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樂
(蘇州經貿職業技術學院,江蘇 蘇州 215009)
高職院校創業教育現狀與探討研究
姚樂
(蘇州經貿職業技術學院,江蘇 蘇州 215009)
創業教育作為培養在校高職學生融入社會的基本知識技能和心理技能的必修教育,目前已逐漸在各大高職院校開展實施。針對高職院校開展創業教育的現狀和問題進行描述和分析,通過對高職院校畢業學生走向社會創業面臨的問題與困境,結合高職創業教育進行分析對比,提出符合高職院校學生開展創業所需各項技能要求的創業教育模式,并針對現有高職院校開展創業教育的教師隊伍建設和創業基礎條件提出對應策略。
高職院校;創業教育;問題;對策
創業教育對于目前越來越居高不下的畢業生就業問題具有非常重要意義。創業教育針對高校學生在創業能力培訓為基本目標,旨在提高學生畢業如何走向社會適應社會的能力,已經獲得社會各方面的認可和關注。對于高職院校學生和普通高等院校學生還是有比較大的差別,高職院校對于學生培訓方向和目標是區別于普通高校。目前我國已實施創業教育的高職院校基本照抄了普通高校創業教育的模式,缺乏針對高職院校學生的特色教育,針對性和實用性比較差。如何找出適合高職院校學生的創業教育模式,成為未來創業教育研究的主攻方向。
美國人柯林博爾首先提出創業教育概念,他在1989年向經濟教育研究中心提交報告中提出,每個人都要有三本教育護照,一本是學術性的、一本是職業性的、第三本是關于事業開拓技能。事業開拓技能,后來被譯為創業教育。
創業教育對于高職院校課程安排、專業發展具有劃時代意義,它是教育普及大眾化發展的必然趨勢。創業教育針對高職院校學生提出了如何系統建立學生適應社會的相關能力,建立高職院校學生的相應的創業技能、創業理念。通過系統有針對性的創業培訓,達到課程設定要求。目前,每年高職院校畢業學生超過30萬人,成為社會就業主要大軍,如何安排好高職院校學生和諧穩定與社會對接是目前很多高職院校亟需解決問題之一。在高職院校開展創業教育,可以把學生在畢業后選擇創業平移到在校期間,既避免了在創業中出現各種問題無法找到對接的問題,也通過開展創業教育提高了高職學生的綜合素質,包括溝通能力、風險承受能力、抗壓能力,為將來走向社會提前進行了各項能力的儲備。高職院校學生通過創業教育為將來走向社會開展創業提高了成功率,同時也就有效緩解了千軍萬馬擠在一條船上的窘境,極大緩解了社會就業壓力,而且在未來發展中還可能為社會提供崗位需求。未來社會職場的競爭是全方位的競爭,其中對競爭者涵蓋了合作共贏、創新理念、誠信精神、抗壓能力等方面要求,而這都是創業教育中所涉及到主要內容之一,也是高職院校主要考慮內容和方向。
1.對創業教育認識不夠。相對于高職院校專業課程,其創業教學課程大大滯后于專業發展,雖然國家通過政策扶持來鼓勵學生畢業后積極投入到創業實踐中,但是在實施過程中還是流于表面化和形式化。高職院校開展大學生創業課程中,會安排組織創業指導大賽來代替創業課程,雖然學生通過創業競賽對于自身創業意識和理念有不少幫助,但是由于參賽選手并不能覆蓋全部人群,創業教育普及性不高,同時由于競賽課程只是創業課程眾多環節中一部分,缺乏相應的系統性和規范性。創業教育目前在大多數高職院校并未納入到教學計劃大綱中,仍然是處于選修課程或是課外課程,同時也缺乏相應的授課教師,由于創業課程還處于初設階段,無成功經驗可鑒,課程教材、教學模式都屬于摸索且不成熟階段,即使安排了教師來開展創業課程,也由于課程的實戰性很強,授課教師自身條件所限,無法給學生提供實用有效的幫助。
2.創業教育定位模糊。高職院校目前畢業學生自行創業的總體比率并不高,這主要是由于高職學生缺乏創業的信心,究其原因,其實就是專業能力水平達不到應有水平、知識結構和水平與標準有一定差距、人際交流水平有限而出現盲人摸象的窘境。由于目前高職院校創業教育定位還非常模糊,不能準確定位于學生畢業后創業的實踐需求,創業教育還只是簡單的課外實踐和選修課程,沒有將創業教育作為課程整體不可分開的一部分融入到實踐課程中去。同時,在課程的開設中也缺乏科學合理設計,不能把學生未來走向社會急需要的創業基本知識、創業理念、創業政策、創業支持融入到課程中,創業教育定位模糊不到位。
3.創業教育途徑匱乏,課程形式化。目前高職院校創業氛圍不夠,創業教育匱乏,高職學生對學校的創業教育和需求相比還遠遠沒有達到要求。目前,高職院校創業教育的主要形式是通過創業比賽來推進創業課程安排,再通過邀請創業專家和企業導師進行創業講座,安排學生到企業實習,了解相關創業企業歷史,學習其創業經驗等內容。由于創業教育途徑比較匱乏,高職院校學生對此意見較大,這同他們所需要的創業課程體系距離較大,首先創業課程形式化大于實際化,沒有統一系統的課程安排,知識點處于散片化;沒有系統的創業教材,目前教材基本是指導教師簡單的PPT,學生可受性比較差。分析現有創業課程的開設,很多學校也是跟隨大流,沒有結合自身條件和專業設置特點進行有效研究調研,課程還是不能滿足學生實際創業需求。
