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從20世紀90年代,我國就開始步入老齡化的加速期。隨著老齡化的加劇以及退休人員的不斷擴張,退休返聘成為現在單位聘用員工的方式之一。這種特殊的雇傭關系中,由于法律和法規沒有明確的規定,出現問題時導致相似案件出現不同的判決,用人單位與退休返聘人員相應的權利義務得不到有力的保障。因此,本文認為理清退休返聘人員與用人單位之間的勞動關系,能夠應對實踐中出現的問題,并且能夠對出現的問題作出及時的遏制。
關鍵詞 退休返聘 勞動關系 勞務關系 工傷損害
作者簡介:陳雯,廈門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研究方向:勞動關系及社會保障體系。
中圖分類號:D922.5 文獻標識碼: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7.11.228
隨著現代工作要求的提升,工作經驗越發的重要,在人們健康狀況允許的條件下,越來越多的退休人員利用自己的一技之長,去原單位或者其他單位發揮自己的作用。但是這些退休返聘的人員,由于和用人單位存在的勞動關系難以確定,所以很多時候在退休返聘人員發生工傷損失的時候,司法機關與勞動行政部門的做法也各有不同,退休返聘人員很難維護自己的正當權益,也導致許多用人單位得不到全面的保護。
一、 基本案情與爭議焦點
(一)案情簡介
李某是某機電公司退休人員,在被返聘回單位之前已經開始享受國家養老保險。后李某因為工作原因,導致身體到受傷害。為鑒定李某是否為工傷,其向市勞動局提出了工傷認定的申請。市勞動局在接到李某的申請后,依法作出決定,認定李某所受傷害不屬于工傷。
李某對于市勞動局的決定不服,向法院提起訴訟。法院根據李某提供的證據材料,判決李某所受傷害,屬于工傷。在收到判決書后,機電公司對于此判決不服,上訴至市中院,最終:市中院以李某為退休人員,與用人單位并不是適格的勞動關系主體為由,撤銷一審判決,維持市勞動局不予工傷認定的決定。
(二) 爭議焦點
我們看到在本案中,對于李某受傷是否屬于工傷,市勞動局與一審法院作出了截然不同的認定結果,對于李某與機電公司的關系成為判定工傷的重要依據。本案的爭議焦點在于,李某是否屬于勞動法上規定的勞動者,李某與機電公司之間是否形成了勞動關系。對于李某因公所受的傷害,能不能認定為工傷。
對于李某的情況,一審法院認為李某雖然已經屬于享受國家養老保險的人員,但是其所受傷害是在工作期間,并且因公受傷。而且根據《工傷保險條例》的相關規定并沒有把退休返聘人員排除在外,并且由于法律法規沒有規定單位不能聘用退休返聘人員,所以基于對勞動者的保護,李某的情況應當屬于工傷。但是二審法院對于此類情況認定:李某屬于退休人員,并且在受雇于本單位之前,已經開始享受國家的養老保險,在這種情況下,李某雖然被返聘回機電公司,但是與機電公司之間并不存在勞動法保護的勞動關系,李某不是勞動關系的適格主體,由于工傷認定是基于雙方存在勞動關系的情況下,所以對于李某與機電公司之間的糾紛,不能按照勞動法調整,遂撤銷一審判決,維持是勞動局的決定。
就本案來說,屬于典型的退休返聘人員工傷認定的案件,在實務中此類案件的定性存在不同的爭議,如何判定就顯得極其重要,接下來筆者就對于退休返聘人員的工傷認定問題進行相關的法理論述。
二、退休返聘人員法律性質
在認定退休返聘人員因公受到傷害之后,是否屬于工傷的問題,勞動關系的認定是極其重要的因素,面對糾紛時,不同法院對于這種特殊的雇傭關系又有不同理解,所以容易導致同案不同判的狀況出現,所以就退休返聘人員與用人單位之間存在何種法律關系,筆者將進行以下闡述:
