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隨著老齡化時期的到來,成年殘疾人的生活問題愈演愈烈。不同于傳統成年障礙者主要依靠政府財政補貼時期,越來越多的障礙者趨向于就業維持生計,但效果甚微,出現財產流失、人身攻擊等情況。而財產信托作為一種財產管理制度,其長久性、靈活性等特點,能夠幫助殘疾人管理財產同時,保證未來生活穩定,同時美國及我國臺灣地區的殘疾人信托制度更能使殘疾人財產得到管理,同時保障人身監管,對于我國成年障礙者財產信托制度具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 成年障礙者 慈善信托 保險信托 強制信托
作者簡介:吳夢瑤,國際關系學院。
中圖分類號:D632.1 文獻標識碼: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7.11.139
一、 成年障礙者財產信托的必要性
(一) 信托財產管理的特點
我國《信托法》第2條,將信托定義為“委托人基于對受托人的信任,將其財產權委托給受托人,由受托人按委托人的意愿以自己的名義,為受益人的利益或者特定目的,進行管理或者處分的行為。”由此可知,信托是一種基于“信任”基礎,以財產轉移為核心,由他人代為進行財產管理并以受益人利益為目的的一種財產管理增值行為。其與公司制度、代理制度不同之處在于其具有長久性、靈活性以及免稅政策。
1. 長久性
信托關系一旦成立就一直存在,除按照協議解除或者出現法定解除條件,委托人不能隨意終止信托關系。即使受托人、受益人發生變更,信托關系不隨之發生改變,當受益人變更時,受益權可隨之變更,亦可交由與其最初受益目的相同的其他情況繼續存在。故而信托財產作為一種財產管理制度,對于成年障礙者非常合適。
2. 靈活性
信托行為本質是一種合同行為,遵循意思自治原則,因此委托人與受托人雙方可以通過合同約定,自行決定信托的目的以及條件,對于成年障礙者來說,既可以選擇教育目的也可以是生活目的,成為障礙者的可靠保障。
3. 免稅政策
信托的免稅政策是一種國際通行政策,如加拿大、美國通過遺產信托的避稅行為。盡管信托的免稅政策在我國目前還沒有完全落實,但這一趨勢為必然。免稅政策對于成年障礙者財產信托制度,一方面可以鼓勵更多的委托者參與其中,另一方面也可以減少受益人的財產支出,進一步減輕成年障礙者的負擔。
(二) 信托財產制度的法律保障
信托制度的發展是財產管理“三駕馬車”制度中的重中之重,也是成年障礙者財產保障的首要制度。現今我國內地對于信托的法律有《信托法》、《慈善信托管理辦法》、《信托公司管理辦法》以及《信托登記管理辦法》,相較于我國臺灣地區,其種類以及內容過于寬泛。臺灣地區在“信托法”基礎下,規定了信托業務的實施細則、標準與種類,與之相應又分別規定不同種類的具體信托業務實施細則與監督管理辦法。如《法務公益信托許可及監督辦法》、《公共治理與社會發展業務公益信托許可及監督辦法》、《文化公益信托許可及監督辦法》、《教育業務公益信托許可及監督辦法》等。
二、臺灣地區成年障礙者財產信托現狀
(一)公益財產信托制度
2000年12月臺灣地區頒布“內政業務公益信托許可及監督辦法”,本著“一輩子照顧、無所不在的保護、全方位的服務”宗旨,從法律層面開始了公益信托。第一,臺灣地區殘疾人公益財產信托的受益者是具有“殘疾人證明”的群體,一般沒有固定特殊指向;第二,殘疾人公益信托制度委托人一般為社會捐助,與財團法人捐助不同,其手續簡單,只需委托人與受托人之間達成一致完成合同即可;第三,殘疾人公益信托財產的處置不受限制,也沒有設置辦公場所或雇用員工的嚴格規定,可以節省管理成本。 第四,在稅收制度方面,殘疾人公益信托因為具有公益和信托兩種性質,因此在稅收層面減免較多,從另一層面鼓勵公益信托發展,減輕政府財政支出;第五,臺灣地區運用公益財產信托方式,先后為殘疾人增設了居家護理、友善訪視、康復服務、心理咨詢、庇護訓練、技藝陶冶、日間托育等社會福利照顧服務, 在教育和就業方面,通過“教育業務公益信托許可及監督辦法”等專門規定,對各級學校殘疾人入學、企業錄用殘疾人方面規定了“等額錄用制度”。
