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漫子
“誰愿意當‘皇帝誰當‘皇帝,誰愿意當‘大臣誰當‘大臣”
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輝煌的紫禁城落成。近600年過去,這座世界上最大的宮殿,正變成中國年輕人眼中的“網紅”和向世界展示中華文明的重要窗口。
11月8日,美國總統特朗普中國之行的第一站就“選”在了故宮。然而有心人發現,特朗普的專車并沒有進入紫禁城——中美兩國元首夫婦用“電瓶車+步行”的方式,游覽了這座美麗的宮殿。
把外賓專車“攔”在宮門之外,正是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的提議。曾經,午門的正門是外國貴賓的“專屬通道”。來故宮的買票觀眾只能從午門兩邊的小門排隊進入。這意味著,每年能走大門的觀眾僅有700~800批次,而兩旁的小門處卻總是排著長長的隊。
“一次,一位從東北來的老大爺,到了就跟我們商量。他說,我一輩子就來一次故宮,我得像過去的皇帝一樣走中間的大門進去。”目睹這一幕的單霽翔問自己,“究竟公共服務設施該從管理的角度出發,還是應以服務對象為中心?”
受后者需求的觸動,故宮決定將午門打開。“不僅如此,我們還下決心,要讓所有貴賓和來賓都步行走到故宮博物院。對于貴賓來講,這能夠豐富他們的體驗,對于故宮來說,也保護了文化資源。”
于是故宮多了一條公告:“所有機動車一律不能穿行開放區。”這意味著,從此,外賓專車將一律被“攔”在午門之外。
今天,當游客再次走進故宮時,想走哪個門可以自由選擇。“誰愿意當‘皇帝誰當‘皇帝,誰愿意當‘大臣誰當‘大臣。”單霽翔說。
為了讓游客在參觀前三殿、后三宮時告別“趴在窗戶”“臉貼玻璃”才能看到殿內陳設的“尷尬”,博物院研發采用了LED冷光源進行殿內照射,在解決殿內照射的同時,確保對藏品的損害降至最低。
單霽翔解釋道,由于故宮是木結構建筑,里面陳列的是兩三百年前的文物,為防止藏品老化,長期以來不敢接入電線和電源進行照明,所以殿內一直是黑的。為了給游客一個參觀的好心情,博物院經3年研究,研發了LED冷光源照射技術。
“在2016年的博物館日,我們點亮了紫禁城。”從此,六大宮殿第一次有了人工照明,也徹底告別了“趴窗”游覽的尷尬。
而讓年輕人開始關注到這座古老宮殿的,還要追溯到“每日故宮”App和數字故宮社區。
在“每日故宮”里,用戶將于每天早晨收到一條“萌萌噠講述嚴肅歷史”的圖文藏品信息,日積月累收藏下來,就能得到一個豐富的“掌上故宮博物院”。網民們在驚喜中被圈粉,他們留言說,“故宮開始調皮了”。
“我們用數字技術讓養心殿‘活起來,讓傳統文化的元素‘活起來,潛入日常生活,成為他們的生活方式。”單霽翔說。
在耗時3年4個月建成的數字故宮社區內,來訪者不僅能夠與“朝中重臣”自由對話,全方位沉浸式把玩珍貴文物,甚至還可以去皇帝的后寢殿里溜達。故宮玩起了文化與科技的跨界,不僅將AI、VR技術應用在“數字養心殿”中,“皇帝很忙”“門海”“Q版韓熙載”等故宮萌趣表情,以及結合故宮建筑結構特點的三維游戲《觀宮》等創意,也深受年輕人青睞。
為了滿足人們“將博物館文化帶回家”的愿望,博物院還“玩轉”了宮內的藏品元素,將其開發為9170種文創產品。
好的文創產品是歷史性與時代性、思想性與觀賞性、科學性與藝術性、學術性與趣味性的完美結合,要替人們發現需要,并滿足需要。“當人們需要手機殼,我們就提供480種不同樣式的手機殼。手機需要充電了,我們就拿出印有‘正大光明字樣的充電器。我們還給手機配上了朝珠耳機。因為有人評論說,戴朝珠打電話才有皇帝的感覺。”單霽翔打趣道。
于是,朝珠變耳機、門釘變箱包,還有紫砂套裝、龍袍、披肩、傘、襪子、跳棋、月餅、“朕就是這樣的漢子”折扇……故宮儼然成為一種生活方式。年輕人不時被“故宮文案”“故宮段子”逗樂,忙不迭下單。
今年是單霽翔在故宮掌門的第六年,幾年來他一直希望做到“讓觀眾滿意”。“總書記說了,讓收藏在禁宮里的文物、陳列在廣闊大地上的遺產、書寫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來。”在單霽翔看來,這個“活起來”就是讓珍貴的文物活在當下,活在百姓的生活當中,健康地走向未來。
“也只有這樣才能實現我們的一個愿望——把一個壯美的紫禁城完整地交給下一代。”單霽翔說,在永樂皇帝手中建成紫禁城那年是1420年,再過3年就是他600歲的生日了,我們希望那個600歲的紫禁城更加壯麗。“你要呵護它,要尊重它。每一塊磚,每一片瓦,它不是死的,它是歷史的沉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