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洪萍
(寶雞文理學院,陜西 寶雞 721013)
現代市場經濟下音樂產業的創新
——以音樂節為例
嚴洪萍
(寶雞文理學院,陜西 寶雞 721013)
隨著全球化經濟的快速發展,國家與地區間的文化傳播和交流發展也起到了有效的推動作用,其在信息數字技術和互聯網的發展背景下產生了很大的變化。音樂產業的創新過程是整體性的,其具有特殊的要求和發展規律,在科技技術和互聯網的影響下,更應積極創新生產內容,對旅游、文化和藝術等產業內容加以汲取,以促進音樂產業的持續化發展。基于此,對現代市場經濟下音樂產業的發展形勢進行分析,并以音樂節為例進行探索。
現代市場經濟;音樂產業;創業;音樂節
在社會發展和經濟生活中,音樂產業作為一個主要門類具有重要影響。隨著現代化市場經濟的發展,音樂產業逐漸融合了現代化信息產業,第一是電信,第二是傳媒,第三是網絡等,以實現音樂產業在互聯網信息時代的創新和升級。本文通過對某音樂節的實踐研究,為創新音樂產業提供參考。
音樂產業所包括的過程有幾個方面組成:第一是生產,第二是制作,第三是發行,第四是消費。當前,人類社會因為信息數字和互聯網產生了巨大變化,傳播信息和文化的方式也被徹底改變,其中也包括音樂產業。傳統音樂中主要以物質形態為音樂內容,其物質媒介包括CD、磁帶和DVD,傳統音樂產業的支撐主要依靠唱片業。在信息技術的推動作用下,計算機的數字音頻成為音樂的主要媒介,通過現代化電腦儲存和數字錄音技術取代了傳統的錄音技術,并改變了原來的CD唱片在市場中的代表性作用,這也是音樂商品形態創新的主要表現,音樂作品在傳播上也產生了相應的變化。在當前網絡條件下,人們獲取音樂作品,可以直接通過手機和電腦等智能設備進行選擇,音樂傳播平臺主要是無線和有線。音樂傳播模式由原來的單向性產生了轉變,行業中的主導不再是音樂內容的生產者,大家可以根據對音樂的類型進行選擇,不再是原有的被動接受形式。
隨著音樂商品在生產和傳播上的轉變,音樂的消費方式也產生了相繼變化,導致傳統唱片市場失去了市場活力,數字音樂模式快速發展起來,唱片公司的市場地位直接被數字音樂的提供商取代,市場導向以用戶體驗為主,音樂產業的銷售渠道主要是網絡傳播平臺。所以,音樂產業的發展特征為數字音樂義軍突起,很多原來的大型唱片公司大幅下降銷售額,導致唱片公司逐漸退出音樂市場。
在科技技術和網絡環境的大背景下,音樂產品與多個產業加以融合形成互動發展,使數字音樂的發展取得了大規模爆發,創造出了很多新型的音樂形態,其中包括無線音樂和手機鈴聲等,傳播終端主要有數字音樂下載和音樂播放器等。互聯網、廣告和IT等產業都被延伸到了音樂產業,以形成新的市場經濟業務和形態,通過科技手段,音樂被更大規模內的人們形成有效的共享。
在當前生活節奏快速的條件下,人類的思維方式和精神內容都能通過音樂來表現,其能對人的情感訴求有直接反映。音樂用于對情感的表達,其不僅蘊含創作者的情感藝術和文化素養,還傳遞出聽覺者的精神需求和情感需要。技術和形態不能對音樂的價值做出評判,其藝術風格才是最具有文化功能的表現。所以,音樂文化的價值和生命力主要通過內容來實現。不同音樂的表現形式和內涵都是多樣化的,加上音樂流派的影響,能使音樂的內容生產更加豐富,并不斷創新音樂的風格和內容,保證音樂產業的發展。雖然傳統音樂產業的消費模式和傳播方式都通過互聯網信息技術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并在不斷更新產業業態,但現代音樂產業仍然是以音樂內容為核心內容,其也是發展音樂產業的最終意義。所以,音樂產業必須創新內容,將音樂作品不斷優化,以實現最有文化價值和藝術修養的作品。音樂內容的生產和創新能力要提高,并以此提升藝術品質和文化品質,其不僅和音樂的生命周期有直接關系,也直接影響到音樂的商品價值。音樂作為傳統產業,音樂內容的生產和創新不僅受音樂產業的創新影響,還會因為業態創新融合產生直接作用。音樂產業融合其他產業共同發展主要通過互聯網和信息產業來實現,其將數字信息和網絡特征強烈地凸顯出來,形成目前音樂產業以數字音樂為主導的發展形勢。但是,音樂產業是一個龐大的整體系統,由不同的產業形勢和多樣化的音樂內容構成,發展規律相對比較獨立。所以,音樂產業創新不能僅局限于互聯網和信息技術,音樂產業應當和其他相關產業進行互動融合,第一是計算機,第二是電信,第三是互聯網,第四是傳媒等,并可以和其他延伸產業進行嘗試性的互動融合,使音樂產業獨立性的發展特點加以維護,創新發展路徑有效拓展,實現多層次、多方面音樂文化的延伸和完善。
現代化市場經濟和文化導致音樂產業不斷演變,創新是發展的必然趨勢。而音樂產業的創新應當包括兩個方面:一是音樂內容,二是產業形態。在音樂內容方面,不僅需要將音樂形態和音樂類型有所包含,還要包括藝術形態和其他文化內容。而產業形態的更新不能僅僅是信息產業和音樂產業的融合,還應當是音樂產業有效融合于其他相關產業業態。
