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怡
(寶雞文理學院,陜西 寶雞 721013)
基于大數據的高校創新創業師資隊伍建設
韓怡
(寶雞文理學院,陜西 寶雞 721013)
大數據的的發展與應用,已經在高校教學研究中占有一席之地。而高校是提供社會人才的發源地,因此,人才培養的質量與高校師資隊伍的建設有直接關系。在經濟快速發展的情況下,創新創業教育不僅具有專業的理論知識,還有非常復雜的系統性操作,其目的是對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加以培養。因此,要良好地實施該項目,師資隊伍必須在原有基礎上加以創新建設。基于此,對目前大數據的高校創新創業師資隊伍建設中面臨的問題進行分析,并對其解決途徑加以探討。
大數據;高校;創新創業;師資隊伍;建設
世界各國的經濟都在快速發展,因此,高校對創新創業師資隊伍建設有了更新的認識,尤其是大數據時代下,高校面臨的競爭越來越激烈。目前,人們的生活因為大數據的滲透已經產生了巨大的變化,其更在各個領域發揮著積極的應用作用,即包括社會管理、教育領域、國家創新改革等范圍。所以,大數據通過相關數據的應用,已經成為推動經濟進一步發展的主要核心,是高校創新創業師資隊伍建設必須重視的內容之一。
隨著經濟全球化發展,我國現代化教育改革在國際教育信息化的影響下,已經產生了質的變化,這要求我國傳統教育系統必須做出有效的整改,對落后模式加以重組和優化,以推進我國教育信息化的發展。而經濟快速增長的大環境下,高校教師作為傳播知識的主體,對學生未來的發展方向有十分重要的影響。在實踐過程中,高校創新創業師資隊伍的大力建設,是為了明確教育的發展與定位,其能對學生創新創業能力有直接影響。所以,我國教育領域在充分利用信息技術和大數據的基礎上,已經逐步實現教學數字化資源的持續提供,并且,這些應用業務同時具有實時更新的特點。眾所周知,經濟快速增長給各行業帶來了極大影響,而大數據的計算結構極其復雜,其能有效實現各種數據的處理和運算,這為高校師資隊伍的建設提供了非常有效的教學資源。同時,經濟水平的不斷提升,使得各高校都在不斷增長其各方面的大數據,這需要高校師資隊伍人員能夠及時對數據進行綜合處理并加以分析,才能為創新創業教育帶來更加準確的教育資訊。
(一)創新創業管理體制不規范
目前,我國很多高校創新創業教育中存在的最大問題,就是沒有規范性的管理相關教師,這會導致實際教育中產生很多問題。一些高校專業的創新創業教育教師比較稀缺,更有部分兼職教師,他們的主要教育任務并不是創新創業教育,而是歸屬于其他教學任務,這種對制度管理的不規范,并不能達到創新創業教育的目的,并缺乏對該教育的重視程度。同時,很多高校本身也沒有對創新創業教育有足夠重視,或者根本沒有設立單獨的機構,這會有效降低教育管理職能。另外,部分高校沒有對師資管理體制進行明確規劃,比如培訓和獎勵政策等,這些管理機制的疏漏是我國創新創業教育難以有效提高培養成果的主要原因。
(二)缺少高端教育人才的加入
經過對目前我國高校的師資數據統計可以發現,近十年來我國高校教師的學歷中,本科占有最大比例,雖然在近兩年該比例有所下降,但不可否認的是,本科學歷教師占有我國整體師資隊伍的大部分。而高校身負培養各類精英人才的重任,更是為國家技術研發和高層次管理人才提供發育搖籃的主要場所,但其碩士學歷的教師卻只占整體教師中的少部分,而擁有博士學歷的教師更為稀缺。在當前社會競爭力逐漸強烈的情況下,大學生必須具備過硬的專業知識才能滿足與社會發展的需求。所以,高校急需引入高端教育人才,來強大師資隊伍,以加強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培養,并在復雜多變的經濟市場中發揮自身價值。
(三)青年教師缺乏培訓
目前,我國高校教育師資隊伍普遍年輕化,其中青年教師成為隊伍中的主力軍,特別是35歲以下的教師幾乎占有一半左右。這種年輕化的高校教師隊伍勢必會為高等教育帶來相應的負擔,主要是教學經驗的缺乏,而很多年輕教師個性突出,與學生不能進行良好溝通,加上高校各種評職和科研等項目,讓其失去對教學的熱情,這些都是導致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水平止步不前的原因。同時,這類青年教師大多都是剛畢業就進行教學事業,對于具體的創新和創業沒有實際接觸,導致教學也只能依靠理論化知識?;诖祟惽闆r,高校必須對年輕教師進行相應的師資培訓,將其科研潛力和教學熱情進一步激發,提高教學效率。
(四)教育管理方式不合理
要保證師資隊伍的整體質量離不開先進的師資隊伍管理方式,其應當是通過教育管理理念來圍繞的??傮w而言,我國創新創業教育時間并不長,基本處于接受型和被動型的教育模式,教育管理方式更加缺乏合理性,這導致創新創業理念沒有得到高校教師的認可,并缺乏創新教學方法的意識。教師作為知識的傳遞者和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如果總是將教學按部就班地進行,勢必會對學生創新思維能力有所約束。所以,高校必須注重自身教育理念的改革,以當前社會發展前景作為參考,鼓勵教師將自我的創新能力發揮到實際教學中,以提升教學效率。
(一)轉變教學模式,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
