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稅熱點問題解答
問:單位和個人如何申請代開發票?
答:第一,根據《國務院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發票管理辦法〉的決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令第587號)規定:“第十六條需要臨時使用發票的單位和個人,可以憑購銷商品、提供或者接受服務以及從事其他經營活動的書面證明、經辦人身份證明,直接向經營地稅務機關申請代開發票。依照稅收法律、行政法規規定應當繳納稅款的,稅務機關應當先征收稅款,再開具發票。稅務機關根據發票管理的需要,可以按照國務院稅務主管部門的規定委托其他單位代開發票。禁止非法代開發票。”
第二,根據《國家稅務總局關于納稅人申請代開增值稅發票辦理流程的公告》(國家稅務總局公告2016年第59號)規定:“現將納稅人代開發票(納稅人銷售取得的不動產和其他個人出租不動產由地稅機關代開增值稅發票業務除外)辦理流程公告如下:
一、辦理流程
(一)在地稅局委托國稅局代征稅費的辦稅服務廳,納稅人按照以下次序辦理:
1.在國稅局辦稅服務廳指定窗口:
(1)提交《代開增值稅發票繳納稅款申報單》(見附件);
(2)自然人申請代開發票,提交身份證件及復印件;
其他納稅人申請代開發票,提交加載統一社會信用代碼的營業執照(或稅務登記證或組織機構代碼證)、經辦人身份證件及復印件。
2.在同一窗口申報繳納增值稅等有關稅費。
3.在同一窗口領取發票。
(二)在國稅地稅合作、共建的辦稅服務廳,納稅人按照以下次序辦理:
1.在辦稅服務廳國稅指定窗口:
(1)提交《代開增值稅發票繳納稅款申報單》;
(2)自然人申請代開發票,提交身份證件及復印件;
其他納稅人申請代開發票,提交加載統一社會信用代碼的營業執照(或稅務登記證或組織機構代碼證)、經辦人身份證件及復印件。
2.在同一窗口繳納增值稅。
3.到地稅指定窗口申報繳納有關稅費。
4.到國稅指定窗口憑相關繳納稅費證明領取發票。
……
三、納稅人銷售取得的不動產和其他個人出租不動產代開增值稅發票業務所需資料,仍然按照《國家稅務總局關于加強和規范稅務機關代開普通發票工作的通知》(國稅函〔2004〕1024號)第二條第(五)項執行。
本公告自2016年11月15日起施行。”
問:個人保險代理人為保險企業提供保險代理服務,如何計算個人所得稅?
答:根據《國家稅務總局關于個人保險代理人稅收征管有關問題的公告》(國家稅務總局公告2016年第45號)規定:“二、個人保險代理人以其取得的傭金、獎勵和勞務費等相關收入(以下簡稱“傭金收入”,不含增值稅)減去地方稅費附加及展業成本,按照規定計算個人所得稅。
展業成本,為傭金收入減去地方稅費附加余額的40%。
六、本公告所稱個人保險代理人,是指根據保險企業的委托,在保險企業授權范圍內代為辦理保險業務的自然人,不包括個體工商戶。
七、證券經紀人、信用卡和旅游等行業的個人代理人比照上述規定執行。信用卡、旅游等行業的個人代理人計算個人所得稅時,不執行本公告第二條有關展業成本的規定。
個人保險代理人和證券經紀人其他個人所得稅問題,按照《國家稅務總局關于保險營銷員取得傭金收入征免個人所得稅問題的通知》(國稅函〔2006〕454號)、《國家稅務總局關于證券經紀人傭金收入征收個人所得稅問題的公告》(國家稅務總局公告2012年第45號)執行。”
問:納稅人申報繳納印花稅時,增值稅稅款是否作為印花稅計稅依據?
