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大學 經濟學院,貴州 貴陽 550025)
淺析IPO扶貧綠色通道對貧困地區經濟發展的影響
戴毅
(貴州大學 經濟學院,貴州 貴陽 550025)
自改革開放后,我國經濟得到迅速的發展,但在這個過程中,區域間發展不平衡,貧困地區自我發展動力不足,經濟發展速度慢、規模小、水平低等問題依舊突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共同富裕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要任務和必然要求,而實現這一任務的關鍵在于發展貧困地區的經濟,這就需要政策扶持以幫助貧困地區的企業做強做大,帶動當地經濟。
IPO;資本市場;貧困地區;影響
2016年9月9日證監會在公開發布的《中國證監會關于發揮資本市場作用服務國家脫貧攻堅戰略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中提出要集聚證監會系統和資本市場主體的合力,服務國家脫貧攻堅戰略,支持貧困地區企業利用多層次資本市場融資,支持和鼓勵上市公司、證券基金期貨經營機構履行扶貧社會責任,切實加強貧困地區投資者保護。為支持貧困地區產業發展,幫助貧困群眾穩定脫貧,證監會對貧困地區企業首次公開發行股票、新三板掛牌、發行債券、并購重組等開辟綠色通道。[1]本文淺析其中關于支持貧困地區企業利用多層次資本市場融資的政策對于貧困地區經濟發展的影響,此舉將有利于貧困地區的經濟發展。
1、貧困人口較為集中,貧困程度嚴重
截至2014年,我國國家級貧困縣總計592個,大部分都分布在基礎設施落后、科教文衛落后、生態環境惡劣、生活條件差的中西部地區,這些地區往往存在扶貧難度大、成本高等特點。僅云南省就有73個國家級貧困縣,其次是陜西和貴州各50個,山西有35個。盡管經過多年發展和扶貧,脫貧成果顯著,但據2015年的數據顯示,按照我國的貧困標準,即農村貧困標準為年收入2300元,依舊有7000余萬人屬于貧困人口,而依據世界銀行標準,則我國還有兩億多人處于貧困線之下。[2]
2、貧困地區經濟嚴重滯后,當地居民增收困難
盡管貧困地區的經濟在改革開放以來得到了一些發展,但總體看來經濟依舊缺乏活力、水平低、規模小,與發達地區的經濟水平相差巨大。貧困地區的農村居民人均收入水平只有大約10%與全國人均收入水平相等。2015年,我國農村居民家庭人均純收入為10772元,2013年全國貧困地區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為 5519元,增長16.6%,按相同增速粗略估計2015年為7400余元,兩者絕對差額為3000多元,相差巨大。[3]貧困地區的產業結構單一,抗風險能力差,產品往往為原材料及粗加工,缺乏競爭力,且當地財政和投資缺乏,自主發展能力嚴重不足,外來投資更加稀少。
3、科教文衛與基礎設施水平低,人員素質和思想觀念落后
雖然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整體經濟水平迅速提高,對各地的科學、教育、文化、衛生等投入巨大,但總體來看,貧困地區的基礎設施投入依舊遠遠無法滿足當地民眾的生活需要,導致社會各項事業不能很好的協調發展,尤其貧困地區的教育水平嚴重落后,雖然我國推行了九年義務教育,但貧困地區兒童的入學率仍然明顯低于全國水平,距離九年義務教育的標準相差巨大。[4]且有的貧困地區不通路甚至不通電,飲水問題和居住條件差,加上貧困地區由于經濟落后,科教文衛水平落后,以及與外界交流相對較少,導致思想觀念上的封閉和落后,嚴重影響了人員素質水平,導致貧困地區的人民知識技能、競爭和創新意識、法律意識等嚴重缺乏,從而形成了惡性循環,使之無法抓住市場機遇和把握政策,無法提升自我競爭力。貧困地區有三分之二以上外出打工就業的居民集中在建筑業、采礦業、制造業及餐飲服務業等行業,就業面窄、收入低、抗風險能力差等因素也導致了貧困地區的居民脫貧難,從而造進一步阻礙了貧困地區的經濟發展。
4、生態環境脆弱,人與自然矛盾沖突
據中國扶貧檢測調查,中西部貧困地區存在的環境污染、生態惡化、水土流失及自然災害頻發等問題對當地人民的健康及社會的發展影響惡劣,[5]一些資源優勢無法轉化成經濟優勢和競爭優勢,而一些地區為了追求短期效應,過度開發和濫用當地的資源,不僅對環境造成了難以修復的破壞,也將后代子孫的發展資源消耗殆盡,給當地未來的經濟發展造成了惡劣的后果。
2015年12月7日,《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決定》把扶持貧困地區上升到了新的高度,而證監會最新發布的《意見》也是對這一政策的積極響應。發展貧困地區經濟有利于協調區域間經濟發展不平衡、縮小貧富差距、城鄉差距和加快實現共同富裕,有利于維持我國經濟快速穩定的長期發展,因此具有重要意義。
