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志鋒??
摘要:東邊小學教育發展的思想、理念中,將“以德為先”為特色,突出道德素質培育的重要性,塑造學生自信豁達、協作共進的內在品格。其中,通過道德素質的強化,培養學生健康、積極、向上的性格。并突出德育特色所在,引導學生建立協作共進的意志品質。以開展多樣化的學科課程為重要的路徑,塑造學生健康、向上的品格,最終達到學生內在品質升華、性格健康向上的目的,引導學生成為我國未來合格的“建設者”、“接班人”。
關鍵詞:“東道”教育;以德為先;教育特色;品格塑造
一、 引言
伴隨我國素質教育的全面實施,東邊小學將“以德為先”作為教育特色,將德育工作作為素質教育全面開展的重中之重,確立以道德素質促進學生綜合素質全面發展的教育路線。期間以素質引導為主要方法,塑造學生樂觀的人生態度,并將情感陶冶作為重要的路徑,培養學生豁達的性格。同時將責任意識、盡心服務、能力協調發展為目標,通過開展多樣化的學科課程,指引學生品性、性格的正確塑造,彰顯東邊小學德育特色。
二、 通過道德素質的強化,培養學生自信豁達的性格
學生道德素質的全面發展,是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重要前提,隨著我國素質教育思想的全面落實,東邊小學立足以道德素質發展為先行條件,培養學生自信豁達的性格,為學生品格的塑造奠定堅實的基礎。
1. 運用“導之以行”方法塑造學生樂觀態度
東邊小學教育特色中,道德素質強化作為教育特色的核心所在。學校針對學生道德素質的全面發展精心設計出培育方法,將重點落在以引導為中心,指導學生養成良好的道德行為,進而塑造學生積極樂觀的學習、生活態度。眾所周知,學生的品格塑造源于學生能否接受良好的德育教育。東邊小學立足以德育為先的教育思想,將學生基本道德素質培養作為重要路徑,引導學生能夠生成正確的道德情感,并指導學生養成規范的道德行為,這樣學生面對生活、學習的態度能夠保持樂觀向上,確保學生的品性、性格的健康發展。這是東邊小學教育思想所體現出的先進之處,與中小學教育改革的發展目標實現了相互的統一。
2. 突出道德情感陶冶培養學生豁達的性格
道德情感的陶冶是個人道德意識形成的關鍵點,也是推進人的道德素質全面發展的核心動力。東邊小學立足以“導之以行”塑造學生內在品格,道德情感的陶冶自然而然是道德素質引導的重中之重。道德情感的陶冶的路徑主要可以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向學生滲透社會責任;二是通過人際交流活動。向學生滲透社會責任的目的在于讓學生履行社會責任,從而提高學生可持續發展的意識,為學生社會性格的改變產生積極的影響。而開展豐富多樣的人際交流活動,目的是讓學生通過人際交往正確抒發學生的內心情感,引導學生的性格能夠展現出豁達、自信、向上的特點。這是東邊小學教育特色的重要表現之一,詮釋出素質教育應面向“以德為先”的教育思想。
三、 立足德育特色,引導學生協作共進的意志品質
東邊小學堅持以有特色的德育教育為中心,通過引導學生協作共進的意志品質,為塑造學生積極、向上的品格提供了積極的推動力,使得學校的德育特色為學生品格塑造提供有利的保證。
1. 培育學生盡心服務的內在品質
學生作為推動社會發展的原動力,學生內在品質的行程決定了社會發展的未來前景。東邊小學立足學生內在品質的建設,以培養學生“盡心服務”的內在品質為任務,以道德素質教育為重要路徑,體現自有的德育特色。其中,以學生未來發展為根本,培育學生服務他人、服務社會的內在品質,積極開展社會公益實踐活動、幫扶活動,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德育氛圍。另外,還將拓展訓練作為基本的德育內容,結合豐富的拓展訓練內容,引導學生建立“服務他人幫助自己”的心態。在這樣的德育特色的作用下,學生協作共進、堅定不移的意志品質能夠得以培養,有助于直接推動學生健康、積極、向上的品格塑造。
2. 引導學生責任意識的生成
學生的責任意識能夠成就學生的未來發展,責任意識的引導由此也成為學校道德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學生腦海之中存在較強的責任意識,也會對社會可持續發展產生至關重要的推動作用。東邊小學甚至學生責任意識引導的重要性,在實踐活動中積極提供正確的引導,使學生社會責任意識能夠得到基本的滲透,為學生履行社會責任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在實踐活動中,引導學生投入與回報之間的正比關系,同時通過真實的案例說明過于追求近期利益,而不注重社會投入,所獲得的社會回報相對較少。而注重長期的社會投入,所獲取的社會回報較大,同時也會具有持久性。通過這樣的責任意識滲透過程,使得學生能夠逐漸認識到什么是可持續發展,為塑造學生堅定不移的意志品質產生重要的影響。