在經濟快速發展的新形勢下,大數據時代的信息,具有多樣性和豐富性等多種特點,這使得傳統教學模式和師生關系有諸多需要轉變的內容。而高校要將數字化的教育模式替代傳統教學模式,是一個困難而復雜的過程。所以,隨著經濟全球化發展,高校在充分利用大數據的基礎上,應采取的措施有:首先,教師需要在備課時注入新鮮適宜的思想,擯棄傳統的對課本的枯燥講解,利用科學技術手段,著力培養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并通過對問題的獨立思考、分析和解決來提升個人能力。同時,教師需要多與學生進行溝通和互動,不僅給予學生情感上的支持,還要關注學生對創新創業的見解,傾聽學生未來的發展意愿,并適時加以有效指引。總之,高校創新創業師資隊伍可以利用大數據獲取新的方法和技術,用于高校創新創業師資隊伍的建設和創新。通過大數據獲取高?;蛏鐣畔r,高校還可以為此建立專門的師資隊伍建設數據庫,以實現動態監測大數據的師資隊伍,并為高校創新創業教學做出更加有力的探討。
(二)強化教師對創新創業的教育意識
在經濟全球化發展趨勢下,高校要實現創新創業教育需要通過現代教育方式來實現,將教育根本當作是一個引導學生、啟發學生和培養學生創造創新能力的過程。高校要改變傳統知識性教育的觀念,轉變為創新創造性教育,這需要教師通過實際現代化教學理念來執行,摒棄教育以書本為主的方式,注重對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培養。因此,教師在對經濟發展有進一步認識的情況下,其創新創業的意識是必須加強的,以在實際教學中找準方向,并將其當作一種新型的專業教育來對待。另外,教師需要對學生的實際生活情況加以了解,通過開展各類實踐活動來全方位培養學生,以有效提升學生創新創業的思維能力。最后,教師必須一視同仁地對待每一名學生,并以發展的角度對學生進行培養,激發學生的創新創業潛能,實現教育的核心理念。在大數據時代,數據是看清一切的標準,也是衡量質量與效果的標準。由此可見,在經濟水平快速上升的大環境下,教師要認識到大數據對教育領域的作用,以通過對自身素養的提高加強個人的創新能力,并將專業綜合素養傳遞給學生,才能完成教師的職業使命。
(三)積極引進高端教育人才
高校在對創新創業師資隊伍加以建設時,必須具備發展性的長遠目光,通過各種渠道積極引進專業高端人才來充實教師隊伍。一些發達國家對創新創業的教育相對較早,且已經具備了相應的經驗,而高??梢試L試聘請一些海外人才來入駐本校。這些人才多有留學背景,或者曾經就讀于世界頂級名校,如果能將他們有針對性地引進我國高校領域中,不僅能夠讓師資隊伍建設趨向現代化和國際化,還能帶入世界前沿的學術理論和教學方法,這對提高學生創新創業能力有良好的作用。因此,經濟全球化發展趨勢下,高校應當在大數據分析作用下進行參考,著力綜合自身發展方向和實際情況,人才切勿盲目引進,以免由于自身發展平臺的限制和其他教學因素等影響了人力資源的浪費??傊?,高校要實現國際化教育并與時俱進,就必須充實自身教育隊伍,除了積極引進高端人才以外,還需要對本部創新創業師資隊伍進行一些針對性的培訓,讓教師切實具備這方面的實際體驗和能力,以有效進行對學生的培養。在高校教學中,最首要的關鍵就是師資隊伍的建設,其是關乎學生培養質量的重中之重,高校必須對其實施有針對性的措施。
總之,大數據的普及和合理應用,是經濟快速發展的重要趨勢,其已經作為核心評估模式在教育中占有重要位置,而高校在有效利用大數據的情況下,可以全面發現自身存在的不足之處,并通過現代管理方法、技術等合理化的方式,對其加以改善。同時,根據當前創新創業師資隊伍的建設情況,高??梢酝ㄟ^師資資源庫來實現創新創業教育人才的合理流動,并通過教育培訓和實踐來累積其創新創業師資隊伍建設方面的經驗,對于加強教師個人能力的提升,以及提高學生創新創業能力有著重要意義。
[1]田國強,陳旭東,劉艷輝.創新高校人事制度建設一流師資隊伍——上海財經大學“常任軌”制度十年探索(2004—2014年)[J].高等教育評論,2015,(1):45-56.
[2]劉瓊.新媒介背景下高校播音主持專業特色師資隊伍的建設研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6,(23):14-15.
[3]朱為國,孫全平,吳建華.高校重點實驗室師資隊伍建設和績效管理創新與實踐[J].高校實驗室工作研究,2016,(1):52-54.
[4]高國平,錢駿.高校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互動融合中的師資隊伍建設思考[J].科技創業月刊,2016,(23):51-52.
[5]孫正凱,王水平.“數據采集”對民辦高校師資隊伍建設的促進作用[J].卷宗,2014,(2):120-121.
[6]劉馨,帥彬,楊建,等.大數據背景下地方高校社會學類專業創業教育模式探究[J].中共樂山市委黨校學報,2015,(3):108-110.
[責任編輯 劉 瑤]
G451.2
A
1673-291X(2017)10-0137-02
2016-12-18
韓怡(1980-),女,陜西藍田人,講師,碩士,從事教育技術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