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志華
摘 要:美育不僅能陶冶情操,提高素養,而且有助于開發智力,對于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要將美育融入學校教育的全過程,因此沒有美育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加強直觀教學,充分體現地理教學的形象美;與文學、音樂相結合,注意創設地理教學的意境美;重視地理課外活動,充分領略現實生活的真實美;提高教師自身審美素質,寓美于教。
關鍵詞:地理教學;美育;素養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教育改革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中明確指出美育不僅能陶冶情操,提高素養,而且有助于開發智力,對于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要將美育融入學校教育的全過程,因此沒有美育的教育是不完全的教育。我國偉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在他一生的教育活動中,也始終一貫地把美育放在一個重要的地位。他不僅在理論上重視美育,在做人的目標上體現美育,而且在生活教育運動的不同時期一貫實施美育。在學校教育中,課堂應是實施美育的主渠道,應該把美育有機地滲透到各科教學中去,使學科課程融思想性、科學性、知識性、藝術性為一體,把發展美感與發展智力結合起來。在課堂上重視創設審美挖掘學科教材中蘊涵著的豐富美育因素。
我在多年的教學實踐中,積極依托我校是藝術教育特色校的優勢,努力貫徹校訓“學做人、求真知、會健身、追求美”的十二字要求,積極嘗試在中學地理教學中有機地結合美育教育,不僅使學生了解了祖國和世界各地的自然景觀、名勝古跡和文化遺產,而且培養了學生鑒賞美、發現美、創造美的能力,取得了較好的教育效果。
一、 加強直觀教學,充分體現地理教學的形象美。
一切美的事物都是具體可感的形象。人們在欣賞各種事物而產生美感的時候,總是從直觀的形象開始的。地理教學的特點就在于能充分運用地圖、地理圖片、地理模型、板圖板畫、幻燈投影象能力和思維能力,并促進其審美能力的不斷提高。
我的教學體會之一是充分利用地圖教學。其教學方法既可以是邊指圖邊授課,也可以邊講邊畫,還可以邊演示邊解釋等。如學習“意大利”時,可以先在黑板上畫一張形似漂亮長筒靴的黑板略圖,再用彩色粉筆邊講邊填注亞平寧山脈、阿爾卑斯山地、地中海、西西里島、撒丁島等地理事物和現象。遠遠望去,這幅由不同色彩、線條和符號繪出的圖似乎是一節美術課,真正將地理教學中的美學內涵發掘了出來,寓教學于美育之中。再如在教學內力作用對地形的影響時,若能出示褶皺、斷層的地理模型,會給人一種簡明、清晰、醒目之感,就好像是雕塑家的一幅藝術品,從而培養學生的立體感美。我的教學體會之二是要重視多媒體教學。多媒體教學的運用,可以使學生的視野無限擴大,知識面不斷增長,能學到教材中所學不到的東西,當然審美的感染力也就更豐富了。如讓學生們收看一段有關地震、火山爆發時的視頻,實際上就是欣賞了一次大自然千變萬化的壯麗景觀,從中感受到大自然是一種真實的美。
二、 與文學、音樂相結合,注意創設地理教學的意境美。
文學是語言的藝術,音樂是聲音的藝術。在地理教學中若能恰當地運用詩詞、諺語、民謠、成語、散文甚至歌曲等,可以創設美妙的教學意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啟發學生的思維,加深對教材內容的理解,實現地理知識的遷移。如在教學我國“西南地區”一課時,我就運用了較多的詩歌和民謠。其中對于“天府之國”——四川盆地,我聲情并茂地朗誦了唐朝詩人杜甫的一首絕句:“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使學生們在這如詩如畫的意境中,了解了該地區的地理環境特征。對于橫斷山區,我則引用了兩句民謠,一句是“上山云里鉆,下山到河邊;隔山能講話,見面要一天”,另一句是“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來突出本地區山高谷深,山河相間和氣候垂直變化顯著的特點。而在講云貴高原時,則用“地無三尺平,天無三日晴”來形容其地形和氣候的特點。
我感到這樣的地理教學,就比較富有情趣,通過教師富有激情的語言表述,并輔之以適當的藝術手段,能給人以“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教學效果。
三、 重視地理課外活動,充分領略現實生活的真實美。
步出課堂,走向社會,廣泛開展地理課外活動,去飽覽祖國的山河美、文化美、花草美、人生美,激發學生熱愛生活,探索大自然的奧秘,對培養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美的情操有巨大的作用。如可嘗試結合春游、秋游來進行鄉土地理教學,不失為滲透美育教學的一個較好途徑。一可組織同學們游覽青島,實地考察海岸地貌,了解海水運動;游覽泉城濟南,了解泉的成因,既享受到了都市生活中難以體驗到的自然美,又學到了地理課堂教學中難以悟透的地理知識,豈不一舉兩得。二可帶領同學們去參觀我們淄博當地的一些景點,如桓臺的馬踏湖濕地,博山的開元溶洞,臨淄的齊魯石化,從現實中體驗這些美的內容,培養學生熱愛家鄉的感情。因此我認為地理課的課外活動就是一個審美的大課堂,所有大自然和古今文化的瑰寶,都會給學生以無盡的美的教育。
四、 提高教師自身審美素質,寓美于教。
地理教師應當是藝術美的化身。作為教師一定要經常保持良好的教容教態,能給學生留下美好的印象,樹立較高的威信,來贏得學生的尊敬。同時教師自己也應具備一定的審美觀念、審美情趣和審美能力,善于從地理教材中感知美,提煉美,并通過自己的一言一行來影響學生,感染學生,使學生在道德品質等各個方面領悟真正的美,真正達到以美輔德的教學效果。
總之,我感到地理教學中結合美育的天地還是相當廣泛的。作為一名教師,其一要積極引導學生挖掘教材本身所蘊涵著的豐富的自然美、社會美和藝術美內容;其二要努力運用藝術手段包括多媒體教學手段來增強教學中的形象美;其三還可以盡可能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用各種藝術手段來再現美;其四教師自己要以美的語言、美的板書、美的板圖、板畫及美的儀表形象出現在課堂里、學生面前。這樣的教學過程就會逐漸出現美的氛圍、美的意境、以美啟智、以美益智的積極教學效果就會逐步實現。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