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部分地方以犧牲環境為代價獲取經濟增長,加上環境保護政策體系的不完善,監管、處理、打擊、宣傳、教育力度不夠,導致環境污染日益嚴重。浙江省委十三屆四次全會上,作出了“五水共治”的重大決策,開始全面推進臭河、黑河、垃圾河整治以及聯動推進治污水、防洪水、排澇水、保供水、抓節水各項工作。但在環境保護工作推進過程中,基層干部及環保、水利等部門工作人員思想認識上的不足,頻繁出現職務犯罪蔓延的苗頭。本文探討了職務犯罪的原因及特點,以及預防對策。
關鍵詞 “五水共治” 職務犯罪 環境污染
作者簡介:黃曉蓮,浙江省松陽縣人民檢察院。
中圖分類號:D630.9 文獻標識碼: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7.11.144
隨著一些地方經濟的高速發展,環境污染日益嚴重,部分地方只顧眼前,不斷以犧牲環境為代價獲取經濟增長,加上環境保護政策體系的不完善,監管、處理、打擊、宣傳、教育力度不夠,導致環境污染日益嚴重,影響廣大人民群眾生活幸福感,生活質量不斷下降。面對資源約束趨緊、環境污染嚴重、生態系統退化的嚴峻形勢,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各方面和全過程,努力建設美麗中國,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
2013年初,針對浙江省多地環保局長被“邀請”下河游泳事件,浙江以“重整山河”的雄心和壯士斷腕的決心,在省委十三屆四次全會上,作出了“五水共治”的重大決策,開始全面推進臭河、黑河、垃圾河整治以及聯動推進治污水、防洪水、排澇水、保供水、抓節水各項工作,打響鐵腕治水攻堅戰。隨著“五水共治”各項工作的推進,成果正在浙江這片土地上慢慢顯現:水更清了、岸更綠了、景更美了……但在環境保護工作推進過程中,基層干部及環保、水利等部門工作人員思想認識上的不足,頻繁出現職務犯罪蔓延的苗頭,一定程度上制約著“五水共治”工作的進一步推進。
一、職務犯罪易發的特點
(一)農村基層組織人員貪污賄賂案件數量增多
據統計,2013年以來松陽縣檢察院共查辦涉農領域中貪污賄賂案件28件41人,涉案金額達1000余萬元?!拔逅仓巍睆恼?、項目、資金等方面進一步加大對農村的投入,特別是在治水治污工程建設中,項目建設、招投標、物資采購、項目變更、監理、驗收、工程款撥付等環節,因為農村基層干部文化程度普遍不高,法律意識差,受利益驅動,把“收錢辦事”當做天經地義的事情。同時,由于制度不完善,監管不力,相關職能部門法制宣傳和法制教育的缺位也使他們失去對法律的敬畏,有的干部甚至還認為在工作過程中“吃一點、拿一點”是正常行為,殊不知自己的行為不僅影響了中央、省委、省政府一系列支農惠農政策的落實,而且一定程度上損害了黨和政府在人民群眾中的形象。
(二)相關職能部門工作人員利用職務違法犯罪的苗頭蔓延
權利濫用是發生職務犯罪的最大禍源。從近幾年本院查辦的職務犯罪案件看,瀆職犯罪作為“不落腰包”的腐敗在環保、水利領域與貪污賄賂相互交織,競合現象頻頻存在,“雙料腐敗”特征明顯。由于水利、環保等執法還很不規范,建設項目審批前置,不少領導干部把人民賦予的權力看成自己的特權,收受請托人好處費后怠于履行職責或違反規定處理公務,大多數濫用職權案件背后都隱藏著貪利型犯罪。如2016年本院查辦的縣水利局工作人員玩忽職守一案:請托人為了將非法采挖河道砂石,利用請吃、送土特產等方式拉擾治砂辦的相關工作人員,相關工作人員明知請托人無證在河道非法采砂的情形下,不予制止,導致原有生態被破壞。
(三)集體化犯罪態勢明顯,窩竄案明顯
從近年查辦的職務犯罪案件看,治水領域職務犯罪內外聯合、上下串通、權錢交易的組織化、群體化特征越來越明顯?!拔逅仓巍鄙婕氨姸嘀嗡挝酃こ?,行賄人為了順利爭取惠農補貼、工程承攬等資格,采用相同或相近的手法上下打點各關卡人員,造成職務犯罪窩竄案類案增多,特別是環保系統的環評、固廢、污控重點崗位,項目審批、驗收往往是同一科室負責,經手人員結為利益共同體,成為違紀違法案件易發的“高危地點”,由個體向群體發展。如本院查辦的環保局工作人員徐某某、周某某受賄案件均發生在為企業做環評環節。