劉姝威(2016)認為該政策是優先支持貧困地區企業利用資本市場資源,即支持資本進入貧困地區。[6]《意見》中關于支持貧困地區企業利用多層次資本市場融資的具體內容中,對注冊地和主要生產經營地均在貧困地區且開展生產經營滿三年、繳納所得稅滿三年的企業,或者注冊地在貧困地區、最近一年在貧困地區繳納所得稅不低于2000萬元且承諾上市后三年內不變更注冊地的企業,申請首次公開發行股票并上市的,適用“即報即審、審過即發”政策;對注冊地在貧困地區的企業申請在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掛牌的,實行“專人對接、專項審核”,適用“即報即審、審過即掛”政策,減免掛牌初費;對注冊地在貧困地區的企業發行公司債、資產支持證券的,實行“專人對接、專項審核”,適用“即報即審”政策。[1]
1、加速貧困地區既有優質企業的融資進程,促進當地經濟發展
對于貧困地區的一些優秀企業,在申請發債/IPO/在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俗稱新三板)掛牌的企業將大大節約時間成本,更加快速地對接資本市場,依靠資本的力量帶來的資金、人才、知名度、品牌、授信等的提升來發展壯大自己,從而為該貧困地區的經濟發展做出貢獻,同時,也能直接帶動該區域的勞動就業情況,提升居民收入,改善部分居民的生活水平,提升該地區的消費和生產水平,進一步推動當地經濟發展和勞動就業。
2、促進當地政府對該區域的優質企業進一步大力扶持及積極對接外部資源
對于已有的優質企業,當地政府的領導班子也會更積極地為其提供有效率的政策服務以及積極對接外部資源,一個地方經濟發展水平的提升依舊是體現政績的重要指標。在現有最新政策下,貧困地區擁有更優先于其他地區擁抱資本市場的機會,當地政府必然會更用心地為企業服務,同時積極對接外部資源進入該企業,促進這些優質企業積極進入資本市場,提升整體實力,快速發展壯大。
3、推動一級市場投資者積極發掘、培育貧困地區的優質企業和產業
眾所周知,一級市場投資一般的退出渠道分為IPO(首次公開發行股票)退出、掛牌新三板融資退出、并購退出以及境外上市退出四個渠道。這些渠道中一般來說IPO退出通常帶給股權投資者的回報最大,故此種退出渠道對于一級市場的投資者最具備吸引力,而現有的公司上市發行制度仍是核準制。由于證監會關于上市的審批手續繁瑣,截至2016年8月,中國A股市場尚有800多家企業在遞交上市申請后焦急地排隊等待審批,一個企業從遞交申請到證監會審核由于排隊企業眾多,通常整個過程需要排隊等待至少2~3年,大大延遲了一級投資者的退出時間,而《意見》中對于貧困地區達到要求的企業“即報即審、審過即發”政策將大大刺激投資者對貧困地區優質企業的發掘和培育,將促進資本進入貧困地區,為貧困地區的優質企業導入資金、人才、智力支持等輔導,有助于這些企業迅速壯大,帶動當地的經濟發展。同時,也會促進這些資本對于優質企業掛牌新三板,幫助這些企業對接資本市場,提高企業主的資本意識,將對其以后發展有利。且掛牌新三板后對于企業的銀行授信、企業知名度、人才的吸引、融資便利等方面均有提升。
4、促進實力強大的企業對于貧困地區的優質企業進行并購
“即報即審、審過即發”政策所帶來的IPO退出渠道較以往更迅速,不僅對于一級市場的投資者具有巨大吸引力,對于產業資本和實力強大的集團企業也具備相當大的吸引力。這些強大的集團企業和產業資本收購該地區的優質企業后,將會注入大量資金、優質人才、導入相關資源等幫助其迅速發展壯大,從而帶動當地經濟發展和勞動就業。
5、促進一些優質企業遷移至貧困地區,帶動當地經濟發展
非貧困地區的部分有志于上市的企業為了縮短IPO排隊時間,可能將被吸引,從而將注冊地和主要生產經營地遷移至貧困地區,而《意見》中符合綠色通道的要求為開展生產經營滿三年、繳納所得稅滿三年的企業,或者注冊地在貧困地區、最近一年在貧困地區繳納所得稅不低于2000萬元且承諾上市后三年內不變更注冊地,此舉直接將帶動當地勞動就業以及財政收入,從而拉動消費和投資,帶動當地經濟發展。
6、資本涌入、優質企業的遷入,增加了財政收入
大量的投資進入貧困地區,人財物在幫助優質企業迅速壯大的同時也增加了財政收入,如此一來當地政府有更多的資金改善當地的基礎設施、教育、經濟開發等,從而進一步帶動就業和居民的生產消費、吸引外部人才,形成良性循環助推當地經濟發展。
總體而言,證監會的“扶貧”政策將吸引人才、資本進入貧困地區,促進當地優質企業做強做大,從而促進當地經濟發展、帶動當地就業、吸引人才返鄉和外部人才等,長期來看,有助于消除我國區域經濟發展不平衡、貧富差距等問題。
[1] 證監會:中國證監會關于發揮資本市場作用服務國家脫貧攻堅戰略的意見[Z].2016-09-09.
[2] 國家統計局:中國統計年鑒[M].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2014.
[3] 國家統計局:中國統計年鑒[M].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2015.
[4] 闞麗萍:扶貧政策與貧困地區經濟發展模式選擇[J].廣西社會科學,2003(7).
[5] 劉剛、沈鐳、劉曉潔、余小東、李昂達:資源富集貧困地區經濟發展與生態環境協調互動作用初探[J].資源科學,2007,29(4).
[6] 劉姝威:資本“扶貧”[EB/OL].http://liushuwei.baijia.baidu.com/ article/624013,2016-09-01.
(責任編輯:胡春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