實施“活教育”的實驗基地,一直與時俱進地繼承和弘揚陳先生的“活教育”。為了堅守陳先生“一切為兒童”的育人理念,多年來,在上海和靜安區國際化發展的進程中,我們始終堅持引導隊員們“做中國人,做現代中國人”,因為中國人是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根基上成長起來的。學校為實現自己的教育追求,努力踐行與生活同步的當代“活教育”,堅持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來延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基因,引領隊員們憑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這張名片走向世界,讓他們在現代社會多元融合的全球化生存環境中,成長為我們所期望的“現代中國人”。
為了這份不變的教育情懷和美好的教育追求,我們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與“小公民教育”計劃相融合,設計了立足于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小公民”系列活動。這一活動共包含“中國小公民”“民族小公民”“世界小公民”“未來小公民”這四大板塊,分四年實施。
隊員們跟著志愿輔導員學越劇
主持人:你們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作為“國際靜安”的立身之本,讓隊員們的文化基因有了根。但為什么選擇“小公民教育”作為進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切入點呢?
朱莉敏 :公民是指具有一個國家的國籍,并根據該國法律規定,享有權利并承擔義務的人。怎樣使中國的“小公民”具有良好的素養,承擔起未來中國建設的義務?“小公民教育”十分重要。在“小公民教育”活動中,我們以隊員們喜愛的少先隊活動形式,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的多種元素有機融合,來培養他們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悅納和認同,用中華民族數千年積累的文化精髓來滋養“小公民”,塑造他們的中國靈魂,使他們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浸潤中成長起來,從而在心靈中和行為習慣上都打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烙印。具體做法是:一是從小培養隊員們具有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我是中國人”的文化意識、文化認同;二是引導他們在“小公民教育”實踐活動中,接觸和了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萌生主動學習和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責任意識,培養小主人態度,在文化的認同中培養做好公民的愛國情感,為努力成為具有民族責任感的中國公民做準備。這是我們選擇“小公民教育”融合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出發點,也是落腳點。
身著少數民族服飾的隊員正在民族村學寫少數民族文字
身著漢服的隊員們演繹中華民族的傳統禮儀
主持人:你們怎樣從海派文化的視角把“小公民教育”活動做出特色、做成品牌,又巧妙地在其中融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朱莉敏:在習近平總書記大力倡導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背景下,我們在進行“小公民教育”系列活動的策劃時,既考慮抓住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共性,又注重體現學校的個性,因此設計思路上突出了這三個關鍵詞組:尊重多元、不斷創新、發揚個性。
尊重多元。海派文化的特點是“海納百川,兼容并蓄”。因此,在宣傳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同時,我們不摒棄世界文化和現代文化,而是指導隊員古為今用、洋為中用,大力弘揚世界優秀文化共同的向上向善的內容,引導隊員們在接觸世界多元文化的過程中,進一步意識到“中華文化”的魅力。
不斷創新。勇于創新是海派文化的又一特點。少先隊活動形式多樣,又多為隊員們自主設計、組織和開展,其與優秀傳統文化的融合,不僅有助于教育實效性的體現,更能提高隊員的自主意識和文化認同感。因此,不斷創新少先隊活動的形式,注重隊員自主體驗和探索,是我們實現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又一個著眼點。
發揚個性。海派文化是植根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合中西方文化形成的富有獨特個性的文化。順應時代發展要求,我們要培育的是博古通今的富有個性的隊員。為此,我校“小公民教育”活動的原則之一是理解和尊重每個“小公民”,挖掘其潛能,發揚其個性,在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過程中,尊重每一位隊員的興趣愛好,引領每一位隊員的個性發展。
主持人:你校在80多年文化教育底蘊的基礎上,以海派文化的現代視角開展的“小公民教育”系列活動,一定獨具特色。我很想了解你們是怎樣具體實施這一活動的?
