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現在很多高校藝術設計專業課程學習過程中存在著一種“拖延”現象,這種現象如何解決,本人嘗試結合時間管理法則,在書籍裝幀設計課程的授課前、中、后過程中做好合理規劃,制定好時間節點,有效利用評價與獎勵機制進行了教學改革嘗試,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具有一定的可借鑒性。
關鍵詞:時間管理;藝術設計;教學改革
國內藝術類考試在高中階段劃歸為文科,所以藝術設計類教師及學生都欠缺一定的邏輯思維和統籌的經驗,普遍存在“拖延癥”,平時大量時間將白天當黑夜過,期末忙得將黑夜當白天過,突擊趕作業,趕出了數量卻犧牲了質量。本人針對這一問題嘗試在書籍裝幀設計課程中引用時間管理法則,多維度地參與安排教學活動,有效地解決了“拖延癥”的問題,取得不錯的效果。
時間管理法則是指通過事先規劃和使用一定的技巧、方法與工具實現讓時間靈活有效運用,從而實現個人或組織的既定目標。時間管理研究已經有了相當長的歷史,主旨都是在有限的時間里能夠高效的、保證質量的完成工作任務,這與高校教學工作的目標是不謀而合的。
嘗試在本科階段的專業課程學習過程中加入時間管理法,讓學生合理規劃管理、有效地利用時間,這其實也為他們將來的職業生涯發展提供了很大的幫助。
一、 時間管理法則在書籍裝幀設計課程中的教學改革嘗試過程。
(一) 明確目標——明確書籍設計課程的學習目標
課程的總目標是培養學生的書籍裝幀設計實踐操作能力,具體目標是通過本課程的學習可以獨立完成一本書的裝幀結構形態設計和書籍封面內文設計,同時熟練掌握InDesign軟件。
(二) 明確重點——明確書籍裝幀設計課教學重點內容
以我校書籍裝幀設計課程為例,教學的重點:①可動手制作書籍,了解書籍結構的相關知識;②軟件的學習;③根據所學能夠表達出自己的創意想法的三個核心內容。
(三) 劃分任務階段——明確每個重點內容的實施步驟
第一階段書籍結構的了解。用1周時間進行手工制作書籍裝訂結構。用2周時間利用所學制作家庭相冊。
第二階段InDesign軟件的學習共4周時間。從初識軟件到獨立使用軟件完成設計作品,安排作品集日歷制作、學校招生簡章和一本小說的排版裝幀設計主題作業。
第三階段發揮創意階段為2周,利用掌握的書籍結構,學軟件,結合自己的創造能力設計立體書。
(四) 制定時間表——明確每部分內容的時間節點和評價標準,是時間管理規則中的核心部分
1. 明確每部分作業的時間節點
具體到教學過程中的三部分是以作業任務分配給學生的,時間表制定以作業為準。每部分時間節點以周為單位,各項任務根據難易程度制定好時間節點,難度低的1周為節點,難度大的2周為節點,在前一任務完成節點前布置好后一個任務,保證時間的有效利用和銜接順暢。
2. 評價標準
時間管理法則應用到藝術設計課程的一個核心問題就是要評價環節,結果既要反映學生對課程的理解情況,又要讓教師及時調整教學進度安排,是教學相長的關鍵。如:我校的書籍裝幀設計課程評價分數構成是平時成績占20%,課業作業占80%。可以用課業作業總分80分除以6組作業等于每組作業分數為15分。根據學生能力不同,準時提交以標準15分滿分打分,不能按時但在最后時間截點前提交的按12分滿分評價,后續學生可以再次交作業,來取得更高分數。
(五) 細化分解法——將課程任務分解到每周的課程中
每周制訂教學計劃,第一天就明確說明學習任務、將達到的目標,學生會根據目標來衡量自己的學習效果,上進的學生會向這個目標努力看齊。后進學生可以用這個目標督促自己達到這個目標。
二、 時間管理法則引入課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項
(一) 要根據實際情況保持靈活性。時間規劃不宜過滿,留出應對各種干擾和無法預料事件的時間。
(二) 將學生不能夠盡善盡美地完成所有任務視為常態。學生因為第一次接觸課程內容,理解能力和動手能力又千差萬別,不能片面地追求按時完成教學任務,而不重視教學效果,造成本末倒置。
(三) 獎賞機制的建立。事先與學生約定好獎勵機制,并于結課時兌現。各階段不吝嗇對學生的肯定,讓他認識到自己的進步,以激勵后續學習。
三、 課程實踐總結
將時間管理法則用于書籍裝幀課程后,各層次的學生都給予了積極的反饋。
(一) 先進的同學,為客戶設計相冊并得到認可,將課上作業轉化為商品。
(二) 后進的同學,提高了學習積極性,遇到問題主動尋求解決方法,盡量追求作業的完美。
(三) 大部分學生能夠跟上時間安排的節奏,最后在結課反饋時也第一次感受到了不用熬夜完成作業的成就感,緊張有序地完成了課程的任務,收獲頗豐。學生也很自信地說:“能夠掌握軟件使用,可以設計出自己想要的作品”,“在其他課程需要裝訂作業的時候能用上所學的裝訂方法”,“有其他專業同學評價自己的作品和書店里賣的書是一樣”的認可。所學的內容能夠學有所用,這就達到了最初的教學目的。學生表示能很好地理解時間管理的好處,避免了“拖延癥”,有條不紊地完成了課程作業,在以后的學習工作過程中也會使用到時間管理的方法。
需要改進的方面:
(一) 課程初期,學生會有抵觸心理,不理解為什么要分階段完成作業,這就需要教師做好溝通工作。
(二) 在執行初期遇到了評價標準傳遞不清晰,學生出現了逆反抵抗情緒,教師課下進行溝通,說明情況后,學生表示理解。
通過在藝術設計課程中引入時間管理法則后,有效地避免了學生學習任務多的時候出現畏難情緒,學生的學習效率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同時,這也需要任課教師具備時間管理能力,結合課程目標、重難點內容,合理安排進度計劃,利用時間管理的方法提高教學質量,保質保量地完成課程任務。本人同時在其他的專業課程學習中也融入了時間管理法則,效果都很明顯,這種實踐教學改革嘗試是符合當下普通本科院校的藝術設計專業教育向實用化、實踐化方向發展的。
參考文獻:
[1]嚴正.管理者勝任素質[M].機械工業出版社,2007:32-33
[2]李婧杰.引入藝術設計類課程資源的蒙古族民間美術特點分析[J].赤峰學院學報(漢文哲學社會科學版),2015-05-2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