(二)保險財產信托制度
保險財產信托制度,顧名思義,兼具保險制度和信托制度雙重功能。臺灣地區殘疾人保險財產性托制度主要目的是為了控制和預防不可預料或不可抗力的事故對殘疾人所造成的損害,而預先對各種可能的補償做出的長期規劃。 與殘疾人公益信托不同,保險信托的受益是保險金,即我們通常購買保險的結果。但與保險制度相比,其優點在于不僅可以以“共同團體”的形式分攤消化殘疾人因遭遇意外不測所導致的損失,也是對殘疾人尤其是行為能力稍微欠缺殘疾人的能力彌補。具體規定如下:
第一,保險財產信托制度受托人為“中央信托局”信托部、交通銀行、大眾銀行等12家金融單位,不定期或定期免費為殘疾人提供各種形式的保險信托,同時臺灣地區對參與保險信托的殘疾人按殘疾程度不同予以補貼,鼓勵殘疾人積極參與保險信托;第二,臺灣地區通過設立監察人制度對殘疾人對保險財產信托組織進行監管,對市場進行一定監督。其主體多為臺灣地區具有公信力的社會團體,如“中華民國智力殘疾人家長總會”、“中華民國殘疾聯盟”等,通過監察人的高度公信力,彌補保險信托業務中委托人、受托人、受益人之間的“信任”問題;第三,殘疾人保險財產信托不同于殘疾人公益財產信托,其對委托人財產要求不高,且可以預先為受益人(殘疾人)安排獨立財產,保障日后受益人的經濟安全及日常生活所需,有效避免保險制度下殘疾人領取保金不能有效管理運用的問題發生;第四,同公益財產信托一樣,保險財產信托同樣可以申請相應的稅費以及保險費減免,對于受益人,要比其他受益方式同樣條件下受益更多。
(三)強制財產信托制度endprint
信托制度的本質在于委托人與受托人雙方的合意,而強制財產信托則是需公權力介入,對殘疾人財產進行強制信托。具體規定如下:第一,因為公權力的介入,故強制財產信托的受益人(對象)需為行為能力或財產管理能力欠缺的智力、精神障礙者,這些障礙者不能通過其自我的意思表達對自己財產進行管理;第二,強制財產信托的信托財產包括受益人的自有財產及尚未繼承的財產,目的是為了保護智力、精神障礙者在繼承財產后,不因家人照管的缺失以及財產管理能力的欠缺而不能長久生活;第三,鑒于信托本質為民法中意思自治的體現,因此強制財產信托并不是凡是智力、精神障礙者都予以強制信托,若障礙者與家屬同居,且能證明家屬對其可以合理照顧,此時不予強制信托;另外,強制財產信托通常由殘疾人家屬、鼓勵機構、福利保障主管部門以及檢察官聯合向當地法院申請,由法院經審查決定是否對障礙者實施強制財產信托,故,盡管強制財產信托是公權力介入的一種特殊信托,但其啟動條件需欠缺行為能力障礙者的相關人員聯合提出,很好地平衡了公權力與殘疾人權益保障。
三、成年障礙者財產信托制度設計
通過對上文美國及我國臺灣地區成年障礙者財產信托制度的分析,可將成年障礙者分為兩類,一類是肢體語言障礙者,此類障礙者心智齊全,具有一定民事行為能力,即能夠通過自己意思表示對財產進行管理、支配;另一類是智力、精神障礙者,此類障礙者屬于無民事行為或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對自己的財產難以管理,且通常有監護人對其進行照管。不同類型的成年障礙者所適用的財產信托制度不同。
(一)肢體、語言障礙者