答:一、對采取匯總申報方式的納稅人
(一)購銷合同分別填寫價款、稅款的,僅就價款數額計稅貼花。
(二)購銷合同中注明是含稅價,在計算繳納印花稅時,應按增值稅的稅率從價款數額中減除后計稅。
(三)購銷合同中未注明含稅價或增值稅稅款的,應按合同所載金額全額計稅貼花。
二、對采取核定征收印花稅的納稅人,
(一)一般納稅人的,增值稅屬于價外稅,核定征收印花稅時,不應將增值稅作為計稅依據。
(二)小規模納稅人的,銷售收入與進貨金額是含稅的,核定征收印花稅時,應將增值稅作為計稅依據。
問:在土地增值稅清算中符合什么條件,可實行核定征收?
答:根據《國家稅務總局關于印發〈土地增值稅清算管理規程〉的通知》(國稅發〔2009〕91號)第三十四條規定:“在土地增值稅清算中符合以下條件之一的,可實行核定征收。
(一)依照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應當設置但未設置賬簿的;
(二)擅自銷毀賬簿或者拒不提供納稅資料的;
(三)雖設置賬簿,但賬目混亂或者成本資料、收入憑證、費用憑證殘缺不全,難以確定轉讓收入或扣除項目金額的;
(四)符合土地增值稅清算條件,企業未按照規定的期限辦理清算手續,經稅務機關責令限期清算,逾期仍不清算的;
(五)申報的計稅依據明顯偏低,又無正當理由的。”
問:現金形式的住房補貼、醫療補助費是否可以在個人所得稅稅前扣除?
答:一、根據《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關于住房公積金醫療保險金養老保險金征收個人所得稅問題的通知》(財稅字〔1997〕144號)第三條規定:“企業以現金形式發給個人的住房補貼、醫療補助費,應全額計入領取人的當期工資、薪金收入計征個人所得稅。但對外籍個人以實報實銷形式取得的住房補貼,仍按照《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關于個人所得稅若干政策問題的通知》(財稅字〔1994〕第20號)的規定,暫免征收個人所得稅。”
二、根據《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關于個人所得稅若干政策問題的通知》(財稅字〔1994〕第20號)第二條規定:“下列所得,暫免征收個人所得稅:
(一)外籍個人以非現金形式或實報實銷形式取得的住房補貼、伙食補貼、搬遷費、洗衣費。”
問:房屋附屬設備和配套設施是否計入房產原值計征房產稅?
答:一、根據《國家稅務總局關于進一步明確房屋附屬設備和配套設施計征房產稅有關問題的通知》(國稅發〔2005〕173號)規定:“關于房屋附屬設備和配套設施計征房產稅問題,《財政部、稅務總局關于房產稅和車船使用稅幾個業務問題的解釋與規定》(〔87〕財稅地字第3號)第二條已作了明確。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和房屋功能的完善,又出現了一些新的設備和設施,亟需明確。經研究,現將有關問題通知如下:
一、為了維持和增加房屋的使用功能或使房屋滿足設計要求,凡以房屋為載體,不可隨意移動的附屬設備和配套設施,如給排水、采暖、消防、中央空調、電氣及智能化樓宇設備等,無論在會計核算中是否單獨記賬與核算,都應計入房產原值,計征房產稅。
二、對于更換房屋附屬設備和配套設施的,在將其價值計入房產原值時,可扣減原來相應設備和設施的價值;對附屬設備和配套設施中易損壞、需要經常更換的零配件,更新后不再計入房產原值。
……
四、本通知自2006年1月1日起執行。《財政部、稅務總局關于對房屋中央空調是否計入房產原值等問題的批復》(〔87〕財稅地字第28號)同時廢止。”
二、根據《財政部稅務總局關于房產稅和車船使用稅幾個業務問題的解釋與規定》(財稅地〔1987〕第3號)規定:“二、關于房屋附屬設備的解釋
房產原值應包括與房屋不可分割的各種附屬設備或一般不單獨計算價值的配套設施。主要有:暖氣、衛生、通風、照明、煤氣等設備;各種管線,如蒸氣、壓縮空氣、石油、給水排水等管道及電力、電訊、電纜導線;電梯、升降機、過道、曬臺等。
屬于房屋附屬設備的水管、下水道、暖氣管、煤氣管等從最近的探視井或三通管算起。電燈網、照明線從進線盒聯接管算起。”
問:營改增后,房管局二手房評估系統中最低成交價格及相關評估機構出具的評估報告價格,是否是不含增值稅的契稅計稅價格?
