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樹菇感染雜菌的原因和控制方法
在茶樹菇菌袋生產過程中,導致雜菌污染的因素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菌種不純。母種原種老化,接種前菌種又沒做預處理,抗逆力弱,萌發率低,容易被雜菌侵染。有的菌種本身帶有雜菌。
二、基質酸敗。棉籽殼、麥麩等原料含水量過高。拌料、裝袋時間拖長,結團、霉爛變質,滋生雜菌,引起發酵酸敗。
三、滅菌不徹底。料袋培養基排列不合理、蒸汽無法循環流動、受熱不均勻或有死角、中途停火突然降溫、滅菌時間沒達標就卸袋等,都難以達到徹底滅菌。
四、料袋有孔。培養基中原料粗條裝袋時刺破料袋。袋頭扎口不牢漏氣。滅菌卸袋時檢查不嚴。袋頭紗線松脫未扎。氣壓膨脹破袋又沒貼封破口等都會引起雜菌侵染。
五、接種環境條件差。有的接種室(箱)密封性不好,加之有的藥物摻雜使假,有的失效。接種人員把雜菌帶進無菌室內。接種后沒有清場,沒有通風換氣,造成“病從口入”。
六、發菌場所不衛生。菌袋培養室周圍靠近廁所、畜禽舍。排袋場所簡陋,空氣不對流,二氧化碳濃度高。培養場地潮濕。翻堆檢雜時揀出的污染袋沒有及時處理,到處亂扔,造成環境污染。
七、檢雜處理不徹底。翻袋檢雜發現有雜菌斑點侵染不及時處理,雜菌蔓延很快,互相傳播,會導致成批菌袋遭受污染。
控制雜菌污染的關鍵措施:
一、凈化環境。環境衛生條件嚴格消毒處理,培養室、冷卻室應與原料倉庫、菇房、配料場保持一定距離,周圍環境應盡量清除污染源。
二、把好原料關。原料不霉爛變質。配方要按規定比例。培養料配制后要盡快裝袋。
三、菌種純化。菌種從母種到原種、再到栽培種的繁殖過程,都要嚴格執行無菌操作規程。認真檢查質量,菌袋純度達到100%方可使用。
四、滅菌徹底。高壓滅菌以147.1千帕保持2小時,常壓滅菌要求4小時內溫度達到100℃后,持續不低于16~18小時的滅菌時間,中間不降。
五、嚴格操作。接種室、接種工具都要嚴格消毒。接種動作要快,達到快解袋、快接種、快扎口。同一批菌袋未接完,人員不要進出接種室。
六、科學管理。發菌室干凈清潔,做好消毒殺蟲。菌袋擺放于菌室后,空間濕度不能超過70%,室溫要控制在25℃左右,不超30℃,高溫高濕易引起雜菌發作。加強通風和換氣,注意避光。
七、及時處理。一旦發現雜菌污染,受污染的菌袋及時搬離培養室,一律淘汰,不得保留。

(楊德峰 林玉紅 山東省夏津縣蔬菜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