二、職務犯罪易發的原因
(一)治水在立法上不完善,立法與經濟發展沖突
我國對水資源的保護立法考慮和照顧的面比較寬,“五水共治”是浙江省委結合浙江實際開展的工作,圍繞“五水共治”,省人大常委會出臺了水土保持條例、飲用水水源保護條例、水污染防治條例,為綠色發展擰緊法治的“發條”。但在某些問題處理上依舊存在無法可依的狀況。如農田過量施用化肥、農村畜禽養殖中產生的廢棄物、居民垃圾傾倒、家庭作坊式的小工廠污染等是“五水共治”中處理的難題。目前,我國法律、法規未對解決上述問題作出明確規定,由于法律方面的空白,在實際治水過程中,有關部門簡單位的采取堵的方式,從而導致筍廠關停,造成竹筍的銷售困難,農民的收入受到嚴重影響;畜禽養殖場的大量關停,導致市場供給失衡;低、小、散污染產業粗暴式關閉,沒有強有力措施去引導和制約,信訪舉報問題增多。因無法可依,有關部門執法過程中存在放任行為,治水工作無法順利開展。
(二)財務管理設計不同步,資金管理有漏洞
治水工程涉及行業和領域眾多,資金投放數量大、渠道多、情況復雜,但相應資金管理使用監督法規制度建設滯后,未能及時同步,再加上層級多、戰線長、任務急,導致薄弱環節多、管理效率低,誘發職務犯罪。首先,上級監管部門人力匱乏、政務繁忙等原因,對下發的資金后續使用不能全盤掌握,下屬單位重資金爭取、輕資金管理,在財務管理方面權責不清、分工不清,帳目混亂,未落實??顚S?;其次,主管部門惠農信息不暢,資金信息不對稱、操作透明度不夠,政務公開以偏概全,無法全面反映出惠農信息,失去人民群眾的監督,容易產生暗箱操作。endprint
(三)懲罰體系不嚴,量刑偏輕打擊不力
據統計,近年來職務犯罪案件免予刑事處罰和宣告緩刑的比例逐年上升,職務犯罪在刑罰上呈現輕刑化的特點。職務犯罪案件線索大部分來源于群眾舉報,由于客觀上的打擊不力,很大程度上降低了群眾舉報的熱情和對司法機關的信任,使得部分案件因為涉案金額小、作案方式隱蔽等,造成個別職務犯罪分子逃過一劫,使部分意志不堅定人產生錯覺,抱著僥幸心理,盲目跟從。
三、職務犯罪的預防對策
(一)加大法制宣傳,強化法律意識,構建“五水共治”的良好氛圍
“物必先腐而后蟲生”,職務犯罪發生的主要原因在于自身的黨性修養、思想道德、價值觀念發生了本質轉變,輿論先行是基礎。首先,各級政府和單位要將增強黨員干部的守法意識、廉政意識作為基礎性工作來緊抓落實,發揮各自的優勢,聯合通過一系列法制宣傳、黨性教育來提高各級機關和街道辦事處人員的基本守法意識和防腐拒變能力,通過一對一談話等形式關注干部思想變動情況,積極探索罪后補救機制;其次,深入涉農單位、農村基層開展警示教育活動,使他們學法、懂法、畏法、守法,同時借助平臺加大對環境治理方面的法律法規宣傳,使得人們明白“五水共治”的積極作用。
(二)切實完善管理制度,規范權力的運行,構建制度防線
監督是“教育”和“制度”得以落實的保障。加強涉農單位各項規章制度和監督制約機制建設,健立健全財務管理和監管機制,構建預防職務犯罪的嚴密網絡。首先是完善項目立項制度,規范項目申報程序,嚴格執行工程招投標制度,增加重大決策的透明度,保證各項權力正確運行和使用。其次,完善財務管理,建立??顜?,對項目資金的支出不能由干部個人決定,并定期組織審計,加強對帳戶剩余資金的盤點,特別是村級基層組織,要將資金收支情況定期向村民公布,同時公開的內容要詳細,發揮外部監督作用,發現問題及時處理,堵塞漏洞,減少職務犯罪隱患。
(三)充分發揮相關部門職能,因地制宜,加強懲防體系建立
導致職務犯罪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來自身以外的原因,也有自身內部的原因,搞好懲防體系是關鍵。首先,紀檢部門要嚴厲查辦違紀違法案件,重點查辦惠民涉農工程領域及環保項目中領導干部濫用職權、貪污賄賂、失職瀆職案件,同時對查辦的典型案件進行以案說法,查處一案,教育一片,增強廣大干部的法紀觀念。其次,“五水共治”過程中制定相關規范文件時,讓政府法制部門、檢察機關參與進來,充分發揮檢察機關的監督職能,審查各項政策的合法性,確保政策的出臺后的有效落實。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