答:按照國家稅務總局《關于明確營業稅改征增值稅有關征管問題的通知》(稅總函〔2016〕181號)中“關于確定不動產交易計稅依據問題”的解釋和國家稅務總局有關問題的解釋,稅務機關在核定計稅價格工作中,應繼續沿用原二手房評估系統。當納稅人申報的不動產交易成交價格明顯偏低時,應首先利用二手房評估系統核定計稅價格,核定的計稅價格視為不含稅價格。
評估報告的評估價格如何界定為含稅價格和不含稅價格,總局在解釋這個問題時,答復為“核定價格是不含稅價格,評估報告的價格也是核定的依據,因此,除有明確表述為“含稅價格”,評估報告的價格也是不含稅價格”。
問:醫院給兼職專家或退休返聘專家的掛號費提成應如何征收個人所得稅?
答:醫院給專家的掛號費提成收入,如果是退休人員再任職,應減除個人所得稅法規定的費用扣除標準后,按“工資、薪金所得”繳納個人所得稅。如果是個人兼職取得的收入應按照“勞務報酬所得”繳納個人所得稅。
“退休人員再任職”,應同時符合下列條件:
一、受雇人員與用人單位簽訂一年以上(含一年)勞動合同(協議),存在長期或連續的雇用與被雇用關系;
二、受雇人員因事假、病假、休假等原因不能正常出勤時,仍享受固定或基本工資收入;
三、受雇人員與單位其他正式職工享受同等福利、培訓及其他待遇;
四、受雇人員的職務晉升、職稱評定等工作由用人單位負責組織。
問:個人保險代理人為保險企業提供保險代理服務,如何計算個人所得稅?
答:根據《國家稅務總局關于個人保險代理人稅收征管有關問題的公告》(國家稅務總局公告2016年第45號)規定:“二、個人保險代理人以其取得的傭金、獎勵和勞務費等相關收入(以下簡稱“傭金收入”,不含增值稅)減去地方稅費附加及展業成本,按照規定計算個人所得稅。
展業成本,為傭金收入減去地方稅費附加余額的40%。
六、本公告所稱個人保險代理人,是指根據保險企業的委托,在保險企業授權范圍內代為辦理保險業務的自然人,不包括個體工商戶。
七、證券經紀人、信用卡和旅游等行業的個人代理人比照上述規定執行。信用卡、旅游等行業的個人代理人計算個人所得稅時,不執行本公告第二條有關展業成本的規定。
個人保險代理人和證券經紀人其他個人所得稅問題,按照《國家稅務總局關于保險營銷員取得傭金收入征免個人所得稅問題的通知》(國稅函〔2006〕454號)、《國家稅務總局關于證券經紀人傭金收入征收個人所得稅問題的公告》(國家稅務總局公告2012年第45號)執行。”
問:申請行政復議權的含義是什么?
答:申請行政復議權,是指納稅人對稅務機關作出的具體行政行為不服,依法要求復議機關進行復議,保護自身利益的權利。具體行政行為包括征稅行為、行政許可、行政審批行為、發票管理行為、稅收保全措施、強制執行措施、行政處罰行為、資格認定行為、不依法確認納稅擔保行為、政府信息公開工作中的具體行政行為、納稅信用等級評定行為、通知出入境管理機關阻止出境行為、不依法履行法定職責的行為等。
納稅人認為稅務機關的具體行政行為所依據的規定不合法,在對具體行政行為申請行政復議時,可一并向稅務行政復議機關提出對該規定的審查申請。這里的規定是指:(1)國家稅務總局和國務院其他部門的規定;(2)其他各級稅務機關的規定;(3)地方各級人民政府的規定;(4)地方人民政府工作部門的規定。需要注意的是,這里的規定中不包含規章。
(供稿:天津市地方稅務局納稅服務局)
責任編輯:傅延懌 曲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