對于肢體、語言障礙者,在實際生活中多為就業人員,屬于有一定經濟來源的群體,但是所謂的經濟收入,人均也只有3000元,對于需要康復、醫藥的障礙者遠遠不夠。同時,成年障礙者無論是教育程度還是自我保護能力,在社會群體中都處于中下水平,易發生財產流失、丟失,不能物盡其用以及突發事件出現生活身體困境的現象。因此,對于肢體、語言障礙者,可以對自己的財產進行保險信托,在財產得到妥善管理同時,保障自身經濟安全,預防突發事件帶來的不幸。而信托公司開展的保險信托制度,需與保險公司合作,并由中國銀行監督管理委員會監督,相應的信托財產應專款專戶,由銀行保管。
(二)智力、精神障礙者
對于智力、精神障礙者,因為本身民事行為能力的欠缺,大多有家庭成員或者社區居委會的監護照看。但實際中監護多基于身體的照管,財產管理則處于輔助地位,此外由于我國監護制度監管的欠缺,實踐中的監護多流于形式,這對本就屬于身心障礙的人無疑是雪上加霜。更有甚者,對于此類有繼承財產的成年障礙者,或哄或騙,侵占財產。因此,對于此類障礙者應采取強制信托,對其財產進行管理,并通過監察人制度,定期或不定期檢查財產現狀,結合美國監護信托制度,以財產信托為中心,一旦被監護人財產轉移至監護人,監護信托便成立,受托人便應履行監護人職責,管理好委托人財產以及其他監護事務。換言之,通過強制信托制度,輔之以監察人制度,對我國監護制度進行管理與完善。此類信托的特點為對人的責任重于對物的責任,在對障礙者經濟安全予以保障的同時,亦保障其身心安全,一定程度上維護社會秩序的穩定。
具體來講,首先,此類信托制度因本身具有公權力介入,故必須為法定信托制度,即每個信托公司設立的前提條件需有“具有成年障礙者強制信托這項業務”;其次強制信托受益人需為沒有監護人或有監護人但由其親屬、所在地居委會或村委會、檢察院聯合向法院提出申請,統一通過向中國信托登記有限公司備案審查的智力、精神障礙者,并由法院指定監察人對強制信托財產進行定期或不定期的監察,該監察人可由中國信托登記有限公司擔任;最后,對于強制信托制度的信托公司,需落實一定的稅收減免,以便進一步鼓勵信托公司積極主動發展強制信托業務。
此外,除了對以上兩類成年障礙者的不同財產信托選擇,所有成年障礙都可受益于慈善信托制度,信托公司應當開展不同類型的慈善信托業務,如殘疾人教育、障礙者輔助設施等,通過慈善信托,將社會團體的財產用于殘疾人福利救濟,相較于保險基金、捐款捐物更具有長久性與靈活性。
四、 結語
殘疾人作為社會群體一員,理應與社會融合,而不是隔離居家式扶養,且應與正常人一樣在經濟、就業等方面享有平等權利。但是正因為殘疾人行為能力、財產管理能力的欠缺,往往成為影響其生活,阻礙其康復的利劍,在自然災害頻發的今天,在老年社會逐漸到來的今天,殘疾人更是比其他群體面臨生活與經濟的困境。成年障礙者財產信托制度可以從財產和監護兩方面為殘疾人提供生存保障,但因中國內地信托產業的發展現狀以及福利水平限制,短期內并不能像美國、我國臺灣地區那樣對殘疾人信托制度詳細規定。短期來看,應盡快落實發展2017年7月出臺的《慈善信托管理辦法》,由信托公司牽頭,增加慈善信托業務種類,提高其知名度,并由政府通脫對慈善信托的稅收減免政策,鼓勵個人、企業積極參與,從實踐中不斷完善各種具體慈善信托業務的制度,先在一定程度上緩解沒有穩定經濟來源的殘疾人生存現狀,進而在《民法典》編纂過程中,考慮強制信托與監護制度的結合,保障精神、智力障礙者的生活條件,最后再由信托公司與保險公司聯合發展保險信托制度,為一部分障礙者的未來生活計劃作出保障。
注釋:
臺灣地區殘疾人財產信托制度及對大陸地區的借鑒.福建論壇(人文社會科學版).2008(10).
潘秀菊.人壽保險信托所生法律問題及其運用之研究.元照出版有限公司.2001年4月.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