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卓麗
摘 要:談及初中思想品德教育,很多學生在潛意識里,總會覺得思想品德就是政治理論堆砌,思想感悟散亂。當這種思想一直在學生的思想里蔓延時,教師就應該考慮轉變教學方式,將身邊新聞逐漸融入進教學,為課堂教學注入新的生命力,讓學生體會到思想品德對自身有終其一生的影響。
關鍵詞:思想品德教育;政治理論;新聞;影響
教育最終目標和核心就是一切為學生發展做準備。為了提高學生思想品德教育,作為教師,我一直堅持在班級中要保持一種良好的教學方式——課前八分鐘新聞分享。新聞不加限制,社會新聞、政治新聞、娛樂新聞等等都可以相互討論。討論的最終目的是,通過新聞擺事實,正確理解思想品德理論觀念,從而提高學生品德修養。以下,就是筆者對課前八分鐘新聞分享有效教學的幾點總結。
一、 課前八分鐘新聞分享基本論述
課前八分鐘新聞分享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分為兩種分享方式。第一,學生向教師分享。第二,教師為學生舉例。初中學生在學業上壓力會越來越大,教師和家長都期望學生在學習上有所進步,但壓力太大會促使學生思想和健康受到嚴重影響。為了提高學生的思想教育,教師在課程上要做到松緊結合,讓學生在良好的環境下逐步提高自己。
課前八分鐘第一種分享方式是以學生為根本。學生在課下抽出幾分鐘時間觀看近期發生的新聞,在觀看過程中把新聞六要素牢記在心里,同時在新聞結束之后,學生要根據自己的理解把看過的新聞做出基本解析,并且在課前與教師和同學們分享。在整個分享的過程中,學生會充實自己新聞認知力,開闊眼界、了解更多的新聞論點。單純的課本案例無法將理論論證得很清晰,學生在自我尋求新聞的過程中會逐漸理解課堂上所講述的思想理論,從而達到理論與實踐的完美結合。
第二種分享方式是教師為學生述說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想。教師在談論新聞的過程中,要比學生深刻和多層。很多學生對課本政治理論不感興趣,但是他們對新聞事件還是存在好奇心的。教師可以以新聞事實逐漸將學生帶入到思想的高層中。這種方式最好的效果就在于,讓學生在聽故事中學會理論知識。
在分享的整個過程中,不單單在于教師和學生彼此聽取,同時要對新聞事件作出分析與討論。一個人的思想并不是完整的,但是多個人思想綜合就會體現出新穎的觀點。教師和學生之間思想的摩擦,會促使學生思維開闊。
二、 課前新聞八分鐘分享給學生帶來的影響
單純刻板教學方式,會使課堂教學顯得沉悶、壓抑。教師通過新聞分享,彼此互動,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激發學生學習欲望。
例如:在一次課堂分享中,一位同學講述了他自己近日看過的一則新聞事件。事件本身是鄭州一家幼兒園,有一位小男孩性格越來越內向,甚至都不愿意去幼兒園。父母詢問才得知,他在班里經常遭受到老師打罵,他和班級里的其他同學還被脫衣示眾。父母了解情況之后,到了幼兒園,發現班級中20多名學生經常被老師毆打,時不時被脫衣示眾。目前該幼兒園相關人員被警方帶走審查。
當同學在講述事件時,其他同學注意力都很集中,有些同學表情會產生出微妙的變化。該同學剛講述完,班級其他同學就按捺不住了,他們紛紛發表自己的看法。有同學說:“毆打兒童是要負刑事責任的,整個幼兒園一切相關人員都應該遭到法律制裁。”有的同學說:“從這件事件中可以看出,我國未成年人保護法還有待完善。”同學們看法不一,但出發點都是正確的。最后,我做出總結,拋開事件中每個人應該承擔的責任。從整體事件我們可以看出領導、教師、家長、學生履行公民權利是不同的。學校領導缺失對未成年人的管理權、對教師的監督權。教師在體罰學生期間,違背教育管理權。家長身為學生的監護人,在此事件上應合理行使自己的監督權,被體罰的兒童應該受到保護權。所以說公民每個人在不同的崗位,擁有著不同的權利。
每一個新聞事件對學生三觀樹立都會產生極大的影響。在新聞探討中,會促使學生自覺主動的進行復習、鞏固、延伸。
三、 新聞分享活動對不同層次學生所起到不同的作用
因為每個同學對知識的接收能力不同,所以新聞分享活動對不同層次的學生產生的影響也就不同。
針對成績薄弱的學生,這是變相的教學輔導。學生對基礎知識沒有完全掌握,所以平時做練習,思維就會受到限制。課前八分鐘新聞討論,會以故事形式帶領學生復習之前所學的知識點。在討論過程中,學生積極參與,各執一詞,大家將枯燥乏味的理論轉變為喜聞樂見的生活討論式。這對于課堂教學,形成了良好的學習氛圍;而對于基礎薄弱的學生,理論與案例相結合,在知識上也會有質的提高。成績優越的學生,在新聞分享中,就不會限制于新聞事件本身帶給他們的影響。面對各種新聞普及,他們會讓自己的課外知識演變的更加豐富。同時,在整個學習過程中,他們會主動接觸內容深、性質廣的新聞,一方面增加了自己的閱歷,另一方面為自己之后的學習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在整個新聞討論中,學生會被潛移默化的影響,同時也會加深對政治知識的理解,提高對問題的分析、比較、解釋能力。新聞分享是學習互動的過程,通過他人事件,從而反思自己的行為,這不僅提高了知識運行能力,同時也提高了自我實踐能力。各種新聞事實總會讓人看到意想不到的事。將新聞擺上課堂,會促使學生進行自我反思、對他人辯證分析。每一個新聞熱點,不只是帶給學生信息,更是鍛煉學生敏銳的觀察力和思維分辨力。課前八分鐘新聞分享教學對不同層次學生成長起到不同的影響,同時對全體學生的綜合能力產生了重要的意義!
初中時期,對學生來講是身心發生轉變的重要時期。課前新聞教學,既把握了課程教學要求,同時也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初中思想品德教學質量是教師一直在探索和追求的事,而整個過程需要教師和學生共同努力。
參考文獻:
[1]鄺麗湛.中學德育學科教學論[M].北京大學出版社,2010.
[2]劉強.思想政治學科教學新論[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