就退休返聘人員與用人單位之間的法律關系,在實務界和理論界存在以下兩種觀點:一種觀點認為退休返聘人員與用人單位之間是勞動關系,應當受勞動法的保護;而另一種觀點則認為退休返聘人員與用人單位之間是勞務關系,應當由民法和合同法來調整。
(一)勞動關系與勞務關系的異同
1.主體區別
根據我國《勞動法》的規定,勞動關系的主體一方是用人單位,另一方則是勞動者,即自然人。并且勞動關系有年齡的要求。但是就勞務關系而言,對于主體的要求就擴大了很多,可以是自然人與自然人,也可以使法人和自然人之間。勞務關系中的主體比勞動關系的主體相比較沒那么嚴格。
2.主體地位不同
我們看到,在勞動關系中勞動者與用人單位之間屬于隸屬關系,存在著領導與被領導的關系。用人單位對勞動者存在支配的權利,勞動者也應該遵守用人單位的要求,以及規章制度。但是勞務關系中,勞務雙方屬于平等主體,雙方的工作關系沒有勞動關系穩定,并且勞務關系多呈現“短期”的特性。相比較而言,勞務關系比勞動關系在主體地位上更寬松一些。
3.兩者權利義務不同
在工薪報酬上,勞動關系雙方,除了工資以外還應該對勞動者給予勞動者保險,福利等待遇。這是法律賦予勞動者的權利,也是用人單位必須要遵守的義務。所以在這樣的情況下,如果勞動關系中,勞動者因工受傷,則屬于工傷。而在勞務關系中,用人單位對于勞務關系的一方除了工資薪酬以外,并不具有其他保險福利的義務(雙方另有約定的除外)。在這種關系下,如果自然人因公受到了傷害,由于缺乏勞動主體的地位,所以很難判定為工傷。
4.法律運用不同
勞動關系中,勞動者與用人單位發生糾紛和事故時,應當適用的是《勞動法》的規定,只有在《勞動法》沒有約定的情況下,才會按照其他的法律規定處理。而勞務關系中,雙方如果發生糾紛,他們是平等主體之間由于合同產生的糾紛,對于平等主體之間發生糾紛適應的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
5.解決糾紛的途徑不同
在勞動關系中,如果發生糾紛,首先應當提交勞動仲裁,沒有勞動仲裁是不得提起訴訟的。而在勞務關系中,當事人雙方可以直接申請訴訟,沒有勞動仲裁這個先決的條件限制。endprint
(二)工傷的認定
根據我國法律法規的規定,被認定工傷包括以下幾種情況:
1. 在勞動場所,因為工作的原因造成的人身損害或者事故。
2.在工作時間的前后,參與與工作有關的準備活動或者收尾活動的時候發生事故或者意外。所以,對于上班上下途中遇到交通事故的情況,如無其他禁止類要求,也屬于工傷的范圍。
3.在工作時間和工作場所,因為履行工作職責受到暴力等意外傷害。
4.由于某些工作工種的特殊性,在職業活動中,引起的一些疾病。
5.因為工作原因出差外出等,發生傷害或者下落不明的。
6.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應當被認定為工傷的情況。
從上述對于勞動關系和勞務關系的區別,以及對于工傷的認定中我們可以看到,對于是否被認定為工傷,應當包含以下幾點要求:首先,用人單位與被雇傭者存在的是勞動關系,勞動者除了薪資之外,用人單位還為其提供保險和福利等待遇;其次,勞動者發生意外或者糾紛是因為工作原因,并且在工作時間內發生的事故。如果勞動者是因為工作原因,但是并非在工作時間和工作區域內,也很難被認定為工傷。所以,從這兩個方面來說,即使退休返聘人員同樣行使了勞動權,但是由于其與用人單位之間存在的是勞務關系,導致退休返聘的人員雖然在工作時間和工作地點發生了糾紛和事故,但是也不能被認定為工傷。
在反觀我們之前的案例,也可以佐證這個觀點,二審法院對于李某與機電公司之間的工傷認定問題,已經做出了明確的認定,李某與機電公司之間是勞務關系,勞務關系中勞動者發生傷害糾紛,不能按照工傷來處理。
三、退休返聘人員法律保障與思考
