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群??
摘要:《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要求:“要教育幼兒愛祖國、愛家鄉、愛集體。”但是對于幼兒來說,“愛國”的意識比較籠統,且不易理解,因此,在教育實施過程中,不能光靠幼兒園,而應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結合教育要求,與家庭、社區有機結合。
關鍵詞:愛國主義教育;幼兒園;家庭;社區
已有研究顯示,學前期是孩子的天性和德行的蘇醒階段,是培養其良好德行的黃金階段。因此愛國主義教育更應該站在新的起點——學前教育時期,或者更應該從出生后的家庭教育時期開始。《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要求:“要充分利用社會資源,引導幼兒實際感受祖國文化的豐富與優秀,感受家鄉的變化和發展,激發幼兒愛家鄉、愛祖國的情感。”根據學前兒童的身心發展特點,筆者就實際教學案例為例,淺談怎樣在實踐中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一、 發揮環境的隱性作用
瑞吉歐認為“環境是幼兒的第三位老師”,蒙臺梭利認為應該為兒童準備一個“有準備的環境”,許多優秀的學前教育理念都看到了環境的巨大教育價值;而且,研究也顯示,環境作為隱性的課程,其隱含的教育價值不可估量。那么,在幼兒園中,發揮環境的隱性作用,就顯得很有必要了。
根據筆者所在班級的實際情況,充分利用現有的資源,對“我愛祖國”這一主題創設環境。環境設置分三個小主題,即“我和幼兒園”、“我來自哪”、“祖國真美麗”。在“我和幼兒園”板塊,可以放一些幼兒在幼兒園中愉快的活動的照片、幼兒手繪的幼兒園等作為材料,喚醒幼兒在園體驗的愉快情緒,降低“分離焦慮”,讓幼兒愿意、喜歡上幼兒園,從而激發幼兒熱愛幼兒園的情感。在“我來自哪”板塊,可以放一些家鄉民族服飾的圖片或手工作品、家鄉美食的圖片、家鄉有特色的景點的圖片等,讓幼兒對自己的家鄉有一個清楚的認識。在“祖國真美麗”板塊,可以放本國國旗、本國具有代表性的一些景點的圖片、京劇等國粹的相關元素等、國家重大成就如航天的相關知識等等,讓幼兒了解到本國悠久的歷史文化和本國所取得重大成果,從而激發了幼兒對祖國的熱愛之情。通過環境的潛在教育作用,無形間培養了幼兒的愛的品質和愛國意識。
二、 不同活動方式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2012年9月頒布的《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要求:“3~4歲的幼兒能認識國旗,知道國歌。4~5歲的幼兒知道自己是中國人;奏國歌、升國旗時能自動站好。5~6歲的幼兒知道自己的民族,知道中國是一個多民族的大家庭,各民族之間要互相尊重,團結友愛等。”《指南》對于每個年齡段的幼兒應具備的愛國主義做了詳細說明。教育對象的身心特點決定了教育形式,因此,在幼兒園中,要運用多種方式,運用幼兒喜聞樂見和能夠理解的方式激發幼兒愛幼兒園、愛家鄉、愛祖國的情感,避免簡單生硬的說教。根據教育對象的特點,筆者采取教學游戲化的形式來開展愛國主義教育。
活動一:《打倒鬼子兵》
為深化愛國意識,筆者組織本班(中班)的孩子觀看影視《帽兒山的鬼子兵》。這個片子圍繞著虎子、妞妞和鐵蛋這三個小孩兒和日本兵斗智的故事展開,故事簡單,比較容易理解,但是簡單中又有著生動的情節,跌宕起伏的轉折,每個環節只有15分鐘,適合這個年齡階段的教育對象觀看。孩子們津津有味地觀看《帽兒山的鬼子兵》,進行了一次替代性的愛國教育。
動畫片以其生動形象、趣味性強的特點吸引著幼兒。通過觀看這部動畫片的活動,讓孩子們感受更貼切的、生動的愛國教育,讓孩子們意識到能生活在現在的社會是多么幸福。觀看后筆者還組織孩子們談談觀看影片后的感受,孩子用他們設身處地的想象,表達他們的想法,讓幼兒從小在內心印下愛國的痕跡。
活動二:《我知道的祖國》
筆者先請幼兒介紹自己的家鄉,然后引出祖國的一些標志性特征。然后逐一給幼兒介紹國旗、國歌、天安門、長城、故宮、京劇臉譜等的特征,然后以游戲的形式,“你說我猜”,請幼兒描述筆者給出的圖片的特征,讓另外的幼兒來猜(猜的人不能看圖片)。通過這次活動,幼兒能更加清楚地知道祖國的一些代表性的標志及其特征。更進一步地加深幼兒愛國意識。
