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廣安市人民政府研究室課題組
以新型果業打開水果銷路
四川省廣安市人民政府研究室課題組
四川省廣安市是傳統的農業大市,水果是農業主導產業之一。在農產品中占有較大份額,研究探討如何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加快轉變果業生產發展方式,走出一條擴大果品有效供給、促進果業轉型升級、帶動農民脫貧致富的新型果業發展之路,是廣安亟須解決的一項重大課題。
近期,廣安市政府研究室牽頭組織有關部門,深入各區市縣、棗山園區,就水果滯銷問題進行專題調研,系統梳理了各地促進水果銷售的主要做法及成效,并針對存在的突出問題提出了對策建議。
近年來,廣安市積極創新水果促銷路徑,努力破解水果滯銷難題,有效推動了更多“廣字號”水果進入國內市場流通主渠道,水果產業不斷壯大,果農收入顯著提高。
——培育新型主體,適度規模經營,著力扭轉“一家一戶、單打獨斗”小農生產格局。
大力發展水果專合組織、專業大戶等新型經營主體,推行“合作社+基地+果農+訂單”等生產經營模式,引導果農與新型經營主體結成“利益共享、風險共擔”利益共同體。截至目前,全市共培育發展果業新型經營主體160余戶,經營面積26萬余畝,帶動15.1萬戶果農成為適度規模經營的參與者和受益者。
——打造特色品牌,提升競爭能力,加快補齊“養在深閨、酒居深巷”對外影響短板。
大力實施商標品牌戰略,成功包裝營銷鄧小平故里優質農產品“華鎣山”公用品牌,目前已在47戶水果龍頭企業和專業合作社使用,涉及水果品種20余個,廣安水果市場知名度和美譽度顯著提升,拉動水果產品商品化率達到60%以上。同時,先后培育廣安龍安柚、廣安白市柚、鄰水臍橙、廣安蜜梨等國家地理標志產品6個,“歐陽曉玲”蜜梨等國家馳名商標2個,“情山妹兒”葡萄等省著名商標3個。
——延伸產業鏈,增強開發實力,全面降低“豐產減值、增產減收”市場價格風險。
大力發展儲藏、保鮮等業務,促進水果商品化處理,最大限度發揮原料“紅利”效應,全市水果商品化處理率達70%以上。堅持走三產聯動、多產融合現代農業發展之路,大力發展水果精深加工業,成功引進新希望集團、中國食品工業集團等62戶農產品加工企業落戶廣安,水果加工業年產值達到17億元,帶動5萬余戶果農年均增收800余元。依托水果產業基地,大力推進農旅結合,全市建成鄉村旅游景區景點24個,華鎣黃花梨休閑度假區等被評為全國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示范點。
——創新營銷方式,拓寬平臺載體,切實改變“提籃小賣、挑擔走賣”傳統銷售模式。大力發展農村電子商務,啟動鄧小平故里優質農產品“華鎣山”公用品牌網上商城建設,搭建農產品網上交易平臺11個,培育網店940余家,建立鄉村電商服務網點600余個,有效促進了水果線上線下同步銷售,水果網絡年銷量達11.8萬噸、占銷售總量的32.8%。積極推廣農超對接,引導市內永輝、重百、美好家園等大型商場超市與30余個水果專業合作社建立穩定購銷關系,在成都、重慶等地設立廣安特色水果銷售專區4個。精心組織參展促銷活動,積極參加西博會、“四川貧困地區農特產品展銷活動”等展示展銷活動,切實辦好“甜美廣安楊梅”等活動。僅今年上半年,通過各類展示展銷活動,實現水果現場銷售額200余萬元,達成采購意向協議2.5億余元。
——建立專業市場,健全流通體系,努力破解“存不下來、進不了市”產銷發展難題。加快建設批發交易市場,全市建成農產品批發銷售市場142個,經營面積達35萬平方米,農產品年交易額達38億元。充分發揮川渝合作示范區棗山物流商貿園區物流輻射作用,引進四川臨港置業有限公司投資20億元建設廣安臨港大市場,集中規劃設立水果零售商免費攤區。目前已集聚上百家農產品生產基地、專業合作社入駐,水果年銷售額達4億余元。大力發展冷鏈物流,同時加大物流配送中心、快遞物流企業培育力度,目前全市已發展物流配送中心170余個,快遞物流企業270余個,切實解決了水果等農產品“存不下來、運不出去”的難題。
