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暉??
基金項目:2016年湖州職業技術學院教改課題《團體動力學視角下體育課程多元化評價的研究與實踐》(2016xj09)的研究成果。
摘要:在體育課技術考核中,根據學生實際情況,分層進行技術考核:一是主動申報型,專門針對積極活躍且技術熟練成績優異的學生;二是限時統一型,專門針對從眾隨大流且技術合格水平的學生;三是暗示鼓勵型,專門針對技術不穩定且心理素質較差的學生。三層考核模式的實施,極大提高學生技術考核的合格率。
關鍵詞:團體動力學;體育技術;分層考核;考核模式
在任何一個建制的體育教學班級當中,學生身體和心理素質均有差異。如果按照一個模式考核,會有學生因為不適應一種考核模式而不能合格,在實際教學考核中,應考慮學生生理和心理的特征,在完成基本考核任務的基礎上,設置更能滿足學生需求的考核模式對教學效果是事半功倍的。及格制是高校體育考核基本制度,也就是大眾所言的60分萬歲,只要達到60分即可視為過關,所以及格是每位學生必須做到的最低限度。也因為如此,學生在考核中技術的發揮至關重要,亦即,考核模式對技術發揮或成績高低有直接關聯作用。充分考慮學生實際情況,利用個人和集體的互動作用、依據動力場理論、創設舒適心理環境,使得個人成績因與集體互動而提升一個檔次,也因此班級成績整體提升一個檔次。
一、 團體動力學的基本理論
團體動力學,這一術語的基本含義就是要把團體作為一種心理學的有機整體,并在這種整體水平上探求團體行為或人的社會行為的潛在動力。以此理論觀點為基礎,團體動力學的研究集中于以下五個方面:團體內聚力、團體壓力與團體標準、個人動機和團體目標、領導與團體性能、團體的結構性,而這五個方面也就組成了團體動力學基本理論的主要內容。
二、 團體動力學理論應用
(一) 團體內聚力
團體內聚力是作用于所有成員并促使其參與團體活動的各種力的組合,團體動力學家一般把具有內聚力的團體描述為其成員為了一個共同的目標而一起工作,每個成員都愿意為團體分擔責任。據此理論,設置整個教學班級的目標為全部通過考核,也即是全部整個班集體人員均在60分以上。優秀學生有帶動班集體前進,做出榜樣的責任,良好學生有按部就班完成考核,做好中堅力量的責任,稍差一些的學生有不拖后腿,努力奮進的義務。在集體面前詳細解釋共同奮斗,做好傳幫帶的互相幫助的意義,使得學生為追求一個共同目標而積極上進。此目標的確定即可滿足學生考核合格的要求,亦可達到整體學生一種努力即可過關的安全感。在此基礎上,不同等級的所有人成績均會有一定的提高,在此過程中整個班集體的考核平均分也得以提高,一舉多得。
(二) 團體壓力與團體標準
團體中求同的壓力主要有兩種,一種是當一個人發現自己的觀點和行為與他人不同時所產生的內在壓力,另一種是由那些試圖影響他人行為的成員所施與的外在壓力,由于這些壓力都直接導向團體成員的一致性行為,所以通常又被歸之于團體標準。據此理論,在班級考核中,先讓身體素質優異、心理素質強硬的學生優先報名,主動申報考核,即可解決領先榜樣的典范,亦可首先滿足此類學生的優越一步的心理。考核的結果就可以是其他學生的目標或標準,使其他學生產生內在的壓力,讓其主動積極的去練習和下工夫。好學生樹立起來的標準,就是大家努力的目標,由此壓力促進班集體成員的共同進步和考核成績的提高。
(三) 個人動機和團體目標
任何一個團體都會有一種目的,一種存在和行動的理由,被團體所選定的目標,在很大程度上將決定該團體的行為,團體作用的發揮,成員對團體的依賴性,成員的態度和信心等。班集體的目標是全部學生過關,個人目標是合格的基礎上考核出自己的最優成績。把這兩個目標統一起來,也就是個人目標與集體目標相一致,驅動學生為了一個共同目標而努力訓練和提高。互相形成依賴、集體互助、依賴同學之間幫助、依賴教師指導,積極尋求幫助,個人目標的達成過程中也完成了集體目標。
(四) 領導與團體性能
領導者的素質及其領導作風,在所有的團體生活中都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在團體動力學中,一般把領導作為團體的一種功能進行研究,這涉及團體性能的發揮以及團體生產力的高低。據此理論,教師在整個班集體和個人目標達成過程中有著不可或缺的領導地位,理論依據的尋找、考核模式的設計、集體個人的組織、身體心理的把握、責任義務的落實、教師學生的協作等,均需教師一手調動和指揮,盤活整個一盤棋,使每一個棋子活躍跳動、生機勃勃、活力四射,教師在此的領導地位不可磨滅絕無替代。