隨著商業模式和科技技術的發展,導致社會對傳統唱片大大減少了興趣,而現場音樂卻實現了歷史性的發展。服務環境和內容生產是音樂產業需要不斷加強和創新的,而現場音樂正是對這一要求的良好體現,故在當前音樂產業中取得重要角色,并逐漸表現出快速發展的趨勢。所以,目前各類主題和類型的演唱會多不勝數,不同文化的音樂節也應運而生,包括很多政府部門都在對音樂產業基地加以支持和建設。本文對我國某地區的音樂節進行探索,該音樂節發展至今已有數年,具有一定的經驗累積,目的是為了打造音樂文化的品牌標桿。在不斷發展下,該音樂節已經成為現場音樂品牌的佼佼者,其在實踐中,現場演出不僅具有搖滾音樂和民謠,還融合了當地的人文風情和自然風光,讓當地自然文化通過音樂來有效呈現,使大眾能夠有保護和宣傳自然文化的意識,也是對傳統文化資源和地域文化的創新與尊重。同時,音樂節利用現場音樂的優勢,不僅讓創作生產實現了音樂形態的多樣化,還使音樂品牌形式和音樂企業加大知名度,使音樂產業和文化藝術得到良好的創新與互動,實現了音樂產業與藝術相關產業的共同發展。
該音樂節的音樂盛典主要以兩種音樂形式為主,第一是搖滾樂;第二是民謠,通過現場的表演方式,使每次的音樂節都能招攬眾多喜愛民謠和搖滾的音樂人,并成為目前國內最具影響力的演出場所。同時,該音樂節一直重在創新,并以傳承、突破和發展為主要目的,不斷創新和生產音樂內容,將音樂形態逐漸豐富起來,融合了國內的多種音樂方式,第一是古老聲音,第二是迷幻電子音樂,第三是民粹搖滾,第四是新生代民諺等,讓舞臺極具魅力,成為各類音樂形式融合的主要橋梁。
音樂節通過多年的發展,已經成為音樂產業最重要的部分,不僅具有生產和推廣的作用,還成有孵化企業的主要作用。目前,發展和創新音樂形態是最重要的一點,不僅需要實現音樂內容生產的目的,還能發掘音樂形態和音樂人才,所以,該音樂節在不斷探索,希望能有機融合于其他藝術形式。通過不斷的策劃和設計,該音樂節將藝術展進行了多方面的制作,使活動內容包括了很多當代藝術,第一是影像,第二是舞臺,第三是涂鴉墻,第四是音樂超市等。其以藝術節的方式突破了音樂節的一貫方式,讓其與音樂的結合碰撞出強烈的火花,也對音樂與藝術創新結合起到有效的推動作用。
雖然該音樂節在不斷摸索和創新中取得了重要突破和發展,但由于介入了經濟元素和商業業態,導致對原有文化藝術產生了一定的影響,不僅使文化表現形態無形之中發生了變化,還對文化因素的存在空間有所約束。總之,音樂產業與當代藝術的創新與結合,使其發揮出一種獨具特色的藝術形式。它能讓人們從多種視角去感受歷史和文化,并對生活與藝術之間的關系有所聯想,能有效達到文化藝術與世界音樂的同步,并促進地區文化和世界文化的共同發展。該音樂節不僅集結了多種音樂形態,豐富音樂節主體,還將當地的多種藝術門類加以涵蓋,使其成為文化藝術的重大活動。同時,該音樂節也逐漸適用了現代市場經濟的商業模式,在原有基礎上不斷突破和更新,實現音樂與民族文化的發展融合。這種實踐經驗,不僅讓固有的音樂產業模式得到轉變,使其有了新的突破口,還能打破音樂產業的發展瓶頸,以實現音樂產業持續化發展的有效作用。
總之,隨著現代市場經濟的快速發展,地區文化與音樂產業的交流與傳播成為一種新的發展模式,使文化傳播的方式和速度都在互聯網信息技術下發生了實際轉變。同時,音樂產業也在面臨改革,產業形態、消費形式和傳播方式都逐漸結合于數字信息和傳媒等產業,實現數字音樂為主導的發展模式。所以,音樂產業在現代市場經濟條件和科技技術的發展條件下,必須不斷汲取其他產業的優勢加以融合,以使音樂產業的發展形成多樣化的創新,滿足社會大眾的需求。
[1]郎啟訓,郭亞非.市場經濟下我國音樂產業化道路發展走向分析[J].民族藝術研究,2013,(4):136-140.
[2]李忠日.市場經濟背景下音樂文化產業培育機制研究[J].生產力研究,2014,(2):155-157.
[3]查建敏.音樂版權在數字音樂產業價值鏈中的作用——評《數字音樂的產業價值鏈研究》[J].新聞與寫作,2016,(6):117.
[4]夏卿.音樂文化產業的困境及出路[J].北方音樂,2016,(8):201.
[5]徐子涵.關于中國當代流行音樂系列評獎活動的思考[J].藝術百家,2015,(5):225-227.
[6]王伶俐.當前文化產業背景下高校音樂人才培養方案探析[J].北方音樂,2014,(10):198.
[7]卓頤.傳統音樂行業的變革及其發展策略——以數字技術為背景[J].閩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5,(1):80-83.
[責任編輯 吳高君]
J60-05
A
1673-291X(2017)10-0040-02
2016-12-18
嚴洪萍(1979-),女,青海大通人,講師,從事民族聲樂演唱與教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