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毅晟
在傳統的教師教研和教師培訓中,教師的日常教學工作和培訓可能存在一些工學矛盾,如時間分配上的沖突、費時費力、檔案缺失等問題。為此,江蘇省蘇州工業園區(以下簡稱為園區)采用了“易加研訓”教育信息化平臺,從主題設定、內容安排、形式選擇等方面給予教師多重選擇。信息化研訓與傳統研訓最大的不同之處,不僅在于模式的改變,同時在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方面也發生了轉變。訓前物理設備的準備、訓中教師研討和訓后成果總結等衍生出的網絡技術和人員調配的問題,都可以通過信息化研訓平臺計劃、組織、實施和控制,根據問題類別和事件屬性,梳理流程,從技術層面提供支持,確保各級教師教學研討活動的順利進行,并促成教研結果的呈現。
一、信息化研訓在教學中存在的必要性
在日常教學中,學生群體呈現出多樣化的特征,不同教師對同一學科的教學也會各不相同,形式多樣。教師研訓活動往往可以打破教學中的思維定勢和千篇一律,但研討活動的不同步和結果的難以共享阻礙了教師更充分地利用研訓成果,不利于教師的自我成長。云南師范大學教授解繼麗在《教育信息化促進教學改革的保障體系研究》中指出,教育信息化是促進教學改革的信念保障、能力保障、政策保障、科研保障和學科保障[1]。借助互聯網,可以把線下教師的研討轉移到線上,以此來克服傳統教研的弊端。
二、平臺運營對研訓活動的作用
山東廣播電視大學教授范華針對教育平臺應用推廣運營策略指出:平臺應用運營主要針對教師與學習者所對應教學過程和學習過程實施了特定的管理,以便于“教與學”的實施,為教師和學習者提供開放式智能化超便利的學習超市[2]。在研訓活動中,從教師教研到教師培訓,要通過平臺運營對每一個環節做好統籌與管理。所謂運營,是指在整體協同思維指導下,將互聯網技術與教學活動相結合,通過各種技術手段,對平臺計劃、組織、實施和控制。在每一次教學研討活動中出現的新技術或非技術問題,都需要在第一時間化解,以促進研討活動的順利進行,從而最終形成結論性的成果。對于園區信息化研訓平臺來說,每一次的實時/非實時網絡教研、網絡/非網絡教研活動,運營人的積極參與、整體協同和有效化解再生問題,成為信息化研訓活動的有力支撐。
1.實現教研活動的化繁為簡并突出應用
教育信息化所構建的以開放、共享、交互、協作為核心的新文化,為教研方式變革注入了新能量,奠定了重新思考教學變革的基點[3]。教學研討人員通過平臺,以教研活動為起點,統籌計劃活動的概述,最大限度發揮信息化研訓活動的便捷性和靈活性。一次研討活動的開始,首要的準備工作是對研訓平臺給予基礎的常規性操作,對系統參數新增和設置。在這一階段,教研員和各級教師需要明確本次研討活動的對象、模式和目的,認真準備課題內容。盡可能地將研討目的適應研討活動所針對的對象,使研討內容適應研討的主題和模式。研討前的其他準備工作由系統運營人員完成。在以上工作完成后,教研員及各級教師就可以直奔主題,快速進入教研活動了。
2.提高教研活動的專一性和時效性
在網絡實時研討過程中,可通過在線視頻、語音、材料共享等方式進行教學經驗與方法的交流探討。教研員可以直接利用在線視頻對教師進行全方位、多方面的培訓,以促進優秀教學法在一線教師中的普及,由此提高教師的能力與水平。如果在研討過程中出現網絡斷線、視頻格式錯亂或教研人員臨時調換等問題,運營人員通過及時實施和控制各階段出現的問題,增強平臺的穩定性和教師的積極性,使教研員仍可按既定計劃進行教學研討或教師培訓,無需暫停教研活動。教師在研討的整個過程中不必被主題或專業以外的因素干擾,使教研活動在預定時間內完成,提高教研效率。可見,教師的準備工作、物理設備的正常運行以及運營人員的服務與調控,這三個方面的協同是網絡教學研討活動順利進行的保證。
3.促進教研成果的總結與共享
資源共建共享機制的建立是平臺資源能夠實現共建共享的關鍵,也是新時代教育信息化的一個基本要求[4]。教研員及各校教師通過前期的準備和研討工作,已逐漸形成所有參與教研活動者一致接受并認可的過程性結果。教研成果的總結與共享是教學研討活動的根本目的。如何通過平臺呈現活動結果以及呈現何種形式的結果,是每一次教研活動中教師最關注的問題。運營人員通過統計參與活動的教師和問題,分析活動的實時效率;通過統計教研成果,與之前的同類活動進行分析對比,最終將結果以可視化的形式分發給各教研員,呈現的結果既要有專業性又要有普適性,并利用大數據分析技術輔以相應科目的教研檔案電子化的延續工作。以這種形式進行的結果分析歸檔,有利于各級教研員和教師全面剖析本次教研活動,更客觀全面地了解教研活動取得的成果與存在的問題。
三.結束語
智慧教育作為教育信息化發展的高級階段,給廣大師生提供了更好的相互借鑒和學習的條件,其根本的目標是達到教師和學生的深度融合。不論是教師基于平臺的研究討論還是成果共享,要想突出信息化平臺帶來的質的改變,都需要信息化平臺發揮最大的輔助作用。現階段,綜合研訓平臺的過程性推廣應用、運營體系還在逐漸完善發展中。但隨著教育樞紐平臺的逐步深入推進,新的問題、新的現象也將隨之出現,具體表現為內容向縱深方向發展、多學科多內容的交叉應用、技術的快速更新等,這些問題都將對運營人員提出新的要求。著眼未來,運營人員需要不斷提升服務能力與水平,在內容和技術上形成雙向融合,才能為未來智慧教育的綜合性工作做好充分準備。
參考文獻
[1]解繼麗.教育信息化促進教學改革的保障體系研究[M].昆明:云南大學出版社,2015(1):26-198.
[2][4]范華.社區教育平臺運營策略研究[J].軟件,2016,37(4):46-50.
[3]馮永華.教育信息化促進教學方式變革[J].教育研究,2017(3):115-117.
(責任編輯 郭向和)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