從上述的結論我們可以看到,退休返聘人員雖然也行使著勞動權,但是由于缺乏《勞動法》的保障,很多時候在發生問題和糾紛的時候,無法得到最切實有力和最快速的救濟。所以對于退休返聘的人員,給予他們相應的法律保障是十分必要的,也是可行的。
(一)退休返聘人員法律保障的必要性
由于現行法律的空白,對于退休返聘人員,許多用人企業會鉆法律的空子,不會自覺自愿的為退休返聘人員繳納一定的工傷保障,導致他們在遭受到侵害的時候,顯得十分無措。而根據我國現在老齡化的趨勢以及退休返聘人員的不斷擴張,退休返聘人員作為企業優質資源的引入,如果工傷保障問題得不到及時有效的解決,后續會產生很多尖銳與突出的問題,給予退休返聘人員法律上的保障是十分必要的。這種保障不僅是對退休返聘人員的保護,更是對用人單位的保護。
(二)退休返聘人員的保護途徑
對于退休返聘人員,由于他們年齡普遍偏高,發生一些人身事故的可能性也會更高一些,為了更好的預防這些事故的發生,可以從以下方面著手:
1.為退休返聘人員購買商業保險
現在保險行業發展勢頭旺盛,許多不同的商業保險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出現,對于年齡偏大的退休返聘人員,可以為其購買合適的商業保險,在其發生糾紛事故的時候,可以向保險公司求助,這樣從根本上解決了用人單位與退休返聘人員的實際糾紛與矛盾。在退休返聘人員工作期間,由于發生于工作相關的傷害事故的時候,商業保險可以幫助降低企業的風險,同時也能夠讓退休返聘人員的事故及時快速的得到解決。這種雙方互利共贏的局面,在極大程度上減少了雙方的糾紛。
2.將退休返聘人員納入工傷保險的范圍內
面對現在如此龐大的退休返聘人員群體,立法上的缺陷導致他們沒辦法得到有力的保障,為了更好的讓退休返聘人員能夠更加積極的參與到工作中來,保障他們合法的權益??梢詫⑼诵莘灯溉藛T統一納入到工傷保險的范疇之內。讓他們在因公受傷的時候,也可以享受與其他勞動者同樣的保障。這樣的做法不僅保護了退休返聘人員的正當合法權益,也為一些不良用人單位敲響了警鐘,保護了社會的穩定。積極應對可能發生的事故,同時這樣的舉措也會讓更多退休返聘人員愿意將自己的余熱投身在祖國的建設上。
四、結語
現代勞工關系下,退休返聘已經成為現下趨于常態的狀態,越來越多的退休人員加入到社會主義建設中來。保障他們的合法權益顯得十分的重要,但是由于法律本身的滯后性導致退休返聘人員因公受到傷害時缺乏有力的保障,所以盡快的彌補法律的漏洞是十分必要的。
由于我國現在對于退休返聘人員的相關問題沒有足夠的認識,立法的缺位導致合法的權益不能得到及時的保障,這樣的狀況并不利于我國經濟高速穩定的發展。結合今天的案例我們也可以看到,全面推進《勞動法》和《工傷保險條例》才是快速解決糾紛的最有利保障。為退休返聘人員保駕護航的同時也是在為用工單位減少不必要的麻煩。
參考文獻:
[1]陳小華.返聘人員與用人單位的工傷保險選擇權.焦作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17(2).
[2]李武俊.淺議退休返聘中返聘單位責任.法制博覽.2015(6).
[3]王霞、劉珊.我國勞動關系認定規則的反思與完善——從退休返聘人員工傷損害賠償困境說起.湘潭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6(3).
[4]李娜.退休再就業法律問題研究.吉林大學博士論文.2013年6月.
[5]常凱.勞動法調整對象再認識與勞動法學科重構.法學論壇.2012(3).
[6]于欣華.工傷保險法論.中國民主法制出版社.201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