3. 強化學生能力的協調發展
學生能力的全面發展前提在于擁有良好的道德情操和健康、向上的性格。道東學校立足以德育為先的教育特色,將德育教育的全面開展作為重要前提,帶動學生道德意識、道德情感的全面發展,并為學生能力的協調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德育教育的開展,立足于內容的多樣化、形式的多樣化,以教師的“言傳身教”為重要途徑,教師以身作則為學生樹立榜樣。另外,開展多種形式的教育活動,通過開展社會公益實踐、社會勞動等活動,用實際行動熏陶學生道德情感,培養學生道德意識及樹立學生道德觀念,最終為學生團結協作能力、人際交往能力協調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同時有利于塑造學生與人和善、謙虛謹慎的性格,凸顯學生品格塑造的創新性。
四、 開展多樣化學科課程,塑造學生健康、向上的品格
東邊小學實現了各類、各項目學科課程的全面建設,學科課程包含的內容較為廣泛,其中形式多樣的校內與校外實踐活動、理想價值教育成為學校“以德為先”教育理念深入落實的重要體現,為塑造學生健康、向上的品格拓寬了道路。
1. 結合校內實踐活動塑造學生謙遜大氣的品格
東邊小學倡導開展多樣化的校內實踐活動,通過開展生命教育、感恩教育、愛國主義教育等校內實踐活動,引導、培育學生內在責任感、榮辱感,帶動學生內心意識的健康發展。另外,還鼓勵學生參與校內公共勞動等活動之中,樹立學生自身的責任觀,為學生塑造謙遜大氣的品格提供有利的條件。眾所周知,校內實踐活動的開展,強調的是學生參與積極性,實踐活動形式、種類的多樣性是根本前提。對此,在現有的校內實踐活動類型的基礎上,還需要將活動組織形式加以拓展,將參與校園文化建設等校內實踐活動作為拓展方向,為學生謙遜大氣的品格塑造會產生積極的影響。endprint
2. 通過環境教育來陶冶學生藝術審美情操
德育教育的根本宗旨在于讓學生能夠發現“美”、感受“美”,最終形成正確的審美觀念,成為促進學生健康、積極、向上品格塑造的主要動力。東邊小學開展了豐富多彩的社會實踐活動,以真實的社會環境、生活環境實現對學生心靈的陶冶,使學生觀察“社會美”、“生活美”的能力不斷提升,并引導學生“和諧美”、“人文美”的標準形成審美取向,確保學生道德素質的全面發展,審美視角伴有更為真實的藝術性特征。如,開展社會公益實踐活動、扶老助殘實踐活動、扶貧幫扶實踐活動等等,讓學生實踐參與到社會、生活中去,發現學生自身存在的“內在美”,關注他人身上所存在的“心靈美”,體會到社會所存在的“和諧美”,在轉變學生審美視角的同時,引導學生內在道德品質實現升華,并指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形成學生健康、積極、向上品格塑造的目的。
3. 堅持理想價值教育來構建學生和諧心態
何為理想價值教育?其實就是結合學生自身理想,對于社會發展所能夠產生的作用進行正面教育,來衡量學生社會發展的心態是否達到高度的健康。東邊小學開展理想價值觀教育,引導學生建立和諧發展的心態,由此成為學校與人特色所在。針對學生內心所存在的理想,將學生未來發展方向進行正確的指引,逐步引導學生建立和諧、健康的發展心態,促使學生內在價值觀念能夠得到初步優化,成為提高自身道德素質的重要推動力,加快學生健康、積極、向上品格塑造的步伐。
五、 結論
在我國素質教育全面發展的大背景下,學生健康、積極、向上的品格塑造成為學校教育的新任務。東邊小學立足“以德為先”為教育特色,強調學生道德素質的全面發展,以培育學生自信豁達的性格、協作共進的意志品質為出發點,通過學生性格、意志品質的培育帶動學生品格的正確塑造。并且開展多樣化學科課程,最終實現學生健康、向上的品格塑造,客觀表達出東邊小學育人理念的創新性。
參考文獻:
[1]李金波,許百華.初中生成就目標定向、學習策略與學業成績之間的關系研究[J].心理與行為研究,2007,(03).
[2]丁兆葉,李壽欣,李君春.初中生心理健康、人際關系與學習成績的相關分析[J].當代教育科學,2004,(19).
[3]汪才明.論道德認知及其能力培養[J].安徽教育學院學報,2004,(01).
[4]田宏.對基礎教育課程改革背景下德育工作的思考[J].中國校外教育,2010,(0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