——嚴格生產標準,提升產品質量,積極化解“品質不優、供不對求”供需兩側矛盾。堅持科學規劃引領,不斷優化產品結構和生產布局,有效緩解集中上市、惡性競爭、供不對求等矛盾;圍繞提高產品品質,全面加強標準化生產和質量追溯體系建設,制定水果生產技術標準5項,推動水果質量檢測檢驗全覆蓋,全市水果省級抽檢合格率保持在97%以上,走出了一條以質量樹立品牌、以品質贏得市場的發展之路;圍繞提升科技水平,不斷深化院市合作,先后與中國農科院、省農科院、四川農大、西南大學等建立合作關系,大力推廣應用新技術、新品種,果業生產科技化水平大幅提高,為水果產業適應市場需求、持續健康發展提供了科技支撐。
導致水果滯銷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要解決這一難題,需要從生產、加工、流通等多個環節著力,完善生產營銷機制,健全生產營銷體系,全面推進產業鏈條延伸、品牌質量提升、市場培養發育、銷售渠道拓展,才能從根本上實現果業提質增效、果農增收致富。
——注重提質增效,延伸產業鏈條,著力構建“多產聯動、三產融合”的產業體系。堅持創新驅動發展,加快推進農產品科技創新轉化平臺建設,積極培育改良、引進推廣一批市場認可度高的優質水果品種,不斷提高產品科技含量和質量。圍繞產業延鏈、強鏈目標,培育壯大一批產銷加一體、帶動能力強的特色水果加工企業,推動產業發展從田間地頭延伸到工廠車間,不斷提高水果產品附加值。大力推進農旅結合,加快發展休閑農業、體驗農業,促進水果產業與休閑旅游、健康養老等新興產業有機結合,全面提升水果產業層次和整體效益。
——瞄準市場需求,改革供給方式,著力構建“適銷對路、以銷定產”的生產體系。堅持以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水果市場需求為導向,加快建設水果信息服務平臺,不斷提升水果信息服務水平,促進水果產品更加適銷對路;全面推行水果標準化生產,切實提高供給質量,不斷擴大市場份額。大力發展訂單農業,積極推廣“農超對接”“農校對接”“超市+基地”“超市+公司+農戶”等營銷模式,做到以銷定產、按需生產、直供直銷,切實增強抵御市場風險能力。
——突出主體培育、強化功能配套,著力構建“適度集中、規模發展”的經營體系。按照“政府引導、龍頭帶動、農戶參與、合作經營”的發展思路,培育壯大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積極探索多形式、多途徑適度規模經營模式,大力支持專業大戶、專合組織、龍頭企業等生產經營主體錯位發展、抱團營銷,促進產銷能力同步提升。鼓勵支持專合組織、流通企業組建配送公司、物流中心,大力發展產品配送業務,落實扶持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各項政策措施,重點在技術改造、質量認證、市場拓展、品牌建設、稅收優惠、信貸擔保等方面給予支持,為新型經營主體發展壯大營造良好政策環境。
——立足地方特色,打造名產名品,著力構建“影響廣泛、信譽良好”的品牌體系。大力實施消費品“三品”戰略,引導水果產業企業發揚工匠精神,提升產品質量,爭創品牌企業,打造名牌產品,全面提升企業信譽和果品聲譽。加大水果產品品牌宣傳、推廣、保護力度,建立健全水果產品品牌目錄制度,對具有一定影響力的區域品牌、企業品牌實行統一包裝、統一營銷、統一管理,樹立良好的品牌形象,不斷提高水果產品市場知名度和影響力。
——圍繞市場拓展,創新營銷模式,著力構建“載體豐富、暢通便捷”的銷售體系。健全完善水果產品營銷網絡,積極組織水果加工企業參加境內外知名展會和企業經貿促進活動,鼓勵支持企業開設專賣連鎖店、銷售專區專柜,不斷突破水果銷售渠道障礙。深入實施“互聯網+”現代農業行動,支持引導國內外大型電商企業、第三方物流與水果加工企業、農民合作社深化互利合作,打通網絡銷售渠道,拓寬網絡銷售市場,更好地實現線上線下同步銷售。
10.16625/j.cnki.51-1752/f.2017.1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