4.創業教育系統化欠缺、缺乏政策扶持。高職院校在設計創業課程中,不但要包含理論知識,還要涉及到實踐教學和創業模擬實施等階段教學。但是目前現有開設創業教育的高職院校還只是簡單理論知識的學習,缺乏企業社會的參與,有閉門造車之嫌。如何把外界企業和社會資源引入到高職院校的創業教育中來,這是未來創業教育重點需要解決的問題。由于創業教育實踐性很強,需要給學生提供各項支持,包括場地、啟動資金和其他一些基本支持,高職院校目前還沒有具體實施辦法來為未來創業提供一些政策支持的通道,對國家和社會創業政策領會不足。
1.樹立創業意識。高職院校學生由于傳統思想影響較大,總覺得找一份好工作才是擇業優選,沒有創新精神存在保守求穩態度,只有在找不到自己認可的工作之后才會考慮去創業,對創業缺乏信心或是根本內心缺乏創業動機。要想使創業教育有所發展,就要轉變學生的這種觀念,針對高職院校學生開展創業觀念教育,讓他們轉變求穩保守的擇業觀念。高職院校的創業教育就是要改變這種傳統思想,化被動為主動,積極投入到創業的大潮中,萬眾創業就是要進行創業創新,不是以賺錢為唯一目標,一步一步從基本做起。同時,學生在創業過程中建立良好的心理素質,培養自身修養,增強適應社會能力,樹立責任意識,即為自己和創業企業負責到底的精神。
2.開設創業課程適應創業發展。創業課程的開發是要緊跟高職院校學生創業素質和創業技能發展而設立,創業基本素質包括溝通能力、抗壓能力、社會適應能力等基本內容;創業技能包括專業知識、基本技能知識等內容。過去常規性教育主要是針對找工作就業型教育,它相對少了一些創業理念、創業基本素質的教育,例如缺乏獨當一面、面臨重壓下如何應付自如的素質教育,開設創業課程就是要改變過去傳統教育的千篇一律的“知識灌輸型”教育方式,加大對學生的心理素質、創業理念、創新性能力的培養和指導。
3.開設創業課程,建立課程評價體系。由于創業課程是一個系統課程的建設,它包括了創業理念、創業基本素質、創業實際運作等內容,而每一個內容都是可以開設建立一門相關課目,課程的開發是要根據學生在學校實際認知能力循序漸進開展建立,每一個專業對應的創業課程都有相應微調,將創業課程融入到專業課程中去,而不是“一鍋粥”,所有專業都是相同的創業課程,無法做到專業的具體分工。在把創業課程融會貫通到專業課程中,可以讓學生做到在完成專業課程基礎上,結合本專業基礎知識把創業教育落到實處,既完成了本專業學習,也使創業教育完成了課程建立和對應評價體系的完善。
4.創業課程與社會對接。高職院校在開展創業教育課程同時也要把課程積極落實到實踐運用中,避免閉門造車無法與外界對接。高職院校可以結合自身優勢建立創業基地,與企業政府合作建立企業實訓基地,開辦創業孵化園,把通過創業課程學習的學生拉到創業園來進行創業實踐,通過創業大賽等多種形式把優勝者動員去創業,學校為他們提供各項基本服務,例如資金、場地、政策扶持等資源全方位服務,將創業教育落實到實踐中。通過與企業合做,共同建立產學研一體的實踐基地,讓學生走入到一線了解企業和社會,深入了解感受創業氣氛,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為將來創業打下堅實基礎。
創業教育在高職院校開展時間并不長,目前還很不成熟,還處于摸索過河階段。但是隨著社會教育發展,創業教育已成為教育未來發展的趨勢之一。如何緊跟社會潮流,積極對高職院校創業教育進行改進,已成為目前高職院校發展主要任務之一。總的來說,我國的創業教育還是有很大發展潛力,通過對西方創業教育的先進經驗積極學習和借鑒,根據實際國情,有針對性結合高職院校所在地區,對應專業進行創業課程設立完善,以高職院校學生創業素質培養為基礎開展創業教育,從而滿足我國經濟發展所需,為我國的高職院校創業教育帶來良好的發展契機。
[1]王世武.高職院校創業教育研究[J].教育研究,2012,(7).
[2]張梅.就業創業指導[J].學術論壇,2008,(2).
[3]廖曉昭.高職院校學生創業能力培訓[J].教育與職業,2011,(44).
[4]陳明明.現代大學教育[J].職教論壇,2010,(6).
[5]郝瑞.高校創業教育淺析[J].職業技術教育2009,(6).
[6]馮經.高職院校創業課程建設[J].教育與職業,2008,(10).
[責任編輯 吳 迪]
G712
A
1673-291X(2017)21-0115-02
2017-02-07
姚樂(1977-),男,江蘇南京人,講師,從事企業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