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蔥”事件:羊當了檢測員
“質量興農”欄目由山東省農業廳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處主辦
先回顧一下毒蔥事件。
據壽光市相關部門介紹,8月24日,壽光市公安部門先后接到田柳鎮村民劉金昌和圣城街道村民劉太源報警,稱其飼養的羊喂食蔥葉后陸續死亡。接到報警后,公安部門以生產銷售有毒有害食品案進行立案偵查,迅速進行了現場取證、抽樣檢測,并對蔥葉的來源展開追查。
據該事件應急處置工作小組介紹,經調查,確認問題大蔥由壽光市蔥商董某從沈陽市于洪區解放鎮解放村購進,總量2.6萬千克。該蔥商對大蔥進行了初加工,截除蔥葉后將大蔥貯存于冷庫中,壽光市兩家養羊戶將截除的蔥葉運回養殖場喂羊,導致了死羊事件的發生。
對此,壽光公安部門立即成立專案組趕赴沈陽市種植地追根溯源,市場監管部門封存了涉案的冷庫及全部庫存大蔥,并對發往杭州的1000千克涉案大蔥進行追回。8月27日,專案組將犯罪嫌疑人遼寧省新民市張家屯鄉哈太堡子村村民孟某抓獲,并于8月28日凌晨押解回壽光。據孟某交待,其在沈陽市于洪區解放鎮解放村承包13多公頃土地種植大蔥,8月初向大蔥噴灑了甲拌磷農藥,8月22日將2.6萬千克大蔥銷給壽光市蔥商董某。
據介紹,從抽檢結果看,該批次大蔥含有高毒農藥甲拌磷,壽光市市場監管部門向沈陽市于洪區農業部門發送了協查函。事件發生當天,壽光市組織畜牧等部門,對問題蔥葉全部進行了收集銷毀,對死羊進行了無害化處理,對死羊現場進行了防疫消毒。8月31日上午,壽光市相關部門責成大蔥貯存業主對封存的問題大蔥集中進行了無害化銷毀。對蔥商及大蔥貯存業主的行政處罰和對養羊戶損失的賠償工作正在依法依規進行。
壽光是有名的蔬菜之鄉,也是我國蔬菜交易集散地。據介紹,事件發生后,當地還組織了全面自查,對事件原因進行了分析。從自查結果看,對于進入壽光批發市場進行交易或進入超市的外地菜,當地能做到逐批抽檢,但進入壽光境內進行初加工或貯存、沒有入市交易的,還存在監管漏洞,最終導致了此次事件的發生。當地已對全市的外來大蔥進行了全面排查和抽檢,從抽檢情況看,沒有發現農殘超標問題。
事情到此,已經告一段落。然而細思事件整個過程,仍是驚出了一身的冷汗。要不是因為養殖戶的羊吃了大蔥葉后中毒身亡,這些“有毒大蔥”很可能銷往全國各地,流向百姓餐桌,其危害后果不敢想象。這一事件理當引起有關部門重視,若再忽視非法使用禁用農藥的行為,公眾對食品安全的信心必將再遭重創。
國家《食品安全法》《農產品質量安全法》《食用農產品市場銷售質量安全監督管理辦法》等相關法律,均明確要求,食用農產品生產者應嚴格按照食品安全標準和國家有關規定使用農藥、肥料、獸藥、飼料和飼料添加劑等農業投入品。不得使用國家明令禁止的農業投入品。禁止將劇毒、高毒農藥用于蔬菜、瓜果、茶葉和中草藥材等國家規定的農作物。
而現實中,某些種植戶或者食品生產者、銷售者視食品安全為兒戲,使用禁用農藥。據報道,這次“有毒大蔥”事件中,檢測出的甲拌磷就屬于高毒農藥,毒死蜱也在2016年12月31日起被禁止在蔬菜上使用。

如果不是因為偶然間毒死了大量羊只,這些“有毒大蔥”就會銷往全國各地。讓羊只來當“檢測員”,為監管部門敲響了警鐘。農產品安全不是小事,有關部門必須建立長效且全覆蓋的執法和監督機制,從源頭上切斷有毒農產品的種植。首先應對農藥實行嚴格的管理制度,加快淘汰劇毒、高毒、高殘留農藥,推動替代產品的研發和應用,鼓勵使用許可范圍內的高效低毒低殘留農藥。如可免費或低價為種植戶提供高效低毒低殘留農藥,同時嚴懲使用禁用農藥者,形成“不想用、不愿用、不敢用”的態勢。
其次應讓抽檢、查驗程序落到實處,并覆蓋農產品從種植到銷售的各個關鍵環節。既要在種植環節抽檢土壤含藥量,也有必要在超市等集中交易地查驗相關指標。做到層層設防,將不符合安全標準的農產品擋在百姓餐桌之外。這樣才能讓人們在經濟發展、物質富裕的時代享受到安全的飲食。
(本刊綜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