活動三:《我畫的五星紅旗真鮮艷》
筆者在幼兒已經對五星紅旗有了比較清楚的認識之后,開展了一次繪畫五星紅旗的活動,在繪畫的過程中,幼兒對五星紅旗有了更清楚的認識,知道它是“紅底黃星”、“四顆一樣大的黃色小五角星圍繞著一顆大的”。
雖然對于幼兒來講“愛祖國”的情感不容易領會,但是,通過“看動畫片《帽兒山的鬼子兵》”、“猜圖片游戲《我知道的祖國》”、“畫五星紅旗”等方式,可以給幼兒具體的物象,讓幼兒理解什么是革命烈士,讓幼兒知道祖國的一些象征性標志,讓幼兒更清楚地認識五星紅旗。逐步激發和培養幼兒的愛國之情。
三、 利用地區資源,把愛家鄉和愛祖國結合起來
幼兒要先學會愛幼兒園、才會慢慢懂得愛家鄉、最后才能上升到愛祖國。所以愛國主義不是抽象的原則,也不是空洞的說教。愛國主義教育首先應該具體地和愛家鄉的教育結合起來。
筆者實踐時適逢該園所在縣縣慶,筆者抓住這個機會,就本縣的少數民族風俗、名勝風景區等開展了一系列相關活動,加深了幼兒對家鄉的了解和熱愛。本園是一個有自己辦園特色的幼兒園,幼兒園的外墻和活動室外都以本地區的特色為基礎進行創設;幼兒的間操也是以本地區的民族特色為基礎,占本地區的人口的比例較大的回族、苗族、漢族,都有本民族特色的元素蘊含其中。通過這種逐漸滲透的方式,幼兒更加了解自己的家鄉,更能激發和培養幼兒對家鄉的熱愛之情。
四、 家、園、社區通力合作,共同承擔愛國主義教育
美國心理學家布朗芬布倫納提出的社會生態系統理論認為:“個人的行為不僅受自身周圍環境的直接影響,而且社區、國家、世界等更大的環境也會間接影響個體。”因此,在愛國主義教育的實施過程中,幼兒園的單一作用遠遠不夠,要取得更好的教育效果,就應該結合家庭、社區,共同作用,來達到教育的最終要求。《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也指出:“家庭是幼兒園重要的合作伙伴。應本著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則,爭取家長的理解、支持和主動參與,并支持、幫助家長提高教育能力。”
由于受時間的限制,幼兒園沒辦法完成愛國主義教育的全部內容,而且,教育的效果也需要家庭和社區的配合。比如,在幼兒園中每周一都有升國旗的活動,在此之前,就可以請家長給幼兒介紹國旗、國歌以及參加升旗、奏國歌的禮儀。在放假期間,可以通過勞動、參觀、訪問社區等使幼兒了解社區,接受實踐的鍛煉,培養幼兒熱愛勞動的品質。也可以請社區中的軍人來幼兒園給幼兒講述一些愛國的故事等。通過這些活動,可以增強幼兒與社區之間的聯系,培養幼兒對社區的感情。
愛國主義教育不是一蹴而就的。孩子的一日生活都蘊含著教育契機,所以,應將愛國教育滲透到幼兒的生活中。讓幼兒在輕松愉快的活動氣氛中產生愛國主義意識。幼兒園的教育價值要達到最優化,離不開家長和社區的支持與合作。愛國主義教育的長期性和漸進性的特點,決定了愛國主義教育應從娃娃抓起,盡管有些道理幼兒不是一下子全部能理解接受,但潤物細無聲,從小給予人格品德上的熏陶和雕琢,日積月累,必見成效。
參考文獻:
[1]蔣仕梅,唐禮莉,駱曉潔,劉穎.幼兒愛國主義教育的有效形式:有意識教育和無意識教育相結合[J].科技信息,2007.
[2]符妍.讓環境成為促進孩子發展的“軟件”[J].江蘇教育報,2009,(09).
[3]王潔,郭雨欣.蒙臺梭利課程與瑞吉歐課程中環境設置的比較[J].湖南第一師范學報,2008,(12).
[4]蒙臺梭利.蒙臺梭利家庭教育全書[M].中國商業出版社,2013:174.
[5]李珊澤.學前兒童健康教育[M].中央廣播電視大學出版社,2009:198.
[6]王振宇.兒童心理發展理論[M].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0:307.
[7]成有信.教育學原理[M].遼寧大學出版社,2007:326.
[8]李敬德,連俊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M].中國物價出版社,1995:12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