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榮勇++李宏毅??
摘 要:本文對大學英語教師的發展現狀進行了調查,發現大學英語教師的發展現狀,并對改變現狀給出了切實可行的解決方案。
關鍵詞:英語;教師;發展
大學英語教師群體的主要職責是提高非英語專業大學生的英語水平,使得學生具備英語基本的聽、說、讀、寫、譯的能力,使學生將來用英文查閱文獻,獲取本專業理論前沿動向,向本專業更深層次發展奠定基礎。作為高校教學群體中很重要的一個組成部分,但是該群體的職業發展并不盡如人意,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 教學任務繁重,職業認同感差
根據我們的調查,現在保定市大學英語教師的課時普遍在每周16課時,課程在不斷重復,工作量大,使得教師的工作在某種程度上是在“應付”任務,完成任務。由于任務繁重,還要兼顧家庭、事業,很難在教學的深度上進行革命性的改進,很多只能是在教學形式上的變化而已。
二、 “思辨缺席癥”普遍存在
大學英語教師可能有較好的語音語調,但是因為是在以前的英語專業大綱的模式之下培養出來的英語人才,2000年以前的英語教學大綱中有大約70%的課程為技能課程,只有30%左右的選修課程為基于內容的課程,如文學、文化、語言學等,因此從某種程度上說我們的英語教師是在語言技校培養出來的,寫文章需要論證時,聽講座需要發問時,卻大腦一片空白,似有想法但是卻不能表達出來,缺乏分析、綜合、判斷、推理的能力,這就是“思辨缺席癥”。這種現象在英語專業的學生中普遍存在,在大學英語教師中也是普遍存在的。
三、 學科定位不明確,職稱評定困難
大學英語教師的學科定位很難說是屬于文學學科,還是屬于教育學科,因為科研實力普遍不是太強,很難參與到學校的學科建設中來,因此大學英語教學在很多高校是處于被邊緣化的境地。因為工作任務繁重,很難有更多的時間進行科研,科研能力普遍薄弱,職稱晉升空間有限。
為了改變大學英語教師的現狀,筆者認為管理者可以讓教師多元化發展,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考慮,可以改變大學英語教師群體的現狀。
1. 回歸本源,創新發展
一部分教師對英語的文學、語言學、翻譯、國別研究感興趣,可以鼓勵他們繼續攻讀相近方向的博士學位,成為既能從事大學英語教學,又能從事英語專業的教學,科研能力也會隨著更加精細化的方向的確定而提高。
2. 專門用途英語和學術英語
大學英語在高校本科人才培養體系中的價值體現在“服務”:要主動服務于學校的辦學目標,服務于院系專業需要,服務于學生個性發展需求。管理者可以鼓勵大學英語教師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跨學科考博士,成為既精通英語又對某一專業的熟悉的復合型人才。可以在學校根據不同院系的要求開設專門用途英語和學術英語。
3. 繼續強化學生的語言技能
隨著高等教育國際化步伐的加快,很多大學生在大學階段就要到英美國家進行交換學習,或者本科畢業以后要到外國留學,大學可以在大學的某個階段給學生開設托福或者雅思課程,使得學生能夠在更短的時間之內經過校本培訓就可以達到對象國的語言要求。
這樣我們的大學英語教師經過多元化的發展,肯定會更加有競爭力,而不僅僅是抱著教材講課,而毫無“思辨能力”的“教書匠”,這樣大學英語教師群體才不會在高等教育改革的大潮中被淹沒,不會被時代淘汰。
參考文獻:
[1] 蔡基剛.2010a.關于我國大學英語教學重新定位的思考[J].外語教學與研究,2010,(04).
[2]蔡基剛. 2010b. 全英語教學可行性研究——對復旦大學“公共關系學”課程的案例分析[J]. 中國外語,2010,(06).
[3]程曉堂,康艷.關于高校英語教學若干問題的思考[J]. 中國大學教學,2010,(06).
[4]張紹杰.擴大教育開放給外語教育帶來的機遇和挑戰——兼論外語人才培養[J].中國外語,2011,(05).
[5]夏紀梅.新時期大學英語教師發展的難點與出路[J].外語教學理論與實踐,20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