(五) 團體的結構性
當一個團體在其成員之間的關系安排上獲得一種穩定性時,它也就擁有了一定的結構,在這種意義上,有三種不同的因素與團體結構的形成有關:(1)團體的工作效率,因為具體的分工將有助于團體的工作:(2)個體的動機和能力,個體的差異導致了他們在團體中所扮角色的不同:據此理論,將班集體的學生考核模式人為劃分三個層次:主動申報型、限時統一性、暗示鼓勵型,學生自己選擇步入哪一個類型,將各自的目標更清晰化,使得學生目標更明確具體,操作簡單易行,利于目標的實現。自然類別的選擇讓學生能根據自身實力來實現目標,形成整體與個人的互動,相互達成目標,壓力可承受的范圍內,個人和集體均實現效率最大化。
三、 分層考核模式實施
在教學考核中,依托優異學生的示范和引領作用和大多數中等學生過關的穩定心理作用,達到對心理素質較差的學生暗示激勵作用。分層考核利用團體動力學理論,通過自身團體的內生壓力促進學生互相影響與攀比心理達到考核成績的提高。
(一) 主動申報型:
在實際課堂教學中,總有一部分學生,無論是技術能力,還是心理素質,都是超越一般同學的。依籃球投籃和排球自墊為例,在十次投籃中,至少達到6個以上的命中率;排球的自墊中,一次性連續超過50個。這樣的難度對于此類同學輕而易舉、易如反掌,滿分是經常的、正常的。為此,教師在考核時,明確一部分學生可以根據自己實力主動申報提前考核,這樣即可滿足學生提前展示自己實力、解除考試壓力結果,亦可滿足教師讓好學生做榜樣開好頭的目的。此類學生成績集中在90~100分之間。endprint
(二) 限時統一型:
在統一考核時段內,針對絕大部分學生設置。二八理論任何場所都適合,學生考核也一樣,絕大部分學生在選擇考核時段上,都會隨大流、看大家。心態是提前考核也可以,推后考核也可以,心態上無所謂。針對此類學生,規定一個時間段,限時督促學生,讓他們早早完成考核任務,及早過關,既有利于主動申報型學生榜樣的發揮,又有利于對暗示鼓勵型學生壓力的形成。此類學生成績大約集中在60~90分之間。
(三) 暗示鼓勵型:
在上述限時統一型學生考核完畢后,總會有一小部分學生未能達到及格標準。此類學生無論是技術掌握能力,還是心理素質方面,抑或兩者均存在不理想狀態,最后造成不及格。此類學生成績集中在60分以下。結果公布后,學生會出現兩種傾向,一類是破罐破摔,放棄努力,反正覺得努力也不會及格;一類是向努力練習,但心理更緊張,技術更難掌握。此時,教師要集中學生,明確學生不及格的原因和改進方法。
四、 考核評價
為了增強學生考核自信心和排除心理壓力,在考核細則上更進一步優化考核,每個細則都要充分體現對學生心理正干預,給予積極的心理暗示,使其得到安慰和鼓勵,以便取得優良成績。比如籃球投籃:第一次若不中,則算作練習一次,第二次無論中不中計算開始。若投籃十次已中2個,則補加一次機會,若中記作3個及格,不中則記作2個。每投中一個球加10分,直至100分。排球自墊:每個2分,一次性連續墊球50個記作100分,三次中選擇最高成績記錄。籃球運球上籃:從運球球落地開始計時,到學生跑回起點線終止。凡未采用“兩步半”動作上籃行為投中的不計作個數。3個是及格,每增加一個球加10分,直至100分。排球對墊:嚴格控制距離,必須雙臂對墊,單臂墊球不記作個數,連續完成30個記作及格。每各自增加10個球加10分,直至100分。
五、 結束語
關注個體差異與不同需求,確保每一個學生受益,是體育課程的基本理念之一,由此分層考核模式成為廣大教師常用的教學考核手段。總之,分層教學考核是現代課堂教學的一種形式,是學生學習的一種方式,但并非是一種機械的、僵化的考核方式,課堂是動態的,學生是動態的、學生能力是動態的、隨著課堂教學而發展的,教師完全可以根據學生考核過程中情況的變化而靈活把握,從而提高考核成績。
參考文獻:
[1]申荷永.團體動力學的理論與方法[J].南京師范大學學報,1990,(1):102.
[2]張強,張雨辰.體育分層分類教學的必要性與實施策略[J].體育學刊,2014,(4):99.
[3]張先東.體育分層分類教學策略實施淺談[J].中國校外教育,2015,(11):18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