朱莉敏:我們主要通過兩大板塊的少先隊活動來實施“小公民教育”。首先,是“中國印象”活動。該活動的教育目標是在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認同中激發隊員們的愛國熱情。為此,我們把著力點落在了“全方位了解祖國”上,強調在文化認同中激發“中國小公民”的愛國情懷。
2014年年底,我校舉行了“中國印象——中國小公民迎新嘉年華”活動。我們營造了這樣一個氛圍——伴隨著激蕩的古樂,身著漢服的隊員們翩翩起舞,演繹著中華民族的傳統禮儀;一幅長達15米的書法長卷緩緩展開,展示了一個個代表中國印象的書法漢字——長城、長江、布達拉宮……30分鐘的啟動活動,讓隊員們了解了偉大祖國從古至今在人文、科技、藝術和體育等方面的顯著成就,唯美的畫面配上師生精彩的表演,將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演繹得絲絲入扣。之后,3個小時的校園游園活動在39個精心布置的、充滿中國文化氣息的體驗場館里展開。隊員們走進一個個活動室,參與巧手染坊、老上海旗袍鋪、“筷”樂大比拼、生肖賀元旦等體驗活動,著實過了一把“中國癮”。
其次,是“最炫民族風”活動。這個活動的目的是幫助隊員理解并踐行“協力牽手各民族,同心共承傳統文化”。2015年10月,我校“最炫民族風”活動拉開帷幕。隨著倒計時結束,學校操場上響起了“最炫民族風”樂曲。7位 “小歌王”帶領全校師生和嘉賓邊歌邊舞。整個儀式緊緊圍繞“友善”這一核心價值觀,分為“底蘊深厚”“友善好客”“能歌善舞”和“祖國統一”四個主題徐徐展開。在以“愛我中華”為主題的數字故事環節中,播放了少數民族同胞們用自己民族的文字寫下“愛我中華”四個字的視頻,詮釋著各民族人民對偉大祖國的熱愛。在“友善好客”“能歌善舞”環節中,隊員們演繹各民族的風俗習慣——蒙古族的敬酒歌、維族的新疆舞、佤族的摸你黑……儀式最后,一百名身穿各色民族服裝的隊員和輔導員一起涌上舞臺,一幅由輔導員和隊員現場即興創作的巨幅山水畫《愛我中華》在舞臺中央緩緩升起,隊員們的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此次游園活動還開辟了涵蓋56個民族內容的44個各具特色的少數民族體驗館。隊員們在其中可以品嘗藏族的酥油茶,欣賞維吾爾族的手工掛毯,參加鄂倫春族的狩獵活動……大家一起感受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魅力。
百名身穿各色民族服裝的師生伴著《愛我中華》音樂載歌載舞
主持人:這樣的大型活動,你們是如何準備的?
朱莉敏:我們把每次的“小公民教育”活動分為兩個部分:啟動儀式,引導隊員們概覽優秀文化;游園活動,則讓他們近距離地實踐和感悟。就拿“最炫民族風”活動來說,為了讓隊員們充分了解各民族的多元傳統文化, 少先隊大隊部引導隊員們開展了5堂以“友善”為主題的少先隊活動課 :第一課時,播放以往我校隊員與少數民族小伙伴交流互動的錄像,在看一看、議一議中喚起隊員們了解各民族文化的興趣;第二課時,進行“愛拼才會贏”少數民族地圖拼圖大賽,在拼一拼、玩一玩中增強隊員們對我國是個多民族國家的整體感知 ;第三課時,開展“歌王爭霸賽”,在唱一唱、跳一跳中激發隊員們深入了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熱情;第四課時,進行“金牌主持人大賽”,鼓勵隊員們以喜聞樂見的形式介紹各民族的文化特色,在說一說、演一演中對各民族文化有較為系統的了解;第五課時,舉行“我手寫我心”活動,引導隊員們制作明信片、手繪書簽,在寫一寫、畫一畫中表達“團結各民族小伙伴共同發展”的愿望。最后,全校隊員策劃并參與“最炫民族風游園嘉年華”活動。
主持人:朱老師以所在學校開展的“小公民教育”系列少先隊活動為例,向我們詮釋了在上海這樣的國際大都市里,在海派文化的背景下,他們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與少先隊活動相結合的創新思路和實踐成效。他們的做法為少先隊輔導員同行提供了如何在不同區域文化背景下,開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范例,也為大家打開了讓校本特色文化教育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共榮共生的發展思路。
歡迎更多的少先隊輔導員像朱老師這樣走進“岫蔭會客廳”,與大家交流、分享少先隊工作的經驗。聯系電子郵箱是2847302856@qq.com。下期,我們將一起走進吳越文化、江南文化發源地浙江,與那里的少先隊工作者交流、探討。
(欄目編輯 李滄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