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窖藏
在20世紀90年代之后,美國、日本、加拿大、德國、英國由于金融市場投機盛行,金融發展和經濟增長背離的趨勢越來越明顯。1999年,瑞士經濟學家M·賓斯維杰提出用股票回報率對美國在1953—1995年間的實物經濟活動度量指標進行回歸,得出結論:股票回報的很大部分可以由實物經濟活動度量指標的將來值解釋。但是對20世紀80年代以來數據的回歸卻得出了相反的結論。無論是使用月度、季度和年度真實股票回報率,也無論實物經濟活動由生產率還是GDP增長率來代表,都發現股票回報率和實物經濟活動之間不存在相關性甚至出現負相關,這是與傳統理論相悖的。M·賓斯維杰對美國經濟增長和股票市場發展背離的現象進行了深入分析,并提出了“金融窖藏假說”來解釋這種反常現象。金融窖藏假說較好地解釋了美國20世紀80年代以來經濟增長和金融發展的股經背離現象——為什么實物經濟沒有相應增長,或者在通貨緊縮的情況下,金融市場卻在快速發展的怪現象,是極富洞見的新假說。M·賓斯維杰的金融窖藏的概念與傳統的現金窖藏是完全不同的。
金融窖藏是指那些用于金融資產投資而沒有對實物經濟活動起融資作用的資金,在市場經濟和現代信用制度下,貨幣只在金融領域內部循環,并促使虛擬經濟脫離實體經濟的一種現象。市場經濟條件下的貨幣制度,貨幣作為商品交易的媒介,具有一般等價物的特征,即貨幣可以和任何其他商品進行交易,商品資本運動,W—G—W,在這里貨幣只是交易的媒介,商品資本運動是有限的;同時,貨幣又以獨立的價值形式存在,并由此成為財富的現實代表。這種價值形式使貨幣具有了獨立運動的本能,貨幣資本循環G—W—G,其運動是沒有止境的。企業、銀行、公眾與政府的投資與融資活動推動著貨幣的獨立運動。即企業在從事實物生產、消費和流通之外,需要介入貨幣市場和資本市場等金融市場。銀行在傳統的信用基礎上,又以新的形式,不斷地創造和擴大已脫離實物經濟現實需要的貨幣基礎,進一步擴大了貨幣獨立運動的能量。所以,金融窖藏實際上是建立在一種流量貨幣理論和流量分析的概念,而不是想當然的存量分析。M·賓斯維杰構筑了一個三部門的貨幣循環模型,并提出了金融窖藏概念來解釋金融對經濟的影響。
金融窖藏可以通過吸納實體經濟循環中多余的流動性,起到平滑實體經濟動態無效的作用。金融窖藏對實體經濟的影響是沒有定論的,在不同時期可能會有不同的表現和結果。M·賓斯維杰認為金融窖藏對經濟造成的綜合影響是正是負以及影響程度有多大取決于特定的經濟環境。當金融資產的回報率比實體經濟投資的回報率更高時,金融窖藏的增長可能會抑制實體經濟的投資,從而造成金融發展和經濟增長的背離。M·賓斯維杰通過利用美國幾十年來的流量資金賬戶分析金融窖藏對實體經濟的影響,這是迄今為止有大量實證支持的假說,從流量貨幣角度分析金融交易對實體經濟的影響,這也是極富價值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